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学一《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教材

点击数:773 | 发布时间:2025-01-24 | 来源:www.tapunder.com

    大家掌握忍受和承担。但大家心中永远有一个不灭的心愿。是雄鹰,要翱翔羽天际!是骏马,要驰骋于疆域!要堂堂正正屹立于天地!努力!坚持!拼搏!成功!一块儿看看智学网高中一年级频道为大伙筹备的《高一化学必学一《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教材》吧,期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教材

    教学筹备

    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

    1、通过探究实验知道氯水的成分,了解氯水的漂白用途及其起用途的漂白物质

    2、学会氯气与水的反应,氯气与碱的反应与漂白粉的制取和漂白原理

    3、通过对氯水成分和氯水漂白用途的探究,第三领会到实验是学习和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要紧办法,并能运用初步形成的察看办法进行全方位察看;通过引导学生察看、剖析演示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察看和剖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的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通过比较、判断、不断地揭示矛盾和解决矛盾,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开发学生智商

    教学重难题

    教学重点:氯气与水反应,氯气与碱反应与漂白粉的制取与漂白原理

    教学难题:氯水成分的探究推理、氯水的漂白用途

    教学工具

    教学用具:氯气、蒸馏水、NaOH溶液、集气瓶、干燥的红纸、紫色石蕊试液、AgNO3溶液、稀HNO3探究实验:①往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注入少量蒸馏水,察看氯水的颜色②往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加入AgNO3,再滴加稀HNO3,察看现象③往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察看现象,探究其成分及其用途④分别将干燥的和湿润的红纸条放入盛有干燥的氯气的集气瓶中,察看现象,探究氯水中具备漂白性的物质⑤把少量的NaOH溶液注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察看现象,领会Cl2与NaOH溶液的反应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1、复习氯气的物理性质、氯元素的原子结构、氯气与非金属和金属的反应

    导入新课:借助一则报道,消防员用水驱散泄漏的氯气的事实引入新课

    2、氯水成分、漂白性物质的探究和Cl2与H2O的反应

    1、实验探究

    实验:往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注入少量蒸馏水,察看其颜色变化

    实验现象:氯水颜色变浅,呈浅绿色

    实验结论:氯气少部分溶于水,氯水中含有Cl2分子

    实验:往盛有氯水的试管中先滴加AgNO3溶液,再滴加稀HNO3,察看现象

    实验现象:有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生成

    实验结论:氯水中含有Cl-

    实验:往盛有氯水的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察看现象

    实验现象:溶液出现红色,但后来红色又褪去

    实验结论:氯水中含有H+和漂白性物质

    实验:分别将干燥的和湿润的红纸条放进盛有干燥氯气的集气瓶中,察看现象

    实验现象:干燥的红纸条不褪色,湿润的红纸条褪色

    实验结论:干燥的Cl2不具备漂白性,Cl2与H2O反应生成了漂白性物质

    2、Cl2与H2O反应的剖析

    化学反应方程式Cl2+H2O===HCl+HClO剖析氯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指出氧化剂、还原剂

    HClO的性质和作用与功效:

    a、弱酸性,其酸性比碳酸的酸性还弱

    b、有强氧化性,具备漂白性,可用于漂白、杀菌、消毒

    c、不稳定,容易分解放出氧气

    总结:氯水的的成分:H+、Cl-、OH-、ClO-、Cl2、H2O、HClO

    考虑:实验室为何用棕色瓶盛装氯水?

    3、氯气与碱的反应

    1、补充实验:把少量NaOH溶液注入一瓶盛有Cl2的集气瓶中,察看其变化

    实验现象:黄绿色全部消失,所得溶液为无色

    2、从Cl2与H2O的反应来剖析、理解Cl2与NaOH的反应

    化学反应方程式:Cl2+2NaOH===NaCl+NaClO+H2O

    漂白液的主要成分:NaCl、NaCl0,其中有效成分:NaClO

    3、从Cl2与NaOH的反应,写出Cl2与Ca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Cl2+2Ca2====CaCl2+Ca2+2H2O

    漂白粉精的主要成分:CaCl2、Ca2,其中有效成分:Ca2

    总结氯气与碱反应的规律:氯气+碱====氯酸盐+次氯酸盐+水

    考虑:次氯酸具备漂白用途,为何不直接用次氯酸漂白,而要将氯气转换成次氯酸盐制成漂白粉来漂白?

    制成的漂白粉进行漂白时,怎么样体现漂白性?

    漂白粉漂白的原理:

    Ca2+CO2+H2O====CaCO3↓+2HClO

    Ca2+2HCl====CaCl2+2HClO

    考虑:漂白粉应如何保存?

    4、氯气的作用

    依据氯气的性质,结合课本阅读、总结氯气的作用

    5、小结

    6、学生训练

    7、作业

    教材

    教学筹备

    教学目的

    1、介绍氯元素被发现的历史,与现在的应用。

    2、熟知氯原子的机构特征和化学特质,学会氯和金属,氯与氢气,氯与水发生的反应。

    3、熟知燃烧的新的概念,学会液氯与氯水有什么区别和成分。

    教学重难题

    教学重点:

    氯气、氯水的化学性质、氯离子的检验办法。

    教学难题:

    氯水的性质及漂白原理;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工具

    实验仪器、多媒体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引入]大家在日常所说的盐和大家化学中说的盐含义是否一样?

    点评:不同,日常的盐主要指食盐氯化钠,化学上的盐指可以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

    [阅读考虑1]氯元素坐落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周期第族,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氯原子比较容易一个电子而形成,具备性。在自然界中以态存在。

    [板书]2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引导]阅读教程“科学史话”,知道氯气的发现过程。完成讲义。

    [阅读考虑2]氯气是于年,有瑞典化学家发现的,并在年,由确认。舍勒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是;从氯气的发现和确认过程大家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板书]1、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

    [考虑与交流]1、试写出舍勒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

    MnO2+4HClMnCl2+Cl2↑+2H2O

    2、由氯气的发现和确认大伙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引导]氯气是一种哪种气体,具备那些性质?

    [探究1]氯气的物理性质

    展示刚采集的一瓶氯气,察看氯气的颜色和状况。

    [板书]1.物理性质: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能溶于水、易液化

    [引导]在初中时过去学过有关氯气与钠的反应,回顾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板书]2.化学性质

    a.与金属反应

    2Na+Cl22NaCl

    [设问]氯气能否与不活泼的金属如铁、铜等反应?

    [探究2]视频播放氯气与铁的反应

    [板书]2Fe+3Cl22FeCl3

    [总结]氯气不仅能够和Na、Fe反应,还可以和Al、Cu、Mg等大部分金属反应,生成金属氯化物。如与铜反应生成氯化铜。

    [板书]Cu+Cl2=CuCl2

    [结论]氯气具备非常强的性,可以和绝大部分的金属在或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金属。

    [设问]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会有哪些现象呢?

    [探究3]氯气和非金属反应

    实验4-3在空气中点燃H2,然后把导管缓缓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察看现象。

    [板书]b.与非金属反应H2+Cl22HCl

    现象总结“氢气在氯气中安静的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雾生成”

    [探究4]氯气和水反应

    在采集的两瓶氯气中,分别加入干燥和湿润的两片红色布条,察看现象。

    点评:干燥的布条没褪色,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

    [提问]通过这一实验可以得到什么结论?使布条褪色的是氯气吗?

    [总结]氯气不具备漂白性,氯气溶于水才具备漂白性,是由于氯气和水发生了反应,产生了具备漂白性的物质。

    [板书]c.氯气和水反应Cl2+H2O==HCl+HClO

    [结论]氯气无漂白性,溶于水的氯气可以部分和水反应生成和,具备漂白性

    [阅读考虑3]次氯酸的性质:

    ①氧化性:次氯酸具备强性,可以用来杀菌消毒和漂白;

    ②酸性:次氯酸是一种酸,

    ③稳定性,次氯酸不稳定,在下可分解,化学方程式为。

    [探究5]氯气和碱的反应

    往盛有氯气的塑料瓶内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盖好瓶盖,振荡,察看现象。

    [板书]Cl2+2NaOH==NaCl+NaClO+H2O

    2Cl2+2Ca2==CaCl2+Ca2+2H2O

    [结论]氯气可以和氢氧化钠等碱反应生成盐酸盐、次氯酸盐和水。

    [阅读考虑4]工业上制取漂白液的反应方程式是,漂白液的主要成分是,制取漂白粉和漂粉精的反应方程式是,漂白粉和漂粉精的主要成分是。

    [总结]这节课大家主要学习了氯气的主要性质,包含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氯气与金属、非金属、水、碱的反应。

    [点击高考考试考试试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Cl2的性质活泼,与H2混合后立即发生爆炸

    ②实验室制取Cl2时,为了预防环境污染,多余的Cl2可以用Ca2溶液吸收

    ③若Cl2发生泄漏,应立即向上风区域转移

    ④检验HCl气体中是不是混有Cl2,办法是将气体通入AgNO3溶液中

    ⑤除去HCl气体中的Cl2,可将气体通入饱和食盐水中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D.③⑤

    分析:Cl2与H2混合,达到爆炸极,在点燃或光照的条件下能发生爆炸,①错误;Ca2的溶解度小,溶液中溶质含量少,实验室中一般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Cl2,②错误,排除A、B项;HCl气体与AgNO3溶液反应可产生AgCl沉淀,④错误;将混合气体通入饱和食盐水中,除去的是HCl气体,而不是Cl2,⑤错误,排除D项。

    答案:C

    2.NaCl是一种化工材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25℃时,NaHCO3在水中的溶解度比Na2CO3的大

    B.石灰乳与Cl2的反应中,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常温下干燥的Cl2可以用钢瓶贮运,所以Cl2不与铁反应

    D.上图所示转化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分析:A项,25℃时,NaHCO3在水中的溶解度比Na2CO3的小,故不正确;C项,氯气与铁在加热或潮湿的环境中易反应,而在常温和干燥的环境中不反应,不正确;D项,制备NaHCO3和NaHCO3分解的反应均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不正确。

    答案:B

    3.下列实验过程中,不会产生气体的是

    分析:A项,新制氯水中的HClO见光分解生成氧气;B项,新制氯水中的H+与发酵粉中的NaHCO3反应生成CO2;C项,新制氯水中的Cl2与NaBr反应生成Br2和NaCl,没气体产生;D项,H2O与Na2O2反应生成O2。

    答案:C

    4.

    教学办法:

    实验法、讲授法

    教学用具:

    实验仪器、多媒体

    教学过程:

    [引入]大家在日常所说的盐和大家化学中说的盐含义是否一样?

    点评:不同,日常的盐主要指食盐氯化钠,化学上的盐指可以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

    [阅读考虑1]氯元素坐落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周期第族,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氯原子比较容易一个电子而形成,具备性。在自然界中以态存在。

    [板书]2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引导]阅读教程“科学史话”,知道氯气的发现过程。完成讲义。

    [阅读考虑2]氯气是于年,有瑞典化学家发现的,并在年,由确认。舍勒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是;从氯气的发现和确认过程大家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板书]1、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

    [考虑与交流]1、试写出舍勒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

    MnO2+4HClMnCl2+Cl2↑+2H2O

    2、由氯气的发现和确认大伙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引导]氯气是一种哪种气体,具备那些性质?

    [探究1]氯气的物理性质

    展示刚采集的一瓶氯气,察看氯气的颜色和状况。

    [板书]1.物理性质: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能溶于水、易液化

    [引导]在初中时过去学过有关氯气与钠的反应,回顾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板书]2.化学性质

    a.与金属反应

    2Na+Cl22NaCl

    [设问]氯气能否与不活泼的金属如铁、铜等反应?

    [探究2]视频播放氯气与铁的反应

    [板书]2Fe+3Cl22FeCl3

    [总结]氯气不仅能够和Na、Fe反应,还可以和Al、Cu、Mg等大部分金属反应,生成金属氯化物。如与铜反应生成氯化铜。

    [板书]Cu+Cl2CuCl2

    [结论]氯气具备非常强的性,可以和绝大部分的金属在或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金属。

    [设问]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会有哪些现象呢?

    [探究3]氯气和非金属反应

    实验4-3在空气中点燃H2,然后把导管缓缓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察看现象。

    [板书]b.与非金属反应H2+Cl22HCl

    现象总结“氢气在氯气中安静的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雾生成”

    [探究4]氯气和水反应

    在采集的两瓶氯气中,分别加入干燥和湿润的两片红色布条,察看现象。

    点评:干燥的布条没褪色,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

    [提问]通过这一实验可以得到什么结论?使布条褪色的是氯气吗?

    [总结]氯气不具备漂白性,氯气溶于水才具备漂白性,是由于氯气和水发生了反应,产生了具备漂白性的物质。

    [板书]c.氯气和水反应Cl2+H2O==HCl+HClO

    [结论]氯气无漂白性,溶于水的氯气可以部分和水反应生成和,具备漂白性

    [阅读考虑3]次氯酸的性质:

    ①氧化性:次氯酸具备强性,可以用来杀菌消毒和漂白;

    ②酸性:次氯酸是一种酸,

    ③稳定性,次氯酸不稳定,在下可分解,化学方程式为。

    [探究5]氯气和碱的反应

    往盛有氯气的塑料瓶内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盖好瓶盖,振荡,察看现象。

    [板书]Cl2+2NaOH==NaCl+NaClO+H2O

    2Cl2+2Ca2==CaCl2+Ca2+2H2O

    [结论]氯气可以和氢氧化钠等碱反应生成盐酸盐、次氯酸盐和水。

    [阅读考虑4]工业上制取漂白液的反应方程式是,漂白液的主要成分是,制取漂白粉和漂粉精的反应方程式是,漂白粉和漂粉精的主要成分是。

    [总结]这节课大家主要学习了氯气的主要性质,包含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氯气与金属、非金属、水、碱的反应。

    [点击高考考试考试试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Cl2的性质活泼,与H2混合后立即发生爆炸

    ②实验室制取Cl2时,为了预防环境污染,多余的Cl2可以用Ca2溶液吸收

    ③若Cl2发生泄漏,应立即向上风区域转移

    ④检验HCl气体中是不是混有Cl2,办法是将气体通入AgNO3溶液中

    ⑤除去HCl气体中的Cl2,可将气体通入饱和食盐水中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D.③⑤

    分析:Cl2与H2混合,达到爆炸极,在点燃或光照的条件下能发生爆炸,①错误;Ca2的溶解度小,溶液中溶质含量少,实验室中一般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Cl2,②错误,排除A、B项;HCl气体与AgNO3溶液反应可产生AgCl沉淀,④错误;将混合气体通入饱和食盐水中,除去的是HCl气体,而不是Cl2,⑤错误,排除D项。

    答案:C

    2.NaCl是一种化工材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25℃时,NaHCO3在水中的溶解度比Na2CO3的大

    B.石灰乳与Cl2的反应中,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常温下干燥的Cl2可以用钢瓶贮运,所以Cl2不与铁反应

    D.上图所示转化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分析:A项,25℃时,NaHCO3在水中的溶解度比Na2CO3的小,故不正确;C项,氯气与铁在加热或潮湿的环境中易反应,而在常温和干燥的环境中不反应,不正确;D项,制备NaHCO3和NaHCO3分解的反应均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不正确。

    答案:B

    3.下列实验过程中,不会产生气体的是

    分析:A项,新制氯水中的HClO见光分解生成氧气;B项,新制氯水中的H+与发酵粉中的NaHCO3反应生成CO2;C项,新制氯水中的Cl2与NaBr反应生成Br2和NaCl,没气体产生;D项,H2O与Na2O2反应生成O2。

    答案:C

    4.如图所示,从A处通入Cl2,关闭B阀门时,C处的红色布条上看不到明显的现象,当打开B阀后,C处红布渐渐褪色,则D瓶中装的是

    A.浓硫酸

    B.NaOH溶液

    C.H2O

    D.饱和NaCl溶液

    分析:先应判断A处通入的Cl2是不是带有水蒸气,依据B阀打开时,C褪色,说明A处的Cl2为潮湿的,潮湿的Cl2在B阀关闭时通过D瓶,看不到C处红色布条有明显变化,说明D瓶溶液吸收了氯气或吸收了潮湿氯气中的水蒸气,故正确答案为AB。

    答案:AB

    课堂总结及评价:

    这节课大家主要学习了氯气的主要性质,包含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氯气与金属、非金属、水、碱的反应。通过实验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伴随大家学习的深入,大家会学会更多的常识,并借助这类常识为生活服务。

    [小结]这节课大家学习了Cl2的性质:与金属反应、与水反应,知道了日常的一些科学道理。下节课大家将继续学习Cl2的其他性质。

    板书设计: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1、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

    1.原子结构

    2.物理性质

    3.化学性质:

    与金属反应

    与水反应

    4.作用与功效:活动与探究

    H2在Cl2中燃烧时瓶口所产生的现象与打开浓盐酸试剂瓶所产生的现象为何相同?

    氯气有毒,但为何又用它来给自来水消毒?

    到本市自来水公司做调查,知道自来水公司是怎么样给自来水消毒的。

    人在“死海”中为何不会下沉?

    上网查找资料,知道目前国内、国际上可以用于自来水消毒的试剂有什么。

    附调查表

    [作业]:课本P87之1、2、3、4、5、6、7、8、9。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考试人事网(https://www.bzgdwl.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考试人事网微博

  • 中国考试人事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