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6-4117(2011)04-0340-01
为了应付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国内政府推行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组合,再加上欧盟、美国等主要贸易国经济环境逐步改变、在国内人口基数等强大内需的拉动下,2008国际金融危机带给国内经济的负面影响渐渐淡去,经济回暖态势明显,甚至在部分行业出现过热现象。虽然对于以上看法部分专家和学者有关争议仍然存在,但多数专家和经济界人士表示判断,国内已经进入新一轮通胀周期。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公布的数据,2010年国内国内生产总值为397983亿元,比2009年增长了10.3%,超越了有关专家和国际机构10%或10.1%的预测。纵览全球贸易大局势,尽管波罗的海的数据“干散货运价指数”仍在低位运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全球贸易形势仍不容乐观,但海关数据显示国内对美、日和欧等主要贸易大国的出口正在飞速恢复。
2010年前11个月,中欧、中美、中日双边贸易总值分别增长了33.3%、29.5%、24.9%。从以上数据显示:“国内的经济增长速度已不再是让人担忧的事情,去年以来出口回升明显,经济增长势头已经确立,2011年经济增速一定会高于9%。
2010年以来,全国消费物价水平不断走高,安装成本由2011年1月份的1.5%逐月上涨到11月份的5.1%,达到28个月以来最高,全年安装成本上涨3.3%,其中食品上涨7.2%。一些专家觉得,国内物价正处在由结构性上涨向全方位上涨扩散的关键时刻,安装成本与PPI已由交替循环波动在2010年下半年变为同步上升的趋势,增大了将来价格上涨的重压。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说,2010年四季度国内安装成本同比上涨4.7%,经济金融范围的潜在风险也在增大。人民银行将继续统筹协调用利率、存款筹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价格和数目工具,增强宏观调控的灵活性、针对性、有效性,愈加积极稳妥地处置好保增长与调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中国人民银行2011年4月5日晚间宣布,自2011年4月6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二次加息,也是去年以来第四次加息,央行2011年两次提升存款筹备金率,央行这样频繁交替用这类货币政策,是意在应付可能再度创出新高的通胀重压。
据上市银行半年报显示,上半年上市银行利息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率在75%以上,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只占20%左右。而在海外,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一同构成了现代银行业务的三大支柱,中间业务收入一般占到总收入的40%至50%。”而国内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所占比重就比较低。因为国内证券市场等直接筹资并不发达,企业过于依靠银行贷款,大家都知道银行贷款在流通中有着“乘数效应”,这无疑于放大了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能力。
通胀对商业银行带来的主要影响:(一)国家为控制通胀进而对商业银行贷款总额有限制。资金总量的控制使一些商业银行的优质顾客得不到贷款指标,进而减少银行的价值水平。前车之鉴后车之师: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期国家为了应付生通货膨胀采取信贷政策紧缩政策,致使了银行部分贷款硬损失就是警醒。(二)部分企业在通胀中的“盈利幻觉”给按期还贷带来风险。通胀时期,部分企业在保持基本经营活动中的货币资金绝对数目增加了,而这种名义货币的增加量仅仅用于应付企业各种生产要点价格的上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剔除货币贬值原因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原因后,企业收益的增加是一种“幻觉”,经济学中有个专业名词叫“货币幻觉”,或许厂家事实上产生了亏损。假如在通胀时期还要增加企业工人的奖金和福利开支,这就会使向银行借贷的企业亏损的实质加强,进一步加深了企业不可以按期还贷的风险。(三)通货膨胀重压下,国家加息影响个人信用风险。商业银行为了自己的进步需要,极力进步信用卡业务、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和汽车按揭等金融业务,个人消费信贷等中长期贷款迅猛涨长,这有益于银行贷款范围扩大,收益增长点增多,扭转银行业务萎缩的局面,确保了商业银行的飞速进步。但,这种贷款一般是中长期贷款,从贷放到收回需历程相当长的时间,并且流动性差,在通货膨胀重压下,国家加息的重压下,有的贷款者还贷能力急剧恶化,银行经营风险就会显现,其中包含个别贷款对象状况的变化致使贷款转化为不好的贷款的风险,银行资金紧张支付能力不足而引起的流动性风险等。
通胀重压下,在国家频频颁布货币政策的同时,商业银行应调整自己的风险组合。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应付:(一)银行应小心放贷,集中有限的项目贷款增量,重点支持列入规划的重大项目的启动与建设,同时继续加大对产能过剩与潜在过剩行业的信贷总量控制和结构调整。对优质顾客放贷,对风险较大的个人贷款和中小微型企业贷款应小心放贷甚至不贷。商业银行要合理规划资金安排,科学搭配长短期贷款步伐。商业银行要依据银监和央行等主管部门的监管需要,前瞻性地把握信贷投放步伐,确保贷款的有效均衡合理投放,保证贷款的增长符合监管部门的信贷增长调控目的,要加快贷款周转速度,提升贷款投放的效率,来满足优质顾客的信贷需要,以此来达到商业银行的贷款收益。积极进步多样化经营。近年来,伴随商业银行角逐的加剧和金融业开放节奏的不断前进,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悄然改变,传统的规模扩张的盈利模式的瓶颈日益凸显。商业银行要转变过分依靠息差的进步态势,提升资产盈利水平,减轻对存款规模的过分倚重,大力进步中间业务,达成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一同进步,达成批发业务和零售业务的均衡进步,达成传统业务和新型业务的均衡进步,要适应综合化经营趋势,积极探索新的价值增长点,提高新品的研发能力和新业务的发展、营销、整理能力,最后提高综合角逐能力。
以上这类手段的推行,都给作为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更多需要。全方位推进信贷管理规范调整和健全,提高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打造有效、审慎的风险管理长效机制,才能确保商业银行在复杂多变的金融市场中稳健进步。
作者单位:兴业银行泉州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