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A[文献标识码]A?A[文章编号]1009-548906-0033-02
国内旅游教育教师的进步和旅游教育的进步几乎是同步的,历程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国内旅游教育最早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旅游教育活动仅限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对旅游一线职员的职业培训,无旅游教育师资队伍。20世纪70年代末,旅游教育师资力量初见雏形,但不少师资是从历史、地理甚至中文或其他经济类专业“转行”或“跨行”而来,并没同意过合法的旅游有关专业的教育,无专业旅游教育师资队伍。直到20世纪末,旅游教育师资队伍的数目飞速扩大,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不断改变,形成了一支基本上可以满足旅游教育教学需要、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总结起来,国内旅游教育师资队伍的进步大致历程了以下四个阶段。
1、萌芽期
新中国成立将来,为了巩固新生政权,扩大统一战线和贯彻侨务政策的需要,国家政策上鼓励入境旅游,满足国外华侨、港澳同胞出入境旅游和对外交往的需要,并相继成立了国营旅游社和中国旅游社,主要任务是招待外宾的食、住、行等事务。为了适应旅游业进步需要,从事旅游接待的单位意识到了拓展在员工工培训的重要程度。但培训的对象主要为一线接待职员,管理职员的培训还未提到日程上。
在这个阶段,国内旅游教育师资队伍的进步特征:无旅游教育师资队伍。这一时期为旅游教育的萌芽阶段,拓展形式只不过旅游企事业单位对一线接待职员,即翻译导游职员、宾馆员工和司机的培训工作。旅游教育的主体:旅游企业和旅游行政单位,无中高等院校及旅游院校。
2、起步期
改革开放政策推出将来,国内经济建设百废待兴,国家政策上倾向进步入境旅游,以增加外汇储备。国内旅游教育在这个阶段基本维持与旅游业同步进步的节奏。1978年,国内第一所旅游中等专业学校――南京旅游学校诞生了,次年打造了第一所旅游大专――上海旅游专科学校。这标志着国内旅游教育已步入进步轨道。1980年起,国家旅游教育机构先后与8所高等院校联合开办了旅游系或旅游专业。成人教育方面,旅游在员工工的培训1980年达到2.98万人。旅游教育培训工作的规模化拓展,大部分中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的开设和旅游院校的打造,使得旅游教育师资队伍在这一时期初步形成了规模和体系。但这一时期旅游教育师资队伍主体主如果来自从事经济、管理、历史、地理等学科教育的教师职员,他们虽然通过不断学习基本学会了旅游学科的基本理论常识,但因为时间和教学任务繁重限制仍然不可以够全方位和系统学会旅游学科的理论常识,且缺少实践经验,特别像旅游社、酒店管理等专业具备非常强的实务性,不是仅凭阅读几本专业书本就能把握的,因而在教学中难免重理论、轻实践,就书本讲书本、“照本宣科”。这一时期虽然有少数科班的旅游教育教师,但数目甚少,且理论和实践经验都不成熟。
进步特征:
无专业旅游教育师资队伍。旅游教育师资队伍已初见雏形,但多数教师是从其他专业范围转化而来的,只有极少旅游教育科班出身的教师,他们一块构成了国内早期的旅游教育师资队伍。
旅游教育教师队伍结构体系初步形成,这一时期的旅游教师学历层次较低。旅游教育教师基本都是从其他学科范围半路转化来的,其学历层次基本是本科。而该时期旅游教育的办学层次主如果中专、大专、本科,且大专占主体,所以培养出来的科班旅游教育教师也基本是大专学历,学历非常低且规模小。教师专业也不对口,这一时期多数教师是“转行”或“跨行”,常识源自书本,缺少对旅游科学的系统学会和必要的实践经验。再加上旅游教师招聘环节“近亲繁殖”现象紧急,因此,旅游教育师资队伍体系在这个时候期不够健全。
3、进步期
进入九十年代末,旅游业得到了飞速进步,旅游产业的进步引起了政府有关部门和海量院校的关注,旅游教育进步规模更进一步扩大。至1995年,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开设旅游专业的院校共622所,其中高等院校138所,中等专业学校17所,职业高中和技校467所。成人教育方面,全国已建成了成人高等院校2所,专门拓展成人学历教育和培训。1995年旅游职工增加至111万人。各级旅游教育院校的打造,在职职员队伍的飞速壮大,迫切需要进行旅游教育和培训,以提升他们的业务素质。与之相呼应的旅游教育教师队伍规模已逐步扩大起来,早期转入旅游教育范围的教师渐渐进步成熟和健全,更多有关专业的科研者和教育者转入旅游教育范围,加之旅游专业自己培养的一批科班旅游教师人才也投身到旅游教育和科研中来,旅游教育师资队伍日臻健全,结构层次不断优化。
进步特征:
初步形成专业旅游教育师资队伍。旅游教育教师队伍中,早期科班出身旅游教师队伍渐渐壮大,并日趋进步成为旅游教育教师队伍的主体。
旅游教育教师队伍结构体系逐步进步和健全。旅游教育科班出身教师教师已投身到旅游教学和科研中,数目上已经有肯定规模,但教师队伍主体还是有关专业教师。旅游教师整体综合素质不高,对旅游业入门知识缺少深入知道,更缺少对旅游业进步的同步跟踪和深入研究。旅游教育教师整体学历还是非常低,本科占非常大比率,职称结构不合理,青黄不接现象紧急。
4、1995年到今天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旅游教育事业迅猛进步,旅游院系规模逐步扩大,旅游院系从1992年的258个增加到1996年的845个,截止到2003年,全国共有旅游院校1207所,其中高等院校494所,中等职业院校713所,在校学生达到459004人次。经过近二十年的进步,尽管各院校旅游专业中年轻人教师已逐步从非旅游专业师资过渡为旅游专业毕业生,尽管他们常识结构比较系统完整,拥有了从事旅游教育必须具备的条件,但因为缺少旅游业的实质训练和旅游阅历,缺少开阔的常识视线和解决旅游实证问题的综合能力,理论脱离实质现象比较紧急。教学内容缺少针对性、生动性和对实践的指导性,学生非常难学会那些操作性非常强的课程。所以,这部分人也并不是完全合格的旅游专业师资。除此之外,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讲,旅游教育师资队伍学历层次还是偏低,学科带头人少,整体力量不强,离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有丰富的旅游业实践经验、综合的理论常识和可以从事旅游实证问题研究能力的需要,还存在着肯定差距。
进步特征:
专业师资队伍逐步走向专业化进步。现在,国内旅游教育进步进入到规范化、健全化的新阶段,旅游师资培养业进入高层次、专业化进步的新阶段,其标志是2006年东北师范大学在全国率先招收旅游教育方向的硕士研究生。
旅游教育教师队伍体系已基本成熟。旅游教师队伍规模总量已基本满足旅游教育进步的需要,旅游职业院校的旅游教师学历层次为本科和研究生学历,中高等院校旅游专业教师以研究生和博士生为主。专业旅游师资队伍已渐渐占教师队伍主体,且形成教师队伍中间力量,职称结构正逐步向梯队化进步。旅游教师的引进和培养更走向多样化道路;办学层次多样化,不只包含中专、大专和本科,还包含了研究生和博士生培养。
5、结语
国内旅游教师师资队伍经过近三十年的进步,师资队伍体系已经基本成熟和健全,并逐步向专业化方和可持续性方向进步。但同时从旅游师资队伍建设的历史沿革和每个时期进步特征能看出现阶段国内旅游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学历不高,职称结构不合理,年龄比率不协调,近亲繁殖紧急,未形成学术梯队和学术团队等等。期望可以引起旅游教育学者们的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