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b)-0119-01
1 《证券投资基金》课程教学近况
1.1 教学办法、方法不够丰富
教学的形式上,依旧局限于传统的板书,即便有多媒体教学,形式也相对单一,照本宣科的灌输型的教学方法居多,在理论层面解说得较为详细和全方位,但在实质操作的技能方面有紧急欠缺,使得学生成为“理论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这致使了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提不起兴趣,没把理论变成实质的技能。
1.2 教程陈旧,未与时俱进
脱胎于大学专科教育的高职高专教程,没从中提炼出合适高职高专院校本身特征的实质应用性,只是换汤不换药地延续着大学专科教育的理论性的东西,金融行业的进步日新月异,但一些教程还停留在相当落后的时期,一些新的金融事物没出目前教程中,与社会的实质进步紧急脱节,这致使了学生在步入社会进行实质操作时,会感到现实与理论的巨大差距。不利于学生迅速融入就业环境。
1.3 学校内外实质操作的空间仍需扩展
作为应用性、工具性非常强的学科,《证券投资》的教学一直应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因为种种缘由,譬如资金、软硬件等问题,致使学校内部的金融模拟实验室的建设进展迟缓或者干脆暂停,学生的实践机会降低,学校外部的实践基地,大多不成规模,零零散散,仅靠一些老师空闲时间的发展或洽谈,从数目和水平上都不容乐观,学生的训练机会降低,无形中遭到了限制。
2 《证券投资基金》教学改革初探
2.1 因地制宜,分类施教
在课程教学中,应该将理论型常识和实质应用型常识分门别类,两者并重,依据理论和实践的不同特征,实行不一样的教学办法,由于此课程的理论常识和实质操作两者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一同进步。
2.1.1 基础理论教学概述
现在,此学科的理论常识方面主要囊括了证券投资基金的概念、特征、类型、投资操作、绩效评价等,作为此课程的基础性理论,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课至关要紧,占总课时的六成左右,在课堂上,讲课者应让学生透彻知道、理解此课程的基础性常识,解说有关理论的运作原理,训练思维方法,从课程的学习中,增强对基础性理论常识的学会,升华到理念和思维办法上来,加大职业道德观念,为将来在此行业安身立命打下好基础。
2.1.2 实践内容教学概述
通过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协商,让学生有机会与金融机构零距离接触,切身感受实质的业务的操作步骤,通过社会实践,切实感觉到本课程的魔力,通过职位职责的学习加大责任心,从过实质操作加大课程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从而更积极地学习。基金的买卖方法(发行、申购、赎回)基金上市买卖、基金的监管、推广和关于信息披露的法律规定等都会在此过程中得到很大的“直观性爱文化”。
2.2 革新教学模式、改革陈旧教学办法
假如现有些教学模式不足以支撑学科的良性进步,需要探索现年代背景下新的教学模式,尤其是伴随新媒体的兴起,课堂不仅局限于教室内,“三个课堂”的教学方法值得积极尝试和探索。
2.2.1 课堂教学:“第一课堂”培养是理论根基
课堂教学是最传统也是效果最好的教学方法之一,在课堂学习中,也应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除去课堂上理论常识的学习,还包含校内外的实践活动。理论教学以鲜活的案例加深学生对理论常识的理解,学校内的模拟主要以学校内的实验室为主,根据教学大纲的需要,进行一些证券投资理论常识的模拟操作,增强感性认识,提升实质操作能力。
学校外的实践基地以证券公司、银行等机构为主,通过参观和参与实质操作,加深对基金认购 、申购和赎回的办理过程的理解,增强实务能力,第一课堂实行开放式办学,不只能整理资源,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还能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加深学生对理论的认识和化理论为技能的能力。
2.2.2 看重新媒体用途,开辟第二课堂
伴随新媒体的进步,新媒体作为一种要紧工具,不断深入大家的生活的每个范围,深刻影响着大家的生活,这给金融教学带来了好机会,通过网络、公共微信帐号、QQ群、微博、博客等一系列的新媒体工具,师生之间可以便捷地进行交流探讨,不断吸取最新的课程资讯和前沿常识,很大地提升了课程的趣味性、参与性、互动性和先进性。
2.2.3 通过模拟实践,以“第三课堂”提升技能
模拟买卖大赛,以接近实质操作的形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譬如一些学校举办的模拟金融操作大赛、校内外联合举办的各种形式、不同层次的和金融有关的模拟大赛等,都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起到好的促进和训练用途,对学生的专业常识和职业能力都有非常大的提高。常识只有转化为能力,才是常识的最后目的,在各种形式的实践中,学生对本课程的常识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不再只不过纸上谈兵。
3 因地制宜,因人施教
自古以来,各位教育家都倡导因人施教、因地制宜,这是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合培养,只有学会了不同学生的状况和特征,才能在教学中有些放矢,达成教学成效的最大与最佳。
有些人合适做实践,有些人合适进行理论的研究与突破,对金融学科而言,可以从这两个大的方面入手,依据学生的不同特征,进行有目的的教学实践。
对于第一种学生而言,要给他们创造尽量多的机会参与社会实践,通过对金融机构有关业务的操作和各种模拟实践大赛的锤炼,不断提升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培育推广的观念,促进他们成为实质操作的高手。
对于后者,更多地是思维沉稳、心思缜密、喜欢考虑的种类,要加大深度的理论教学,培养目的为投资顾问、理财计划师等。在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不断加大对理论深度和宽度的吸收学习,结合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使他们对理论加以升华,从理论的角度洞悉基金运作的规律,对基金的推广、管理、规划等了然于心,既能够帮助个人的投资,也有益于他们更好地为所在机构服务,提升自己竞争优势。
这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的核心课程,对它的教学方法、讲课方法、实践操作等各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能够帮助更好地拓展教学实践,探索出一条合适高职院校教学的改革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