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小区智能技术应用剖析

点击数:433 | 发布时间:2025-03-07 | 来源:www.zxhfi.com

    摘要:伴随国内智能大厦建设风潮的渐趋平静及各种有关系统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延伸,智能小区的定义已经渐渐成型,有关技术指标也在不断健全,现在在不少区域已成为开发商开发新项目的要紧卖点。但在很多项目的规划设计与推行中仍然存在着很多技术问题和认识误区,影响着智能小区建设技术的健康进步和实质应用。归根到底,用户的有效用是推进小区自动化技术得以实用化和持续进步的决定原因。

    关键字:小区 智能 现代信息 总线技术 规范管理

    1、前 言

    伴随经济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同时借用于有关技术和规范标准的日益丰富健全,自动化小区的规划设计与建设在不少区域已渐成热门,开发商们纷纷把它作为开发新项目的要紧卖点之一。智能住宅和智能小区通过开发商和海量媒体的宣传,描绘了梦幻般的将来生活:通过住户家里的内部互联网和外部通讯互联网,大家不出门就能达成购物、教育、娱乐、医疗、交流交流等等所有生活需要,并且保证住宅环境舒适、安全、最大限度节能等等。然而,1999年中国初次互联网存活测试的结果,表明了当今中国的现实:大家憧憬的、国内外媒体宣传的,并可能不是大家真的需要的,更不是靠简单搭建几个所谓智能管理软件就能随便达成的;即便技术上能做到,外部大环境的制约和种种客观条件的不拥有也是没办法绕开和回避的现实。现在的购房者对住宅的“智能”并未给与足够的热情和关注,他们第一还是考虑价格和住宅最基本的硬件条件,如:户型、环境、交通等等。有的智能小区的先行者花了非常大力气开发了网上信息服务,结果少人问津。不过国内也有不少智能小区的建设者从实质应用出发,通过扎实的努力,从健全有关的配套服务入手,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和从业职员素质,让用户真的感觉到了“自动化”给生活带来的便捷、舒适和安全。这类现象都说明智能技术应用到家庭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更不应该追求不切实质的“大而全”。但新技术的不断进步应用,并最后更好地服务于大家的生活是历史进步的大趋势。本人期望将自己在从事小区自动化技术研究和规划设计过程中的一些想法陈述如下,供同业者参考,更期望得到业内专家的指正。

    2、现代住宅小区功能需要剖析

    住宅是人类最基本的存活空间,是大家逗留时间最多的地方。伴随社会的进步,住宅的功能范围亦在进步变化,其中信息的迅速传递与获得是一个要紧方面。但现代人对住宅小区的功能需要是综合性的,并不只限于信息技术方面,更何况大家对新技术的同意和应用还需要一个过程,这不只受认识局限,还遭到经济进步与外部环境条件的限制。大家在实践中感到:在从事住宅小区自动化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时,必须要第一知道居住者对住宅、小区的功能需要,才能愈加适合地选择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和服务标准。一个现代化的住宅小区势必是以居住的舒适、安全、便利为最重要标准,一般应满足如下需要:

    1、舒适性:它包含平面空间尺度、视线、登高(高层楼的交通)、采光、通风、日照、噪音、内部装修、温湿度等等。

    2、可持续进步性:从小区来讲,小区应与环境共生,保护资源,获得能源效益。对住宅而言,除核心部位外,其余空间作为卧室、餐厅等可以灵活再分隔。其他还包含: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再处置、再应用,以不破坏自然生态为目的;住宅内环境水平:厨卫设施布置紧凑,管线隐蔽,废油、气、烟排除畅通,建材的有害物质的防护等等。

    3、节能、降耗:实质上是可持续性进步的社会性的一面,多层住宅适当的体量与围护结构,能源及设施的合理有效用,可再生能源(风力、太阳能)和新型材料的应用等。

    4、安全性:需要是人与技术手段相结合。

    防盗需要:多层次防范,从边界防范、区内电视监控到住宅内的防盗。

    紧急事件的防护手段。

    灾变(失火、风灾、地震)的应对手段。

    5、便捷性

    交通:住宅或小区所处地方,小区内部道路布局和地区标识。

    各种配套设施。

    小区内部商店、文娱等服务设施。周围的商店、医院、餐厅、学校等等。

    通信:电话、电视、计算机通信。

    由此看来,自动化系统是满足现代住宅小区功能需要不可或缺的。它是现代住宅小区提升居住水平的方法之一,并将成为现代住宅小区的基本配套设施。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不断健全的今天,它的要紧用途不可低估。因此,大家觉得高端次的住宅小区应尽量选择功能全方位、技术水平高的自动化系统,并可适度超前;而低档次的住宅小区也应依据自己实质和投资状况选择造价低廉、功能适用的自动化系统。

    3、智能住宅小区技术的形成和进步情况

    智能住宅、小区在海外历经了80年代初的住宅电子化、80年代中的住宅智能化到90年代美国的“智慧屋”(WISE HOME)、欧洲的“聪明屋”(SMART HOME)的住宅自动化如此三个阶段。这三个进步阶段,表明了智能住宅与智能大楼因为服务对象的不同而形成了不一样的进步道路。

    住宅电子化使使用很多电子技术的商品进入家庭;住宅智能化使家电、通信设施与安保防灾等设施在家庭中的功能综合一体化;而住宅自动化使家庭中的家用电器、安保防灾和各种通信(语音、数据、图像)设施通过总线技术进行监视、控制和管理。其中,家庭总线技术是住宅自动化技术的核心。现在美国、欧洲和日本都有了各自的家庭总线标准。美国、日本、新加坡都有依据这类标准打造的智能住宅和小区的示范工程。

    中国智能住宅小区的进步与海外有所不同,是借用于智能建筑技术的引进和进步并借鉴海外家庭总线技术。趁住宅产业如火如荼之机而兴起的。1997年,国内在《小康住宅电气设计(标准)导则》的编制中对小康住宅小区电气设计提出了如下需要:高度的安全性、舒适的生活环境;便利的通讯方法;综合的信息服务;家庭自动化系统。同时也对小康住宅与小区建设在安全防范、家庭设施智能化与通讯与互联网配置等方面提出了理想目的、普及目的和最低目的等三级设计标准,这标志着国内智能小区的规划设计开始朝着标准化、规范化的方向进步。这一期间,全国很多大城市纷纷将房产业与IT产业结合起来,开发具备肯定自动化特点的住宅,成为房产业的一大热门。1999年底,建设部信息产业中心颁布了《全国自动化住宅小区系统示范工程建设要素与技术导则》(试行稿),导则规定了自动化住宅小区建设中的目的和原则,并拟从2000年起,用5年左右的时间,组织推行全国自动化住宅小区系统示范工程,以此带动和促进国内自动化住宅小区建设。其总体目的是:通过使用现代信息传输技术、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集成技术,进行精密设计、优化集成、精心建设和工程示范,提升住宅高新技术的含量和居住环境水平,以适应21世纪现代居住生活的需要。这项导则的颁布有力地推进了自动化住宅小区在国内的普及和建设。2000年上半年,国家信息产业部负责编制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与《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2000),结束了多年来中国智能建筑设计无章可循、无标准可依的情况,这无疑为国内智能建筑健康有序的进步奠定了基础。同年8月,国家经贸委又组织四川长虹电子集团公司、青岛海尔集团公司、清华同方股份公司等全国11家在家电和有关商品范围有影响和知名度的企业和单位成立了家庭信息互联网的联合体,重点研究家庭互联网的技术指标、基本框架和终端商品的开发与研究。这一举措使得国内的家庭互联网技术研究得到了空前进步,为自动化小区进步提供了靠谱的互联网技术保障。2001年底,国家建设部住宅产业中心又着手对《全国自动化住宅小区系统示范工程建设要素与技术导则》进行了修改。一系列法律性文件的拟定与修订,为自动化小区的建设和进步提供了充足的法律依据和保障,推进了自动化小区在国内的进一步进步。现在自动化住宅小区示范工程遍布全国;用于住宅、小区的自动化商品的研究和开发也方兴未艾。

    纵览现在国内外自动化小区的设计和建设,都具备如下一同的功能特点:

    1、住宅内部拥有综合安防、防灾手段,与小区和社会之间具备肯定的信息交互能力。

    2、小区内部拥有比较健全的安防手段、公用设施监控管理和信息化社区服务管理。

    3、小区内住户可以享受多种信息服务。

    一个完整的小区自动化系统如图所示。

    总的来讲,住宅小区自动化系统是智能小区达成的必要条件,只有推行了自动化系统工程,并真的发挥出自动化系统功能和功用的住宅小区才是成功的智能小区。

    [1][2]下一页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考试人事网(https://www.bzgdwl.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考试人事网微博

  • 中国考试人事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