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进步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近况及改进

点击数:389 | 发布时间:2025-02-12 | 来源:www.zxrh168.com

    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切实做好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公告》(国办发[2007]26号),需要“凑合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教育部随后下发《大学生职业进步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需要》,在教学目的、内容、方法、管理与评估等方面加以讲解和需要。从2008年开始,大学生职业进步与就业指导课作为公共课在国内大面积的铺开,自治区教育厅也于2008年12月,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大学生职业进步与就业指导课》教学大纲,将此课程列为公共必学课,学时不少于38学时,2学分。

    本课程在国内尚属新增课程,开设时间短,可借鉴经验少,之前的关注度不够,使得5年来,在课程设计、教学办法、师资等方面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课程近况

    1、课程设计千篇一律

    职业进步与就业指导课是一门实用型课程,依据院校的性质、地域及所处行业的特征,本课程在肯定的理论基础上,应该更多的体现院校的特点性及学生的个性化。但,现在绝大多数学校的课程设计基本一样,不论专科、本科,还是综合院校、专科院校,都将教育部的《教学需要》直接用。

    2、教学办法单一,学生主动性差

    职业进步与就业指导课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它重视的是学生的内心体验和自我进步、自我成长,更合适使用易于理解和同意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团队练习,游戏、活动等形式。但因为现在高校学生非常多人,师资力量薄弱,总是采取大班讲课,没办法拓展各项活动,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差,使得教学水平遭到严重干扰(焦东良和李纪宾,2010)。

    3、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大

    职业进步与就业指导课属多学科交叉的一门新兴学科,课程开设刚开始,没相应的专业教师,各学校都用思政教师或辅导员来讲授这门课程,不少教师仅凭一两次的短期培训就上岗了,理论基础薄、实践经验少,教学工作尚且应接不暇,更不需要说教学研究和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设缓慢及混乱一直是课程建设的一大弱点。

    4、教程撰写及用混乱

    教程撰写是基于明确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大纲进行的,现在的课程设计及教学目的、教学内容都尚存在商榷的空间,所以教程撰写及用的混乱是势必的结果。大多数的职业进步与就业指导教程都存在着雷同的状况,革新性、特点性、实用性教程紧急缺少。

    5、教学结果评估方法单一

    职业进步与就业指导课具备其特殊性,它不像专业课程那样具备标准答案,职业进步和选择的过程中,更多的是依赖个人体验的满足与否进行判断,这就使教学结果评估的非标准化。现在更多的学校采取了交作业的方法,让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完成一份职业规划书如此的方法。这样单薄的评估方法,使得教师与学生都对这么课程的教学目的及教学结果产生不确定感,从而缺少教学积极性和探索的主动性。

    2、改进方向

    1、提升对本课程的看重度,普及职业进步入门知识

    本课程之所以在开设5年后,课程建设状况仍然停滞不前,根本缘由在于大部分院校对于本课程仍然看重度不够,缺少基本的职业进步有关常识,觉得只不过简单的面试方法、简历方法的练习,课程的开设更多的是应对就业工作的考核和评估。

    本课程若想在真的意义的打造起来,第一要普及职业进步的入门知识,不论是院校、教师还是学生都拥有职业进步的意识和愿望,才能真的在高校教育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

    2、加大课程建设,形成规范化、科学化的课程体系

    第一,依据院校自己特征,拟定科学、系统和有特点的教学大纲,其中包含具体而可行的教学目的、贴合教学目的而又灵活多样的讲课形式、学生真的需要和关注的教学内容、信效度高的教学结果评估方法。

    第二,在课程设置上深入研究,可以考虑依据各年级学生特征,将本课程开设为几门小而精的课程,譬如,可分为三个学期将职业规划、创业教育及就业指导分别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开设,课程短,重在启发学生积极考虑,提升学生主观能动性。

    最后,依据不一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设置灵活的讲课形式。本课程更多是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进步的探索,所以有的内容合适放在当下比较时尚的互联网教学中,便于学生有侧重的学习,也可以与教师进行单独的交流,而将理论性和小组讨论的内容放在课堂讲授,如此可以更好的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成和教学目的的达成。

    3、加大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匮乏问题是在课程开设之初就表现的尤为明显,因为本学科在国内是新兴学科,专业职员本来就少,而用于教学工作的比率更小。院校可以参考课程的特征,将教师分层次分侧重进行培养和引进,理论型和实践型分开,理论型、研究型教师更多的是关注课程的研发和设置,准时依据行业特征和就业形势调整课程内容,以适应社会的进步,而实践型教师更多的关注于将研发出来的课程怎么样讲授,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同意。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考试人事网(https://www.bzgdwl.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考试人事网微博

  • 中国考试人事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