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工作拓展的首要条件
(一)提升电脑应用水平和审计业务素质
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拓展审计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则取决于审计职员的计算机技能、互联网常识和较系统的审计理论等多方面的综合运用水平。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不会电脑的审计职员因审计数据的异化就没办法有效地进行审计;不会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特征和风险就不可以辨别和审察其内部控制;不会用计算机,就没办法对计算机内存储的会计资料进行审察或借助计算机进行审计。这就需要审计职员不只要拥有会计、审计理论和会计实务常识,而且要学会计算机和电算化会计方面的常识和技能。因为会计电算化不断在向前进步,审计职员需要常常更新常识结构,以适应新形式下新技术应用的企业审计工作的需要。
(二)引进审计电脑辅助工具
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会计资料的归集和反映与手工处置系统时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得传统的内部安全控制方法有所减弱,这就需要引进电脑辅助工具的应用,健全企业内部控制职能。
审计电脑辅助系统较之于会计电算化系统,二者既有联系又相互独立。会计电算化系统主如果为企业内部的管理职员提供财务信息,审计电脑辅助系统主如果辅助审计职员完成内部审计工作。二者的服务对象不同,但二者的内部功能是有联系的,并且是相互影响的。譬如,二者既能够用一同的数据库,但又有不一样的软件包。二者既能够调阅、查看某些相同的数据资料,但又有不一样的软件接口和不一样的操作权限。都看重凭证数据库、明细账库、总账库及报表数据库等数据结构和内容的合法性、正确性、靠谱性。会计电算化系统功能的强弱、数据库的规范化与开放性、是不是保留处置过程和审计痕迹与预留审计测试通道等对审计电脑辅助系统的设计和推行影响非常大。同样,审计电脑辅助系统的软件水平越高,越能及早发现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及处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电算化会计条件下的审计内容
电算化会计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不同,它是由会计数据体系,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与系统工作和维护职员组成,所以电算化会计的审计内容与手工会计系统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电算化会计审计的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一)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的审计
一方面是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在多大程度上确保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会计记录的正确性和靠谱性,如输入、输出的授权控制,业务处置的审核等;其次是内部控制的有效实行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护资产的完整性通过以上两方面的评价,可以判断企业内部控制系统能在何种程度上预防或发现会计报表中的错误及经营过程的舞弊。
(二)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程序的审计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核心就是会计软件会计软件程序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会计电算化系统整体水平的高低,在这部分里主要审计会计软件程序对数据进行处置和控制的准时性、正确性和靠谱性,与程序的纠错能力和容错能力。会计软件程序的审计可使用通过计算机审计的办法及借助计算机辅助审计中的数据转换功能的办法来完成。
(三)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处置对象即会计数据的审计
会计数据处置的真实性、正确性、靠谱性,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和靠谱性,所以这一部分的审计是至关要紧的,审计职员可使用抽查原始凭证与机内凭证相对比,抽查打印日记账和机内日记账相核对等办法,同时也可使用借助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的功能来完成审计,从而减少审计风险。
3、电算化会计条件下的审计程序
根据《审计法》的规定,一般审计程序可分为四个阶段,即筹备阶段、推行阶段、审计结论和实行阶段、异议和复审阶段。电算化会计审计结合自己的特殊需要,运用本身特有些办法也可以分为这四个阶段。
(一)筹备阶段
在此阶段主如果初步调查被审计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基本情况并拟定科学适当的计划。一般包含以下主要工作。
1.调查知道被审计单位电算化系统的基本状况,如电算化系统的硬件配置系统的使用应用软件的范围,互联网结构,系统的管理结构和职能分工、文档资料等;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