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1-0159-01
21世纪培养大夫的规范需要有人文关怀、有责任感、是技术上的能手、有预防理念、有科普意识。医学教育与临床实习相结合是国内医学教育总体方针的要紧内容, 二者结合的教学进步道路是我校办学的一贯宗旨。现在国内医学教育院校就业形势的现实与基层医疗服务合格人才的短缺,促进医学教学的改革加快脚步。医学进步日新月异,医学常识迅速更新,作为医学学生需要不断学习医学前沿常识和技术,以胜任医学教育职位需要。“非学无以补短,非学无以提升”,大家要将学习转变为一种自觉意识,将学习转变为一种自觉习惯,将学习转变为一种个人能力。大家每个人都要依赖学习应付挑战,依赖学习走向将来。探讨高等医学教育新模式,“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实用性人才,为基层单位多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是大家的目的。依据临床职位需要结合人才培养策略,依据调查结果改进教学内容和办法,探讨了口腔修复学模块教学法[1],报告如下。
1、口腔修复学模块化教学的构建与推行
依据口腔专业特征及临床职位需要,口腔修复教研室与附属医院的临床教师认真研究,现将口腔修复学实习内容整理为三大模块:第一,固概念齿(牙体缺损的修复、牙列缺损的修复);第二,可摘局部义齿(牙列缺损的修复);第三,全口义齿(牙列缺失的修复)。每一模块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临床前模拟过程,第二阶段为临床浅易过程,第三阶段为临床完整过程[2]。明确每一个子模块的教学目的、重点、难题、教学过程及考核需要等。
2、调查办法
数据录入由专人负责,采取同份资料双录入法,对数据进行比较。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X2检验及t检验。对社区、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单位的医务员工使用问卷调查法进行抽样。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发放400份调查问卷,其中收回387份问卷,收购问卷后,对数据进行核对、整理、录入并进行统计剖析。
3、调查结果
1.对毕业生学习结果的调查
有89%的学生觉得在实习期间所开设的口腔修复学模块可以符合实质地用于临床。毕业生期望在在实习期间能开设急救技术、口腔器械修理技术、儿童医学等专项技能,不只有益于临床,愈加符合国家医师考试未来发展趋势,其中急救技术和心理学是毕业生很想学的技能。
2.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评价
用人单位觉得我校毕业生主动学习力( 28% );实质操作能力(57% )。业务水平方面认可或基本认可达到91%。
4、讨论
针对我校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统计调查和统计学剖析有89%的人觉得学校所设置的理论课程及其常识是好用的,可见我校的教学内容基本符合毕业生及用人单位实质需要。然而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社会处事能力欠缺问题突出,并非单纯在学校短期可以改变的,但毕业生的主动学习力、实质操作能力在教学中应予以培养[3]。我校依据上述调查结果与医学教学的学生的教学时间并结合服务对象是基层的特征,探索了模块化教学法,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常识水平,防止了讲授常识的重复性,加大了教程的系统性,具体手段为临床专业要点与课程合理整理,增加新技能、新常识及卫生部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内容,重新修订了教学计划,去掉过时、重复的内容,组建3个模块教学内容,在实质教学过程中每个模块应使用特点课程自编教程及省部级以上获奖的医学教育教程,既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又可增加学生(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加大技能和常识应用性和针对性,满足社会需要。高等医学教育在社会实践调查的基础上,将医学教育与医学生培养的目的相结合[4],改进教学内容和办法,使学生的学习内容符合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的需要[5]。模块教学法是以现场教学为主,培养技能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很合适于口腔修复学实习这一要紧的教学环节,从实习教学的组织、设计上又是一种革新。该教学模式势必对口腔医学专业课程、与有关专业的实习教学改革提供范例,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改革发挥积极的促进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