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09-1782-05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7.09.045
Problem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E-commerce's Poverty Alleviation Project Under the “Internet+” Mode
――based on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in Xupu County of Hunan Province
GAO Guang-han,LI Wan-lian,HU Xiang-feng
(College of Public Management & Law,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128,China)
Abstract:Through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of Xupu county, the major problem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e-commerce's poverty alleviation project were analyzed from the software and hardware conptions in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commerce, the ways of bringing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to city and spreapng industrial goods to the country. Then, the causes were pssected from the country, the e-commerce companies and the government. Finally,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main problem.
Key words:e-commerce's poverty alleviation; rural area; the “Internet+”; Xupu County of Hunan Province
农村电子商务扶贫是“网络+精确扶贫”的新型扶贫模式,在习总书记提出的精确扶贫十大工程中,农村电子商务扶贫工程成为万众瞩目的一项。
2015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促进农村电商加快进步的指导建议》中明确指出,农村电商是转变农业进步方法的要紧方法,是精确扶贫的要紧载体。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是提出要促进农村电商加快进步,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农商品进城、农资和消费品下乡的双向流通格局。电子商务扶贫工程在发挥“网络+精确扶贫”、促进现代农业进步功能的同时,也会遇见海量瓶颈,诸如进步思路模糊不清、?F代物流体系不完善、农商品缺少标准化规模化等,以至于扶贫成效不佳。
“网络+”模式下电子商务扶贫工程即电商进贫困村、电商进贫困家庭。电子商务扶贫是一种革新扶贫开发方法,包含对借助网络进行农商品销售缓解农商品滞销现象、农户借助网络购物平台购买生产生活资料、农户学会网络操作技能促进就业、农业现代化建设等均具备积极性。电子商务扶贫中相对具备特点的借助电子设施销售农商品的渠道主要有三种:一是农户自创网站销售;二是通过政府投资的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代售;三是通过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包含大型电商公司及当地电子商务公司代售。张瑞东等[1]提出电子商务消贫的概念,即通过建设和安装新型基础设施,培育和培养电子商务生态和电子商务意识,打造当地化的电商服务体系,从而促进贫困人群借助网络技术和方法拓展革新与创业,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最后改变贫困人群的生产和生活方法,达成脱贫致富。电子商务扶贫的主体不止是政府,而是大型电子商务企业、中小型电子商务公司、快递公司甚至普通市民等。电子商务扶贫工程为农民带来很多益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就业愈加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在扶贫过程中发挥着愈加要紧有哪些用途。
1 电子商务扶贫工程推行近况
溆浦县作为湖南电商进农村示范县,在农村电子商务产业方面已经拥有较好的基础。全县电子商务乡村服务站已遍布70%以上的贫困村,2015年11月至当年年底,县商务部门牵头部分当地电子商务企业帮助扶贫村线上线下共销售柑橘约260万kg,销售额达1 500万元。
全县共有企业门户网站70余个,借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互联网买卖的企业有160多家。电商从业职员约2 700人,带动就业1.2万人。全县共有移动基站459个,其中3G基站305个、4G基站154个,信号覆盖率达85%。
2014年在线交易总额达到3.5亿元,当地居民网上购物总额达2.8亿元;其中,各类农特商品销售额达0.6亿元。全县基本形成了以物流园为载体,以物流中心、配送点为主体的城乡物流体系结构。全县共有物流快递企业26家,基本达成全覆盖,日均快递物流单量超越2万单,年派件量达820万件。全县各类电子商务企业建设的乡村服务站点达470个,达成了寄递、缴费、网上购物等综合服务一体化。
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顾问、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商务局、县财政局、县供销社、县邮政局等为成员单位的溆浦县电商进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拟定了《溆浦县电商进步规划(2015-2020年)》、《溆浦县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建设推行策略》、《溆浦县电子商务精确扶贫推行策略》等。 2)当地电子商务企业规模小,没品牌优势。当地电子商务企业基本上都是近几年进步起来的,正处于探索阶段,没一个特别健全的服务体系,客户资源大部分都是个人而非企业,这就致使了当地电子商务企业盈利较少。第二,当地电子商务企业的品牌比较新,大多数人对这类品牌还比较陌生,信赖度较低,这类都致使了电子商务企业的进步不顺,也不利于电子商务扶贫工程落到实处。
3.3 政府方面是什么原因
1)扶贫工程资金投入不足且方法有偏差。现有扶持资金主要用于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现和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建设,而事实上给予产业链中所消耗本钱最高的电子商务企业仅有奖励性补贴而非建设性补贴。从电子商务企业方面获悉,快递补贴溆浦县采取的是奖励模式型补贴,即一旦电子商务企业的销量达到奖励标准,则可得到部分资金奖励,但从当地电子商务企业方面得知,这一奖励型补贴非常难起到实质性用途。
2)基层组织对电子商务扶贫概念模糊。从基层组织的调查中发现,基层村干部对于电子商务扶贫这一工程的概念仍存在定位不明确的现象,单纯的将电子商务扶贫概念为农特商品放置在互联网上售卖而忽视了扶贫与带动就业甚至创业等脱贫机会。
3)职能部门宣传力度不足。现代新媒体飞速发展,但贫困区域用新媒体采集信息的方法并不广泛,基层组织仍在政策传播方面发挥要紧有哪些用途。但从调查显示的结果来看,知道电子商务扶贫这一政策的村民中仅有1/4的村民是通过村干部宣传这一途径得知这一扶贫工程。
4)职能部门职能落实度欠缺。一方面,构建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需要财政商务扶贫等海量部门各司其职、分工合作,但县级公共服务部门存在尚未落实本职工作的状况,以致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健全。其次,部分在网上售卖过农商品的村民表示所卖农特商品并未同意政府有关部门提供的技术指导,说明县级农业部门农商品指导工作不到位。
4 对策与建议
4.1 合理配置城乡资源,协调农村电子商务资源
1)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国电子商务扶贫政策真的从政府层面进行推进也才一年多,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政府在促进目的红心这一方面需要要发挥其积极有哪些用途。在政策计划与推行基础上,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是硬实力,是拓展其他所有建设性活动的首要条件条件。
2016年1月7日,国务院扶贫办与中国电信签署《“网络+精确扶贫”行动推进合作协议》。通过搭建国家级扶贫云及社会扶贫信息服务平台,借助各自的优势资源,建设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管理软件,构建扶贫云数据平台,一同推进扶贫范围信息与通信的融合,进一步提高扶贫开发信息化的水平。新农村建设要使农村达成“六通”[5],这其中就包含通路、通电视等。扶贫所需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健全,不只需要表目前现实道路交通畅达的基础上,也要加强对无形高速互联网、电子高速公路等的扶持力度及开发投入。其中一些包含普及电子商务扶贫信息服务,加快农村邮政网站建设设和三网融合等一系列政策[6]。
2)加强资金投入力度。政府重点应增强对当地初创电子商务企业的资金扶持,在快递补贴等方面为初创电子商务企业的进步提供实质性的帮忙。初创企业起步艰难,进步投入过程需要较多的资金扶持力度。在这种处境之上,可以以政府对于小微型企业的扶持政策作为启发,加大小额信贷系统的支持力度,使其发挥积极推动作用,以推进电子商务企业的进一步进步。在信贷支持力度的有关手段方面,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在2016年4月份发布的红头文件表示,各区域要充分借助现有些创业政策,结合各市、县区担保基金、风险补偿基金、村级互助资金等多种资源,加强对电子商务创业农民特别是年轻人农民的贷信和贷款支持[7];在有关小额贷款的手续办理方面,应当相应的进行操作程序的简化,对效益好诚信度高的电子商务企业,可以相应的增加其在扩大业务方面的贷款额度,并可以适合享受相应的利息补贴政策,这能从侧面增强农民的积极性、增强其风险承受能力。
3)协调配置电子商务人才资源。吸引外来出色电子商务人才是创建该地人才系统第一应做的举措,这有益于形成好的社会效应,而积极进步当地潜在的电子商务人才,对于该地经济的进步及素质水平的提升也是一个最佳的选择。积极组织拓展农村电子商务科技的培训,包含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可以委托有关技术职员按期拓展技术指导与咨询服务,这需要扶贫办及有关部门机构的大力帮助,与定点企业、定点国家基层农科机构进行合作,准时得到最专业的指导。另外还可以与淘宝、京东等电子商务大亨企业线下的电子商务服务职员进行交流交流,看重网上有关的电商解说课程的学习。
4)加快网络信息平台搭建,整理并加大材料种植、加工包装、仓储物流等每个环节的紧密联系与统一调配,保证电商的资源整理与信息传递优势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探索革新农商品从生产基地直供城镇家庭及企业单位的配送模式。为中国扶贫工作的顺利推进打下坚实的基础,构建健全的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
4.2 优化农村进步环境,促进农商品标准化和规模化
良性进步的网络电子商务企业可以推进农村部分结构性产业的进步与发育,进而反向推进打造好的电子商务企业进步环境。第一,电子商务扶贫是一项系统性的国家扶贫工程,这就需要各级与同级政府机关形成联动合作的意识,在各司其职的基础上可以达成信息资源与物资资源的共享,从而有益于上下层级上政策的落实与达成。另外,基层政府在政策宣传上要做好有关工作,不只要做到政策的准确传播,也需要传播有肯定的范围与深度,在宣传媒介的选择上应尽可能拓展多元化的宣传途径,防止单一化宣传带来的失真与信息断层的出现,从而达成政策宣传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第二,电子商务扶贫的重点当属商品的推广和销售,在农商品行业更是这样。中国现阶段农商品市场角逐激烈,各类农商品由于类型的有限性及很多同质商品的趋同性,农商品角逐激烈,品牌效应不显著,溆浦县的进步亦是这样。一方面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部门需要全方位提高商品水平,加大对农商品的指导与监管,塑造具备当地特点的地方商品。其次,农民应加强其特点商品的集约化、规模化生产与种植,如此一方面有益于当地政府统一管理与统一政策调配,也有益于?商的集中回收与采集。 4.3 提高?r民综合素质,加大实质操作培训
电商在农村区域的市场拓展,重点是靠“人”对其的深入进步与革新,因此与之相应的重点节点就是农民自己素质的提升与培训体系的打造。
第一,农民积极提升自己综合素质。作为工程主体的农民应主动响应电子商务扶贫工程的号召,改变千篇一律的传统思想,积极融入电商扶贫工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常识水平与操作技术水平,充分意识到农民自己就是政策主体。
第二,加强对农村区域当地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打造规范化、职业化的当地电子商务人才培训机制。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有关电脑技术的培训课程,同时要加大对当地基层干部的对相应政策与技术的培训,形成真的意义上的“以身作则”,如此才能形成辐射带动用途,进而影响到最小的生活单位――家庭。同时也会减轻农民的心理负担与重压,使农民用积极心态来缓解矛盾心理进而投入电子商务有关常识的学习之中。各地和各有关单位要充分发挥当今社会主流媒体的发射用途,加大实物与虚拟传播方法对于农村电商的推广,在无形之中为农民培育潜意识的互联网用和接触意识,进而顺势加大农民的互联网活动意识,打造农村电商好进步环境,进而扩大网络有关常识与信息技术在农村区域的普及范围。通过电子商务扶贫这种新方法,还在于通过网络的理念,改变贫困区域农民的生活习惯、生产习惯、思维习惯[8],打造当地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机制还需完善城乡区域人才流动机制,城市区域高档人才回流机制等基层人才队伍培养体系。
5 小结
中国现在仍存有7 017万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扶贫减贫工作面临的挑战依然十分严峻。在国家大政方针“精确扶贫”的引导下,“网络+电商+精确扶贫”模式发挥着愈加要紧有哪些用途。电子商务扶贫不只为农民打开了市场的大门,也为当地经济的转移升级提供了不可言喻的机会。在目前电子商务扶贫工作初步试水阶段,应客观看待从政策的拟定、基层试点到连片部署,再到社会动员与组织革新等一系列节点上所反映出来的制约原因。电子商务扶贫政策中,“人”是最有活力与影响力的因子,积极发挥人的首创精神,努力发挥“新农人”的价值;达成扶贫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是网络与扶贫达成真的深度融合的重点。相信伴随政策的不断健全、各级机关上下联动合作的加大、基层电子商务队伍的不断壮大,电子商务扶贫政策定会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