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5-0269-02
1、碳金融的概念和内涵
“碳金融”现在仍然没一个统一的定义。常见觉得,泛指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政策及其买卖活动,主要包含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买卖和投资、低碳项目开发的投筹资与其他有关的金融中介活动。
(一)国内对于碳金融的概念
现在国内对碳金融的专门研究还不是不少,张伟和李华友与冯东方等在探讨环境金融的过程中,对政策性金融和金融商品革新对环境保护的要紧用途,从金融对环境保护的支持机制的角度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从而引出了碳金融这一说法。冯巍、刘奕均等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全球碳买卖市场的构造,其中也涉及到了金融买卖的低碳性。邵伟也详细介绍了海外已有些经验,主如果从碳银行业务革新、业务管理等角度。李布对欧盟碳排放体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国内应借鉴其基本理念和推行经验,加大市场机制在低碳经济的基础用途,作出了深刻的剖析。
这一部分的内容则主如果对碳金融的内涵进行了一些具体的界定。袁鹰(2008)觉得所有些金融买卖活动只须是降低与碳排放有关的,既包含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商品的交易买卖、投资或投机活动,也包含进步低碳能源项目的投筹资活动与有关的担保业务、咨询服务等活动。王宇和李季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界定了碳金融的内涵:从狭义上说,世界银行把碳金融概念为提供给购买温室气体减排项目的资源;广义的碳金融是指气候变化的市场解决决策略。
(二)海外关于碳金融的概念
从海外文献来看,碳金融的提法并非不少见。2003年,英国政府在能源白皮书中初次提出了“低碳经济”定义,获得世界范围的认可与推广,“绿色金融”的定义也因此应运而生。索罗亚?拉巴特和罗德尼?怀特(SoniaLabatt&RodneyR.White)(2007)觉得碳金融的概念有:①代表环境金融的一个分支;②探讨与碳限制社会有关的财务风险和机会;③预期会产生相应的基于市场的工具,用来转移环境风险和完成环境目的。拉巴特和怀特从风险着手,剖析了在全球应付气候变化过程中,产业特别是能源密集型产业,面临着管制风险和安全风险。斯图亚特?胡德森(StewartHudson)概念了碳金融的三个主要特点:第一,缔造买卖碳配额和碳抵消商品的市场;第二,与清洗能源有关的投筹资;第三,企业的碳风险和收益评估,挖掘企业在低碳发展势头中可以获得预期收益,与由此对贸易和投资产生的影响。
常见来讲,碳金融指那些所有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金融活动,而现在这些金融活动,大多是围绕着温室气体中的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买卖,即碳买卖来进行拓展的,伴随低碳经济的进步,碳金融的定义也在不断扩展,二氧化碳的买卖不仅能够在国家进行,也可以在国内的一些市场进行推行。因为现在国内碳排放买卖的主要种类是基于项目的一些买卖,因此在国内,“碳金融”更多的是指依托CDM的金融活动。
2、碳金融的理论基础研究
国内的学者一般觉得碳金融是应付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法,而海外的学者则是在讨论气候变化带给金融机构的挑战,在金融机构对气候变化的责任和机会的基础上提出碳金融的定义。碳金融工具也如其他金融工具一样有原生和衍生的分法。
(一)原生碳金融工具
原生碳金融工具,或称基础碳金融工具,其主要职能是媒介储蓄向投资转化,或者用于债权债务清偿的凭证。大家将碳货币和碳信贷归属为原生碳金融工具。
现在一个国家货币的兴起,一般是与国际大宗产品,尤其是能源计价绑在一块的,这段时间货币的演变过程演绎了一条国际主权货币在能源贸易中拥有些路径。刘颖等也指出了碳货币体系对于一个国家所具备的要紧意义,并且还指出,碳币是一个想象中的货币体系,也可以说成是一个衡量世界上各种货币币值的一个新的规范。碳货币就是以碳信用为本位的一种新的货币形式来出现的,而对于国内应付国际碳货币的进步,一是打造中国碳金融体系;二是积极加入到国际碳货币体系的构建中;三是进步国内的低碳技术,将碳排放纳入到经济进步指标体系中,试着推行碳排放强度考核规范;四是加快健全碳买卖市场,使人民币在碳信用的计价中占领先地位,为以后可能出现的碳货币体系做好筹备。
(二)衍生碳金融工具
衍生碳金融工具是在原生碳金融工具基础之上派生出来的金融商品,包含远期、期权、期货、呼唤和结构化票据等。衍生碳金融工具的价值取决于有关的原生碳金融商品的价格,其主要功能不在于调剂资金的余缺和直接促进储蓄向投资的转化,而是管理与原生碳金融工具有关的风险暴露。
CDM买卖其实来讲就是一种远期买卖,其具体的操作思路为交易双方依据需要签订合约,约定规定在将来以某一特定价格、某一特定时间、购买特定数目的碳排放买卖权。现在,有减排需要的国家参与CDM项目大多是CDM远期项目,因为签署合同时,项目还没有开始运行,从而也就没产生碳信用。碳信用远期合约的定价方法主要有浮动定价和固定定价两种方法。前者表示在最低保底价基础上附加与配额价格挂钩的浮动价格,后者表示在将来以确定价格交割碳排放买卖权合同,同时列出基本的价格。
何川的看法是,依据国际碳买卖市场的买卖经验,这里面存在的风险较大,需要引入碳期货等衍生商品。打造碳期货买卖市场也可以依赖其价格发现功能,指导现货买卖为国家及有关企业提供一个有效的价格信号。因为碳排放权具备同质性明显、容易出货、参与者也多、价格变动大等自己特质,也适合引入期货等衍生品买卖。王增武对碳期货等也做了具体的介绍,他指出,在二级市场的CDM买卖市场上,主要的买卖品种是期权、期货等金融衍生品。
3、碳金融的指标体系剖析
现在大家用的六大指标分别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含氧量、氨氮量、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与氮氧化物排放量等。其中,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将上升为主要的指标。
(一)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
在2006-2010年期间,国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降低19.06%,基本完成“十一五”节能降耗目的。主要耗能商品的单位商品能耗也出现明显降低。“十一五”期间,单位铜冶炼综合能耗降低35.9%,吨水泥综合能耗降低28.6%,吨钢综合能耗降低12.1%。
污染物排放总量逐步得到控制。据初步测算,2010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比2005年降低12%左右,二氧化硫降低14%左右,双双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减排任务。淘汰高排放的落后产能效果突出。“十一五”期间,全国累计淘汰炼铁落后产能约11172万吨,炼钢落后产能约6683万吨,焦炭落后产能约10538万吨,铁合金落后产能约663万吨。
(二)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
面对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需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进步观,采取愈加强有力的政策手段与行动,加快转变进步的方法,努力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建设资源节省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到2020年国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中长期规划,并拟定相应的国内统计、考核监测方法等。
据统计,从2004年起,全球以二氧化碳排放权为标的的买卖数目的金额从刚开始的不到10亿USD增长到2007年的600亿USD左右,这短短的四年时间居然增长了60倍左右。总的买卖量也由之前的1000万吨飞速攀升至现在的27亿吨。根据现在的这个进步速度,不久的以后碳买卖将会进步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产品买卖市场。所以大家可以觉得这是个强有力的核算指标。
4、基本结论与述评
通过对上述有关问题的研究,大家觉得碳金融的核心是碳金融指标的核算方面,虽然对内涵及理论基础做了详细的介绍,但我觉得在以下几个方面还存在肯定的研究空间。
一方面,就国内外的各种指标来讲,大家仍然没统一的口径,没给出一个做合适的指标剖析是,如此对大家碳金融的研究存在非常大的妨碍。
其次,虽然不少国家都提出了低碳的减排计划,但并没推行的非常不错,也没具体可行的减排推行计划。
最后,由于在概念内涵方面等基本理论上存在分歧。依据国内时尚的看法,碳金融可宽泛理解为应付气候变化的金融解决方法。但现阶段国内排放权交易平台和环境交易平台尚未拓展碳期货和期权买卖,金融界尚未大规模介入碳市场。鉴于上述基本理论问题没得到解决,所以对碳金融理论需要持续进行研究。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介绍:赵艳香(1986― ),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2010金融系研究生;任晓玉(1987― ),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