1 在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遇见的问题
1.1 学生到课率不高 在南昌工学院工作的这几年里,我接触过不少少数民族学生,特别是在2012年时担任了2012级两个本科预科班的辅导员,班上所有学生都是少数民族学生。在一年的学生管理工作中,感觉这两个班级的管理比起其他班级的管理,艰难了很多。其中问题之一是学生到课率较差,每次我都会亲自到宿舍去叫学生起来上课,或者处分几个学生等多种办法都尝试过。目的是期望学生到课率能提升,可结果还是不理想,由于学生坚持不了几天。这类问题可能其他老师也都会有同感。
1.2 学习语言障碍较大 在这两个本科预科班中,有几个学生学习非常认真,从来没旷过一节课。一个是柯尔克孜族学生,名叫努尔开力地.加尼巴依,一个是哈萨克族学生,名叫江俄丽,还有一个是藏族学生,名叫格桑平措。每次看到他们,无论是上课还是晚自习,都在非常好好学习,可是每次考试的成绩却都不理想。我过去找他们谈过,他们都反映老师讲的课都听不懂、以前根本就没学过英语,可是到学校却要学英语。他们甚至有些连汉语都说不了解,如何同意汉语的教学,况且老师讲课的进度还比较快。这可能都是导致少数民族学生不想上学、逃课是什么原因之一吧。
1.3 参加活动积极性不高 班上每次拓展活动,都是汉族的学生积极主动性要高,而少数民族的学生却极少参与进去,状况较好的他们仅仅只能做观众而已。这也是我在管理少数民族的学生时所遇见的问题,要想更好的管理好少数民族的学生,这个问题需要要想方法解决。
2 少数民族学生的两个突出特征
2.1 进取心强,但文化基础较差 因为一些历史、地理等客观方面是什么原因,我校还有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入学前都是用维语或是柯语来同意教育的,入学后表现出维语或是柯语表达能力强,而汉语听力、会话及写作水平较低。虽然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非常好好学习,但由于入学后同意教育的语言和入学前不同,致使他们上课时非常难听懂,与汉族学生的成绩一直有肯定的差距。
2.2 民族凝聚力强,需要理解和尊重 据我察看知道,不同民族的学生基本上不会玩在一块,他们通常都是与本民族的学生在一块。特别是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绝大部分新疆籍学生平时与自己本民族的学生都非常团结,路上碰到了,无论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都会主动去打招呼或是拥抱,表现得非常团结、亲密。而他们对其他民族的学生,甚至是对自己所在班级的老师从来不会有这么热情,路上碰到了能躲便躲或是装着没看见,极少主动去与老师或是其他民族同学打招呼,更不要说主动与其老师或是其他民族学生进行交流交流了。我所带的两个预科班,一年来,有绝大部分学生都未与他们说过一句话,有时主动找他们谈话,他们只能听,却都一声不吭,根本没法交流下去。大家只有剖析和研究少数民族学生的共性和不同少数民族之间的差异,才能有针对性的做好教育管理工作。
3 加大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建议
3.1 提升师生民族理论与政策水平 学校针对少数民族的学生开设了《民族理论与政策》的课程,我觉得汉族的学生也有必要开这门课,认真学习知道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风俗礼仪、宗教信仰等常识,并且对于管理者尤其是辅导员老师来讲,更有必要去学习、去知道。管理者需要提升自己的民族文化常识水平,学校可以给老师多组织一些关于少数民族理论与政策方面的培训课或是讲坛,学习少数民族的一些简单语言。老师只有知道这类有关常识,才能更好地与少数民族学生进行交流、交流,更多地去知道他们,同时拉近师生之间的感情,也会让少数民族学生感觉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
3.2 看重辅导员的管理工作 在学校的教育管理体系中,辅导员充当着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角色。辅导员选择科学有效的教育办法,对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全方位进步,尤其是促进少数民族的行为管理上,都起着至关要紧有哪些用途。现代教育理论觉得,爱学生有两个相互联系的地方,尊重喜好与严格需要。师生之间情感上的融洽,相互尊重和信任,也是改变学生消极态度所必需的。
3.3 看重深化情感的教育 目前的学生大多是九零后的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离开爸爸妈妈来校求学,本身就是一件好不容易的事。这时他们接触较多的除去同学就是我们的辅导员老师。学生们都非常期望与老师们交知心朋友,期望老师们少一些威严,多一些亲和力。尤其是少数民族的学生,一直认为自己是少数民族的学生,怕会被歧视,心里总有一股自卑感,这时就需要老师们深化情感教育。
3.4 教学改革的重要程度 因为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较差,成绩偏低,加之汉语水平低,直接影响学习。因此,需要依据少数民族学生的特殊性拟定专门的培养策略。如此既能够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文化素质的提升,也能够帮助思想素质的提升。
少数民族学生来到学校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学习,假如提不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如何可以做到让他们认真学习,不逃课。学校可以针对学生入学前的教育模式为少数民族学生另外开班,学生也可以参考我们的兴趣选择不一样的教育模式或教育办法。南昌工学院是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在管理办法、教育模式等方面自然也会有与其他高校不同的地方。学校应尽全力帮助少数民族学生达成学习上的进步。对于数学、英语、计算机等公共必学课,学校单独给他们设立民族班,如此老师就会针对他们的实质水平设置教学大纲,更具针对性和实质成效。讲课老师也能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更耐心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