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相比于语言而言,音乐可直接触发大家的状况,音乐带给大家的感受及体验是其他语言艺术所替代不了的。因此,在进行音乐教学时,过多的解说反而不利于学生直接把握音乐,妨碍了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进步,特别是针对音乐赏析教学。因此在对学生拓展有关于音乐赏析的课程时需要对教学办法的改变加以看重,并以此来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散性进行培养。
1、音乐赏析教学与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关系
音乐赏析是指一种借助听觉来感受音乐作品当中美的意境的活动,其包括了一种独特而又复杂的心理活动,同时它还蕴含了一种抽像而又没办法言喻的美学品格。所以要想真的赏析音乐就需要听者发挥其发散性思维能力,才能真的领会音乐当中的美与意境,而在这其中,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水平又会直接影响到赏析音乐的水平,甚至还会对培养音乐创造力产生肯定影响。
在音乐赏析当中,要发挥发散性思维的能力不只需要有形象方面的思维,而且还需要逻辑方面的思维[1]。对于音乐赏析来讲,发散性思维是基于聆听与感知而形成的,其以形象思维为引导,第一领会到的是音乐带给学生的感受,伴随情感的升温,对于音乐的赏析就会上升到理性阶段,而此时就需要有逻辑思维的加入。第二,在音乐赏析当中所发挥的发散性思维要做到能收能放。在音乐赏析当中,主如果通过乐声来刺激学生的情感体验,接着通过发挥大脑的想象及联想加工之后才能达到赏析音乐的目的,音乐在每一个学生当中才能产生不一样的“音乐形象”。第三,在音乐赏析当中,不只需要发散性思维而且还必不可少想法思维。想法思维是发散性思维当中要紧的组成部分,想法源自一瞬间,因此其具备突发性、偶然性、独创性等特点。但发散性思维当中的想法思维在重点时刻却可以让音乐赏析有着质的飞跃,超越音乐的范围而使学生可以从音乐赏析当中受益。
2、音乐赏析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对策
在音乐赏析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基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2]。因为音乐赏析是综合心理活动与思想能力的一种审美过程,而想象又是在音乐赏析过程中所用的要紧办法,所以只有在对学生进行音乐赏析的教学过程里让他们的想象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才能达成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散性培养与音乐赏析水平的提高。
在音乐赏析教学当中可通过以下办法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第一,要通过自然界的现象和声音帮助学生进行想象。譬如说在赏析《百鸟朝凤》时,大家可先让学生听听大自然或是公园里各种鸟叫的声音,然后再将音乐放出,如此学生就能在听的过程当中形成一种画面,让学生更能理解百鸟朝凤时的美妙。第二,通过标题来进行想象,譬如说在听《牧童短笛》时,第一着眼标题,想想牧童、短笛、在河边,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优美的画面,然后通过放送音乐来让学生产生联想达到赏析音乐的目的。第三,借助“移情”来进行想象。赏析音乐时若学生能结合自己生活体验来对音乐进行探索和揣摩,那样学生就会在融入自己情感的基础上产生想象。教师可通过“直接移情”或是“间接移情”的办法来让学生可以感觉到作者写作时的背景,如此学生才能更好地知道音乐当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第四,要借助节拍来进行想象。音乐的节拍及速度可体现音乐的律动及其所包括的情绪,节拍、速度较快可反映一种高亢、激昂的情绪,而节拍、速度较慢则反映了一种低沉、消极的情绪,这类也都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出发点。在进行音乐赏析的教学时,教师可通过放送一段旋律起伏较大或是两段节拍快慢不一样的音乐来让学生领会音乐中所包括的情绪,同时也让学生发挥其想象能力,培养了其发散性思维能力。
通过上述剖析大家发现,在整个音乐赏析教学当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就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整个过程当中只起引导用途而没过多的解说。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其更多地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提升了教学水平。
3、结语
在进行音乐教学时,教师的最重要目的是要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音乐当中能感觉到音乐的意境,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为达到此目的,教师就应改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多用新颖的教学活动来吸引学生,以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如此学生的创造能力才能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