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设计探讨

点击数:855 | 发布时间:2025-02-14 | 来源:www.yuedaijia.com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10-0076-01

    1、前言

    国内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中,高职教育的地位愈发的要紧了。作为国内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要紧摇篮,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策略中,计算机操作技能作为现代人才所需要拥有的技能之一早已被明确地列为教学的重点。如何依据现在高职院校人才策略中规定的培养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计算机教学改革,是摆在全体高职院校计算机教研工作者面前的最重要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水平,国内高职院校应加快计算教学改革的进程。

    2、教改设计

    1.教学目的剖析

    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现阶段,需要先要明确改革的目的进而确定改革的目的。教学改革的目的是: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要适应社会对高职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需要,要重视对学生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力的培养。因此要使学生能学会计算机入门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拥有借助计算机作为现代化工具进行平时办公和数据处置、剖析与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

    2.教学内容确定

    随着社会各界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基本操作技能需要的不断提升,催使大家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划分。具体分为计算机有关常识、Windows7操作系统操作、文档编辑处置、电子表格运用、演示文稿搭建与互联网基本定义六部分。在讲课过程中遭到课时少的制约,理论部分内容不全讲授,实操性较强的部分全部在多媒体教室或校内实训室进行。

    3.学生初始状况剖析

    大家对 2010 级非计算机专业高职学生进行了调查,目的是得到大多数高职学生用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刚开始水平。统计结果显示伴随初高中对计算机课程投入的加强,有 89.5%的学生在上学期间已经接触过计算机入门知识与简单操作。对于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Windows操作系统、文档编辑、电子表格、演示文稿、互联网基础5部分的统计剖析,大全得到学生学会常识与操作技能的初始状况如表 1 所示。

    表1 学生学习课程之前对各操作技能的熟练度

    这样来看,学生对 Windows操作系统部分最为熟知,76%学生学会了基本操作技能(其中熟练学会的达 15.3%,基本学会的达 60.7%),所有学生对该部分都有过接触。第二过半的学生学会了文档编辑的操作技能(其中熟练学会的达 15.8%,基本学会的达 47%)。相对而言,电子表格部分是学生的软肋,不太知道和完全不知道该部分常识技能的学生累计占 37.9%。同时演示文稿部分学生学会的也不够理想。由此,讲课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与提供学习材料时就要有针对性、有意识地加大电子表格与演示文稿两部分的有关要点和操作技能。

    4.教学设计过程

    教学过程的设计是要依据学生已经对所有讲授常识的认知状况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来确定的。比如从上述调查结果中可知,基本学会文档处置的学生达 60.7%。这样,大家就能选择“探索式”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文档处置部分的内容的讲授。下面是文档处置部分的教学设计,讲课时间为100分钟。

    4.1教学场合设计

    该课程较为合适在校内实训机房或是多媒体互联网教室中推行教学。大家可以用多媒体互联网教室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材料,学生不但可以通过网络和校园网的互联网自主学习平台获得学习资源,而且还能进行自主探索式学习。第二多媒体互联网教室或实训机房为学生提供了便利的交流平台,学生可以借助交流平台进行形式多样的讨论与作品展示,共享学习心得。这种教学场合的设计打破了传统的老旧式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场合运用,能很大地提升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更好地完成“探索式”教学。

    4.2教学情境设计

    第一由任课教师提出“学习情境”:倘若学生是一名马上毕业的高职学生,目前要对我们的毕业论文根据需要进行编辑和排版,最后形成一份符合答辩规范的文档。毕业论文中可能存在一些格式错误、编辑有问题的部分。作为一名参加答辩的毕业生,请你用 Microsoft Word2010来完成毕业论文的编辑、修订和排版工作。因为该情境与学生的平时学习密切有关,学生立刻会被此任务吸引住,同时产生浓厚兴趣、跃跃欲试,期望能成功地完成任务。

    4.3辅助资料设计

    伴随教学过程的深入,任课教师要向学生发放与学习任务有关的一些学习材料。包含原始文档与编辑排版后的示范成效文档截图。分发给学生的资料数目不可以过多,以几篇未编辑的毕业论文初稿为宜。于此同时,任课教师还要向学生说明课程的自主学习平台有关学习材料怎么使用,比如教师教学视频、PPT与教材、学习引导等。学生对照老师提供的素材和成效文档截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进一步得到激起,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探索式地完成学习任务。

    4.4自主与协作学习设计

    学生在开始完成任务时,任课教师就要提出具体的需要,包含了基本编辑、字符格式排版、段落格式排版、插入对象及图文混排、页面格式排版等几个子任务。对于一些简单的子任务,比如文本的编辑、段落的删除与合并操作等可由学生独立探索完成;但遇见一些困难程度较大的任务时,如样式的设置、目录的自动生成、奇偶页页眉不同设置等要通过分组协作形式来完成。借助一流的“多媒体互联网教室软件”,每一个小组可以展开组内学习,如遇见问题也能准时与教师交流、讨论。通过协作学习,所有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就能被整个班级学生所共享,从而达成一同学会所学常识和技能的目的。

    4.5评价考核设计

    在完成探索式学习任务之后,下面就需要对自己完成的文档进行相互评价,做到取长补短;同时也可以拓展学习小组之间的评价,由各学习小组展示各自的最后编辑文档,一同探讨完成任务的不同办法和方案;最后由教师进行评价,选择好的作品用“互联网教室软件”进行广播教学,总结和总结。

    4.6迁移常识设计

    教学最后的环节是将课堂中所学到的要点进行有效地迁移。大家需要学生学会文档处置基本操作的技能时不可以就此结束,而是要继续下去、勇于发现 Word文档编辑更广泛的应用,挖掘更多操作方法。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多参与一些计算机方面的技能大赛,在大赛的不断历练中将所学应用于实践中,从而有效地达成常识的迁移。

    3、结束语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考试人事网(https://www.bzgdwl.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考试人事网微博

  • 中国考试人事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