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音乐形象的设计与应用

点击数:294 | 发布时间:2025-02-20 | 来源:www.sheyuyi.com

    中图分类号:J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15)01008903

    一个城市的形象设计既要结合城市的自然地理环境、城市格局等硬性条件,也要围绕城市的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历史传统、地方特点等软性条件,如此才会对城市的形象产生由内而外的全方位烘托。其中,音乐形象的设计及其应用,对城市形象的形成与影响起着至关要紧有哪些用途,它既是一座城市内在历史文化底蕴和外在视觉外显的综合感知提高,也是城市品味、特点和风格的内在挖掘。也就是说,城市音乐形象设计不可以孤立为之,而要挖掘、提炼城市内、外资源,以当地传统音乐及其审美范式为基础,围绕城市建筑、雕塑、壁画等视觉元素,再行或具体或宏观的城市音乐形象设计及应用的案例开发。

    1、音乐的固有属性是城市音乐形象设计的基石

    形象设计应从音乐固有些属性入手方能真的建构起城市音乐形象的文化品格。音乐是直接用途于人的听觉又极富想象空间的艺术种类,因此它成为城市形象设计中的基础性素材或元素[1]。音乐形象的特点在于可直面感知的直观性,它不需要特殊培训都可多少地能感知[2];也在于其特殊性[3],表现为它不同于其它审美艺术的润物细无声,即在无意间就能用途于人心,甚至深达大家的情感深处[4];对应其功能的娱神感官刺激,也是自古以来中外艺术实践中最自然的交流形式,是人类跨语言的要紧媒介[5];而它的具体感知性及多解性,也使其在人类礼俗活动及其情感表达中形成为固有形式与形态[6]。音乐形象的虚拟抽象性,它可以生发出艺术感受并使这种主观色彩产生创造性[7]。综上,音乐固有属性既与城市形象的设计相合,也需要设计者基于音乐固有属性而生发城市音乐形象设计,如此才能为城市形象赋予更多的个性色彩,提高城市的形象品质,为塑造城市美好形象,打造和谐幸福的城市环境做好理论筹备。

    标志性的、好的城市音乐形象能够帮助提升城市魔力和吸引力,能够帮助加大居民的人文素养和对所在城市的热爱。但缺失个性的城市音乐形象设计使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城市形象趋同化、雷同化,无特点也是当下世界范围内城市形象塑造的最大盲点,也成为城市吸引力渐渐消退的诟病。而这类弊病则可以通过特质音乐形象的融入并凸显,从而渐渐突出城市标志性的独特个性,从而使城市形象设计突出城市的特征,如《太阳岛上》、《请到天涯海角来》、《大阪城的女孩》等对各自城市的形象标识性用途。刻画出城市独有些形象,需要将音乐固有属性附丽于城市的物质载体之上,从而防止“千城一面”。认识到音乐形象在城市形象设计上的内涵挖掘用途,使创意个性音乐形象设计介入城市形象开发中,借助音乐的表现方法来传达城市的特点,创造有特点的城市形象、人性化的城市环境。

    以青岛特点城市形象设计来看,其固有音乐属性及其内涵挖掘可遵从如下步骤逐步扩展及延伸,从而为城市音乐形象打造有微观、有宏观,有个性、有涵容的整体性形象。

    2、地域音乐素材挖掘是城市音乐形象设计的特点基础

    何占豪先生说,不知道当地的民间音乐你就不知道当地的文化与风情,也就不知道城市形象特点。反之,以当地民间、传统音乐为素材而塑造城市音乐形象具备立竿见影的浅易成效。而当地音乐中,音色又是音乐形象最符号化的标志之一[8],对其进行素材化提炼能够帮助将传统音乐融于城市音乐形象之中。也有使用抽象其音乐机理的外观设计进行形象的凸显[9],以当地音乐的定义化而予以外形的抽象化,是对当地传统音乐的巧妙挖掘。青岛的城市音乐形象具备如上特点建构的基础。

    胶东半岛上青岛有一些在全国叫得响的传统民间音乐。首批入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青岛曲艺“胶东大鼓”到今天已有250年的历史,其独特韵味使它在全国都有肯定影响。世界音乐大师克莱斯勒1923年来烟台时感其神韵而激起创作想法并进而创作的世界经典名曲《中国大鼓》就是其魔力的见证。历史悠久的崂山道教音乐已有《赏春》、《山丹花》、《泰山景》、《将军令》、《昭君》、《归去来辞》、《梅花三弄》等当地人熟悉的传统曲牌,它们与《绣布兜》、《崂山五更》、《采石放垛子劳动号子》、《渔家苦》、《12月歌》、《思乡歌》、《解放青岛五更》等民间歌曲的旋律一样,具备地域音乐形象的符号化特点。唱腔委婉、题材多样的平度民歌在《诗经》中就有记载(《齐风》),这一地区性的风俗歌谣以其个性立于民众的生活之中,成为青岛音乐的代表性形象之一,成为旅游文化的要紧选材之一。可喜的是,青岛的民间歌曲、器乐曲、曲艺、戏曲等音乐已被音乐工作者搜集整理为“集成”,成为可以直接取材借助的城市音乐形象塑造资源。

    基于此,青岛的城市音乐形象设计的步骤之一可取材于代表性的民间音乐旋律、步伐、语言音调乃至表演形式,当然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剖析、选材,再将它或隐含或外显与要紧场所,使大家在不经意间就能浸润其优美旋律,感觉到其扑面而来的音韵魔力,使得城市的角落里飘溢着音乐的或明丽或欢快的青岛之声;青岛城市音乐形象设计的步骤之二要进行因地制宜,因时不一样的通盘考量与个体分设。如在外国游客集中区域,应以原型态的民间音乐植入为其主要方法,让原汁原味的民间音乐以其特有些泥土芬芳而触动猎奇心理略胜的“老外”;而在高端酒店、商场,则要以其现代改编形式放松,将它与周围的不同建筑、装饰等外显物资融为一体,达成内外兼修的整体性城市形象呈现;步骤之三要精于具体规划。崂山道乐合适于景区的背景音乐及休闲酒店、咖啡屋等闲适之所,以崂山道乐特有些清雅、悠扬带给所处地大家闲适、轻松的身心享受;而“胶东大鼓”则合适于古朴民俗场景中,而广场宽大场所中也有其合适的乐场;民间歌曲中的号子与小调因其特有些歌腔音调抑扬,合适于欢悦场景的构建。 将城市音乐形象的设计与城市建筑、城市环境紧密结合,达成外在形象与内在蕴涵的相互辉映;还要与城市文化、人文特点合适合,用音乐的润物之绵力,用精挑细选的特点音乐形象设计来展示青岛城市风貌、自然环境之特点。

    3、世界音乐素材融会是城市音乐形象设计特点的扩展

    从校园音乐形象的个性化塑造[10],到中型城市音乐形象作品的针对性创作[11],是近年来城市形象设计日渐凸显的文化表现,这种现象是多年来只重外形而忽略内涵建构的城市文化方案转型之体现[12],其深层次学术考虑是近年来文化生态构建的进步之表现[13]。而城市音乐形象设计的败笔也使大家深思此类问题的紧急后果[14],其具体体现会因地域而不同[15],青岛城市音乐形象也应考虑到以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与教训。

    作为移民文化特点的城市表现性征,青岛城市区处处洋溢着德国建筑的异域情调及德式生活方法及思维模式,表现为华丽的装饰外表与严谨逻辑化,这一内核是笔者全方位调查知道这座半岛化的现代城市形象得出的多维认识,而剖析这座城市音乐形象设计中的问题,笔者得出初步构造它富有年代特点和美学特点的城市音乐形象设计思路,打造城市音乐形象应用的渠道及方案,使城市音乐形象成为提炼城市文化内涵,推广城市形象的好载体。德国古典音乐及其表演形式在青岛有其特有些空间,高耸矗立的天主教堂及基督教徒,海边的大小德式建筑,都有着西方特别是德国音乐放松的环境。因此,融会德国乃至欧洲的古典、浪漫音乐于这类外国建筑的外形之内,能够帮助提高物我相融的和谐环境。笔者曾做过问卷调查,触及到各种不同城市地区中的音乐形象需要,其一是完全德式、西化的音乐形式,包含其演奏乐器及音乐内容,它主要分布于栈桥、八大关等场合。笔者有意地在此地约请作曲者临摹一首德国古典时期的钢琴小品,居然获得了路人的广泛认同;而特别创作的一首民间歌曲素材的小提琴作品却遭到了诧异的目光,可能是其目光在探寻不相容是什么原因在什么地方吧!其二是改编的西式作品,包含教堂、咖啡店及餐饮店等外国友人聚众场合。教堂中的传经布道自然需要中外融合的音乐作品,而吃喝休闲之所也自然是中外人等混杂,这类场合需要中外兼顾的融合性音乐形象为之合适。其三是现代时尚的音乐形式,在夜店及中外青年聚居场合,完全现代化的时令小曲,爵士乐、欧美时尚乐等风格的作品成为因地宜选。这类都是移民(或殖民)文化的音乐形象需要。

    为如此的城市空间设计音乐时,要充分考虑构造富有年代特点和美学意趣的城市音乐形象的设计思路,打造城市音乐形象应用的渠道及方案:专题创作、特点改编、针对性拼贴等都是形象设计应用的渠道,其方案要多途径、宽思路地筹备,其内涵及奋斗目的是将城市特征与特定音乐形象的完美结合,加深居民、游人、路人等不同群体对城市的认识、知道直至熟悉。

    当钢琴、小提琴在青岛城市中各处乐飘音绕时,当古典之声在德式建筑悄然飘出时,当民间音乐在青岛风俗体验馆热情绽放时,城市音乐形象设计及应用真的契合于城市文化建构之内,使大家的审美体验与情感表达以特有载体、平台达成和谐相融[16],它不只在于音乐内在形式与城市外在形式的融会与统一,还在于特点音乐形态与地域文化环境、城市形象塑造在设计及应用上的相映成趣,协调进步,就好似在越地听着越剧的各种形式的表演就会感到咿呀抑扬的惬意、和谐一样[17]。

    青岛城市音乐形象塑造需要在内容选择、形式进步、形态的解构与重构上再做细致规划。其内容是当地还是西洋,其形式是原型还是改编或新创,其形态是核心内显还是线性外化,都要因地制宜,相时而动,其基本手法是挖掘音乐形象的本质属性来表现环境、文化、建筑环境的相映成趣,而非简单拼凑的“拉郎配”,不是盲目崇外的“高端大气上档次”,更不是城市与音乐“两张皮”的华丽现代文明堆砌,它应该是内外兼顾、兼修的形象呼应与对等。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考试人事网(https://www.bzgdwl.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考试人事网微博

  • 中国考试人事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