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三年级化学上册考试知识点复习

点击数:619 | 发布时间:2025-02-21 | 来源:www.heeong.com

    高中三年级化学入门知识点和重点知识有什么,同学们平常如何复习化学这门科目?智学网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中三年级化学上册考试知识点复习》,期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高中三年级化学上册考试知识点复习 篇一


    1、加碘盐加的是:KIO3

    2、Cl-、的检验:取样,先加AgNO3后加HNO3溶液有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AgCl

    3、HF:用塑料瓶不可以用玻璃瓶存放

    4、H2在Cl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

    5、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铁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6、萃取分液操作: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混合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充分振荡、静置、分层,在漏斗下面放一个小烧杯,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下层液体从下口沿烧杯壁流下;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7、凡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对人体健康均有害,不适合食用。

    8、AgBr:感光材料;AgI:人工降雨;NaF:杀灭地下害虫;

    9、消毒杀菌:氯气,漂白粉;高锰酸钾,酒精碘酒;苯酚;甲醛;

    10、AgF、AgCl、AgBr、AgI溶解度愈加小,颜色愈加深。

    11、氯水的颜色是黄绿色,氯水的成份:

    Cl2、HClO、H2O、H+、ClO—、Cl—、OH—

    氯水的性质:

    漂白性:HClO

    强氧化性:Cl2、HClO、ClO—

    酸性:H+

    不稳定性:HClO

    12、HF可以腐蚀玻璃。I2遇淀粉变蓝色,卤素单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都小,但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都大,借助这一点可以用有机溶剂萃取卤素单质。干燥的氯气体没漂白性,真的有漂白粉性的物质是HClO。

    13、将氯气通到润湿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上:先变蓝后腿色。缘由是:

    2KI+Cl2=2KCl+I26H2O+I2+5Cl2=10Cl—+2IO3—+12H+

    2.高中三年级化学上册考试知识点复习 篇二


    火焰的颜色及生成物表现的现象

    1、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火焰

    2、氢气在氯气中燃烧---苍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雾。

    3、甲烷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火焰

    4、酒精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火焰

    5、硫在空气中燃烧---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强烈剌激性气味的气体。

    6、硫在纯氧中燃烧---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强烈剌激性气味的气体

    7、硫化氢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火焰,生成强烈剌激性气味的气体。

    8、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蓝色火焰

    9、磷在空气中燃烧,白色火焰,有浓厚的白烟

    10、乙烯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有黑烟

    11、乙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非常亮,有浓厚黑烟

    12、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13、钠在空气中燃烧,火焰黄色

    14、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的四氧化三铁熔融而滴下。

    3.高中三年级化学上册考试知识点复习 篇三


    1.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有固定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

    2.与水反应可生成酸的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3.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是_性氧化物或_性氢氧化物

    4.盐和碱反应肯定生成新盐和新碱;酸和碱反应肯定只生成盐和水

    5.得电子能力强的物质失电子能力肯定弱

    6.非金属元素原子氧化性较弱,其阴离子的还原性则较强

    7.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都能从酸溶液中置换出氢

    8.标准情况下,22.4L以任意比率混合的CO与CO2中所含碳原子总数约为NA

    9.碳-12的相对原子水平为12,碳-12的摩尔水平为12g/mol

    10.将NA个NO2气体分子处于标准情况下,其体积约为22.4L

    11.25℃时,pH=13的1.0LBa2溶液中含有些OH-数目为0.2NA

    12.常温常压下,32g氧气中含有NA氧分子

    13.同温同压,同水平的两种气体体积之比等于两种气体密度的反比

    14.反应热ΔH的大小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况、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的多少、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反应的快慢有关

    15.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肯定是吸热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备的总能量决定了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

    16.胶体能产生电泳现象,说明胶体带有电荷

    17.向肯定温度下足量饱和硫酸铜溶液中加入wg硫酸铜粉末,搅拌后静置,溶液的浓度和水平分数不变,硫酸铜变为CuSO4·5H2O,其水平大于W×250/160g

    4.高中三年级化学上册考试知识点复习 篇四


    容易见到物质离别提纯的10种办法

    1、结晶和重结晶:借助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多数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SiO2。

    5、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离别。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通过热的CuO;CO2:通过NaHCO3溶液。

    8、吸收法:用做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需要被药品吸收:N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9、转化法:两种物质很难直接离别,加药品变得容易离别,然后再还原回去:Al3,Fe3:先加NaOH溶液把Al3溶解,过滤,除去Fe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13。

    10、纸上层析(不作需要)

    5.高中三年级化学上册考试知识点复习 篇五


    中学习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学会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能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依据酒精灯地方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适合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毁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毁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原则。

    7、后点酒精灯原则。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考试人事网(https://www.bzgdwl.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考试人事网微博

  • 中国考试人事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