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城乡的分化愈加显著,关于城乡的各项有关研究也渐渐进入研究者的视线,涉及城乡的研究中,非常重要的研究就是城乡二元分化。学者们分别从经济、社会、管理等多个方面来剖析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从人口学角度来看,同样存在着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城乡人口结构也是研究国内人口结构问题的一个要紧方面,现在研究城乡人口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研究方向:一是城乡年龄结构、二是城乡受教育结构,三是城乡生育水平等等。本研究主要侧重于剖析城乡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年人口结构。
1、老年人口及老龄化的界定
关于老年人口的界定也是伴随年代经济社会进步的,它与社会平均预期寿命与人口身体健康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联合国在刚开始的老年人划分中是将60岁作为老年人起点,但伴随经济与医疗卫生等方面的进步,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延长,老年人的健康寿命也在延长,因此,1956年联合国也试图将65岁作为老年人的划分标准,但这一标准在发达国家里用得比较广泛。而进步中国家人口年龄结构比较年轻,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要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所以在对进步中国家人口进行研究时,一般将60岁作为老年人的起始年龄。在这样的情况下研究时就非常难准确的对比老龄化程度,使用方法不对就会出现研究误差,为知道决这一问题联合国现在允许将老年人起点年龄定为60岁或65岁。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起点比率,依据联合国关于老年人口起点年龄的划分,世界上提出了一个老龄化的公认标准,即60岁及以上人口比率为10%,或者65岁及以上比率为7%时便可以说这个国家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对人口老化标准的界定则是60岁及以上人口比率为20%,或者65岁及以上比率为14%。
就国内现在的经济进步水平、医疗卫生水平与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水平而言,国内的在划分老年人起点是基本上可以根据65岁为老年人的起点。但因为国内存在城乡的二元差异,城市和农村老年人口在生活条件和保障条件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城乡老年人口的预期寿命也是存在着肯定的差异,常见状况下农村人口要比城市人口更早进入老年人口,而且国内的农村人口在总人口中占非常大的比率,因此大家在对比剖析城乡老年人口时需要注意这方面的差异。
2、国内城乡人口老龄化的近况
2000年,国内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国内开始步入人口老龄化国家行列。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国内已经是一个人口老龄化紧急的国家。根据普查数据,国内60岁及以上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3.32%,接近人口老化标准,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为14.98%,超越人口老化标准。农村老龄人口占全国老龄人口的55.9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9.72%的比率。
通过第六次人口普查的资料可以了解:65岁以上的老龄人数全国一共是118927158人,其中城市31015486人,城镇21238740人,乡村66672932人。从这一直观数据可以看出城市和城镇老年人口之和还要低于农村老年人口,国内城市和农村老龄结构存在着显著差异。有学者专门研究了老龄城乡差距(朱宝树,2009),他觉得这一差距在国内存在差距,同时依据地域的不同,也存在着东中西部的差异。朱宝树通过对多次普查数据的剖析觉得:1982―1990年,1982―2000年全国老龄化率升幅大于城镇而小于农村,全国老龄化增速快于城镇而慢于农村;2000―2005年按城乡分的老龄化升幅已经转变为城镇大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农村则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一样,而按城乡分的老龄化增速则转变为城镇快于农村而全国平均水平介于城乡之间(朱宝树,2009)。这一研究体现出了目前城乡老龄率变化的一个趋势,可以愈加直观的体现出国内城乡老龄化问题的差异性。
总结:
综上所述,研究者只不过依据六普资料简单剖析了现在城乡老年人口所面临的差异,与城乡老龄化程度的近况。针对这一近况大家在未来的研究中要充分讨论城乡老年人口存活条件和存活环境的差异。针对不同状况解决不同问题。特别是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愈加应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国内现行的人口政策与因为“少生”所形成青年口数降低的状况,使得国内老龄化趋势在渐渐加深,在将来20年中,国内老龄化会形成一种浪潮,冲击国内各项事业的进步,而国内暂时还没富裕起来的农村又是这股银发浪潮的最高点。城乡不平衡的老年人口,将会成为国内人口学研究中的一个要紧问题。李成波觉得国内农村老龄化水平超越城镇,农村老龄问题重压更为突出,截至2005年,国内农村老龄化水平高出城镇1.4%。国内老龄问题在农村更有其特殊性、紧急性和艰巨性。目前农村老年人贫困、空巢老年人和留守老年人等问题已经在亟待解决。很多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入城市打工,致使农村老年人面临更多重压,贫困、空巢、留守和隔代照顾等问题就都会出目前农村老年人的身上,这类老年问题要比城市中老年人所面临的问题紧急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