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三年级化学上册出色教材

点击数:368 | 发布时间:2025-02-23 | 来源:www.zmdlryy.com

    撰写教材有益于大家弄通教程内容,进而选择科学、适合的教学办法。以下是智学网收拾的《高中三年级化学上册出色教材》期望可以帮助到大伙。

    1.高中三年级化学上册出色教材 篇一


    教学目的

    常识目的

    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及生成物水平的实验测定,使学生理解水平守恒定律的意思及守恒是什么原因;

    依据水平守恒定律能讲解一些简单的实验事实,能推断物质的组成。

    能力目的

    提升学生实验、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的办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剖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的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察看、记录、剖析,掌握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普通的研究问题的科学办法,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品质及合作精神;

    使学生认识永恒运动变化的物质,即不可以凭空产生,也不可以凭空消失的道理。渗透物质不灭定律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看法。

    教学建议

    教程剖析

    水平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要紧定律,教程从提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水平同生成物的水平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入手,从察看白磷燃烧和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物质的水平关系出发,通过考虑去“发现”水平守恒定律,而不是去死记硬背规律。如此学生容易同意。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为何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水平总和相等呢?”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上去认识水平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只不过原子间的重新组合,使反应物变成生成物,变化前后,原子的类型和个数并没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水平总和势必相等。同时也为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法建议

    引导学生从关注化学反应前后质的变化,转移到考虑反应前后量的问题上,教学可进行如下设计:

    1.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过程,教师应当采取自我发现的办法来进行教学。可第一投影前面学过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然后提问:对于化学反应你了解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后把问题聚焦在化学反应前后水平是不是发生变化上。这个时候教师不失适合的提出研究主题:通过实验来探究化学反应前后水平是不是发生变化,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被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状况。

    2.体验科学研究过程、设计、推行实验策略

    学生以小组探究方法,依据实验目的(实验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水平是不是发生变化)借助实验桌上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策略。在设计过程中,教师尽可能降低对学生的限制,并当令的给学生以帮助,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我们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独立考虑,大胆探索,标新立异。在设计策略过程中培养学生剖析问题的能力,在交流策略过程中,各组间互相补充,互相借鉴,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推行实验时学生体验了科学过程,动手能力得到了加大,培养了学生的察看能力、研究问题的科学办法和严谨求实的科学品质及勇于探索的意志力。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自己探索,学生不只获得了常识,也体验了科学研究过程。

    3.深思研究过程、总结收成和不足

    探索活动结束后可让学生进行总结收成和不足,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

    2.高中三年级化学上册出色教材 篇二


    常识技能:

    使学生学会蔗糖的分子组成、性质及辨别办法,知道蔗糖的作用;初步学习蔗糖水解反应的实验办法及基本操作;理解低聚糖、二糖的概念,知道麦芽糖的性质。

    能力培养: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学实验办法的练习。

    科学思想:

    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对实验现象进行比较、剖析,从而得出正确结论,并引导学生总结实验成败的重点,培养学生对化学现象与化学本质的辩证认识及认真细致、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科学品质:

    通过让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协作进行实验、一同剖析、讨论实验结果,从而学习新常识这一学习技巧,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情感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科学办法:

    通过对砂糖、冰糖等蔗糖水溶液的还原性实验的现象进行对比与剖析,引导学生通过表面现象剖析问题的本质,学习对实验结果的剖析办法;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策略,进行蔗糖的水解反应及对水解产物的还原性进行检验,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学实验办法的练习。

    重点、难题

    蔗糖的非还原性;蔗糖的水解反应;思维办法、学习技巧的培养;实验办法及实验能力的培养。

    3.高中三年级化学上册出色教材 篇三


    1、对教程的剖析

    1、教程的地位和用途

    本节的离子键内容,是在学习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后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对分子结构常识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对物质结构理论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从而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也为以后更深层次的学化学奠定基础。

    2、教程内容的剖析

    教程是通过复习初中学过的活泼的金属钠跟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氯气起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过程,对这段常识进行复习,同时予以拓宽加深,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离子键的定义,并引出电子式及用其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3、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包含两点:

    ①离子键;

    ②电子式的书写及用其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2、学生状况剖析

    本节教程涉及的化学基本定义较多,内容抽象。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他们虽具备肯定的理性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还是易于同意感性认识。

    3、教学目的的确立

    依据学生的实质状况和教学内容并结合《新课标》的内容标准:认识化学键的意思,了解离子键的形成。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的:常识与技能

    1.学会离子键的定义。

    2.学会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办法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会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2.学生能学会由个别到普通的研究问题的办法;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办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起学生探究化学反应的本质的好奇心;

    2、通过离子键的形成过程的剖析,学生可以获得怀疑、求实、革新的精神。

    4、教学重难题剖析

    依据常识本身的难易程度再结合学生的理解水平和我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我确定了一下教学重难题。

    教学难题

    ①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定义。

    ②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题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5、教法与学法剖析

    依据教程内容我将运用实验演绎法,概括法,提问引导法来推行教学。

    我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用讨论总结,板书演绎,习题巩固的学习技巧来学习,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成效。

    6、教学设计的程序

    提出问题→实验(钠和氯气的反应)→进行表征性抽象→再进行原理性抽象→得出结论(离子键的概念)→离子键的实质→离子化合物的定义→构成离子键的粒子的特征→电子式书写及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实例→深思与评价程序进行教学。

    4.高中三年级化学上册出色教材 篇四


    实验目的

    1、通过让学生亲自做钠及化合物性质的实验,使学生加大对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认识。

    2、使学生初步掌握借助焰色反应检验钠和钾及其化合物。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实验重点

    1、通过实验巩固对钠及化合物性质的认识。

    2、对实验现象的剖析与考虑。

    实验难题

    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初步培养其设计实验和评价实验的能力。

    实验用品

    试管、试管夹、烧杯、胶头滴管、铁架台、酒精灯、药匙、滤纸、粗玻璃管(10mm×10mm),带导管的橡皮塞、铂丝、蓝色钴玻璃、铝箔、火柴、小刀、水槽、镊子、蒸发皿、细长玻璃管、脱脂棉、气球。

    钠、Na2O2、Na2CO3、NaHCO3、CuSO45H2O、KCl的固体及溶液、BaCl2溶液、稀盐酸、酚酞试液、澄清的石灰水。

    实验形式

    单人单组

    实验过程

    [引入]本章大家主要学习了钠及化合物性质。本节课大家通过具体的实验来对这类常识加以巩固。

    [板书]实验三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师]本节课大家主要进行以下实验内容。

    [板书]

    1、钠的性质。

    1、钠与水反应。

    2、钠在空气中燃烧。

    2、过氧化钠的性质。

    1、Na2O2与水的反应。

    2、Na2O2与CO2的反应。

    3、Na2CO3与NaHCO3的性质。

    1、NaHCO3的不稳定性。

    2、Na2CO3、NaHCO3与酸的反应。

    3、Na2CO3与NaHCO3的辨别。

    4、用焰色反应检验Na+、K+、Cu2+。

    [提问]

    1、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时,试管中为何不可以有气体?

    2、在NaHCO3加热分解的实验时,为何要先将导管移出烧杯,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3、做好焰色反应的重点是什么?

    [注意]:

    1、不要用手直接接触金属钠。

    2、实验中所取钠块不能超越黄豆粒大小。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考虑]:

    1、假如将钠与盐酸溶液反应,钠是置换水中的H,还是置换HCl中的H?

    2、刚开始大家发现Na用煤油保存,经过以上一系列的对钠的性质的研究,你能说出为何吗?

    4、用盐的固体或溶液做焰色反应的实验时,何者现象更明显?

    [布置作业]填写好本次的实验报告,并能熟练地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5.高中三年级化学上册出色教材 篇五


    1、教程剖析: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和应用的科学。要研究物质的宏观性质,需要从微观粒子入手,才能探寻到缘由。化学学科涉及分子、离子、原子、质子、中子、核外电子等多种微观粒子,但要紧的是原子。只须知道了原子的结构,才能进一步知道分子、离子结构,进而深入认识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知道化学变化规律。在初中,学生已初步知道了一些化学物质的性质,因此有必要让学生进入微观世界,探索物质的奥秘。通过本节知道原子构成、核素、同位素定义,知道质子数、中子数和水平数间的关系,为后续周期律的学习打好基础。

    2、教学目的

    常识目的:

    1、明确水平数和AZX的意思。

    2、认识核素、同位素等定义的意思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的:

    提升同学们分辨定义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通过对原子结构的研究,激起学生从微观角度探索自然的兴趣。

    3、教学重点难题:

    重点:明确水平数和AZX的意思。

    难题:认识核素、同位素等定义的意思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4、学情剖析:

    同学们在初中已经有了关于原子结构的常识,所以这节课原子表示办法很容易同意,但对于核素同位素的定义是新常识。

    5、教学办法:学案导学

    6、课前筹备:

    学生学习筹备:导学案

    教师教学筹备:投影设施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考试人事网(https://www.bzgdwl.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考试人事网微博

  • 中国考试人事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