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刘莹(1988-),女,汉,重庆九龙坡人,西南大学文学院2011级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美学史。
[中图分类号]:J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9--02
与海外服装文化追求名品价值、所属感、差异化的旨趣所不一样的是,中国传统服装因为长期浸润在中国古典文化的土壤之中,更多的体现的是正统的“天人合一”、社会伦理道德与封建等级方面的内容。这也正是中国服装美学思想的独特表现与典型表征。加之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有着统一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的东方古国,中国服装美学思想,就是在如此一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基础上产生和进步起来的。中国服装进步的历史也历程了同样辉煌而且漫长的经历,历经代代积累、交融,中国服装不断丰富和进步,最后形成了我们的着衣习惯和服装文化系统,也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些服装审美心理。这种审美心理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要紧内核,与大家的民族文化相统一,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美学影响。
1、中国服装美学思想的由来
通过一些远古有关资料史籍的记载,大家可以了解大家最早对衣着服装具备肯定意识是在仰韶文化时期――用粗糙的麻纤维的织物制作服装,因此,这在中国历史乃至中国服装史上是一个卓越的进步,大家终于由野蛮跨进了文明――服装文明的时期。在阶级社会产生之后,奴隶主成为最大的统治阶级,为了巩固我们的统治,整个阶级社会的所有大大小小的要点都被政治化、等级化和伦理观念化了。当然这也包含服装。这种被政治化、等级化和伦理观念化的社会政治形态不只束缚了服装文化,也束缚着大家的服装观念,进而就会干扰到大家对服装的理解和讲究。严格的等级化使得大家的衣着成为大家身份和等级的象征。继而中国封建社会的到来,严格的封建等级规范,从“家天下”到“私天下”的国家政治形态的转变,对中国传统服装美学思想的形成和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尽管这样,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仍然造就了形形色色的服装文化。不同年代,显现出服装的不同特征。从魏晋时期名士崇尚自然的狂傲不羁,到盛唐时期空前开放繁盛、对封建秩序达到顶峰的极力维护,再到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对封建社会的有力冲击,不一样的政治意识形态决定一个朝代的服装文化取向。因此,服装文化,不只成为一个王朝、一个年代的显著标志,也成为各民族大融合的历史标记。历朝历代不同形式的服装特点、设计风格、色彩元素,无不彰显着中国传统服装美学思想的审美内核,成为大家进一步深入理解和感悟中国传统服装美学的基本精神的文化根基。
2、中国服装美学中的儒道内核
中国服装美学的进步与中国文化和艺术的成长土壤是一致的,都是在儒道文化的交互影响下不断成长与进步起来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大家开始对自然美作出真的的赏析,刘勰将我们的美学思想的看法以“自然”为基础打开,这种以自然为基础的思想深深植根于中国美学乃至服装美学的土壤之中。受其影响最深的特别是中国古时候传统女人的着装造型,呈其宽衣形。这不只表明了中国古时候女人固有些传统美和民族风韵,也体现了女人的自然质朴、宁静致远的气质和个性――这就是中国服装美学特有些儒道精神。
而之所以产生这种独特的服装民族个性,是有其特定的文化渊源的。由于道家美学思想强调道法自然,追求虚静,自然而然,无为而无不为,无形无言,恍兮惚兮,这在中国传统服装之中依旧有着明显的体现。即服装也应如人一般,应与自然是和谐的,互融互会的,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自然、服装与自然和谐相长。因此中国传统的女人服装才呈以宽衣型,能给人以一种轻松、愉悦、自由的感觉,同时体现融己于自然的脱俗境界。而这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服装特点,也确证了儒家美学的“天人合一”理念。中国古时候服装美学思想自然化的特点,正是“天人合一”思想观念在服装方面的丰富化体现.这个特点的具体表现是注意服装的纹样、色彩、款式等形式原因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体现中国人追求服装本身所具备的自然美原因,也可激起大家的爱美之心,更是对中国传统服装美学思想此前一直以等级和伦理道德为衡量标准的过于单一化的补充。另外,儒家重礼和秩序,以仁、义为道德典范,强调美和善相互统一的美学原则。在服装上就体现为宽衣的形式,与道家相比,以等级、秩序、“礼”来规范和约束服装的特征愈加显著,作为统治者束缚大家的正统思想,儒家的理想是将所有社会现实都与其所倡导的社会正统伦理道德相统一,因此中国传统服装形式乃至服装美学观念也不例外,都需要显示出中国封建社会特有些政治功能。这是由于儒家思想长期在中国历史中处正统地位,其对中国古时候的服装观念的深刻的浸润不言而喻,所以儒学观念对中国的服饰基本造型定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中国传统服装渗透着儒道两大思想内核。中国传统服装以社会伦理为标准、掺入自然美的原因,这就是典型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体现。这种思想表明了中国古时候人民对大自然的深刻认识,勾画了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
3、服装美学思想对后世之影响
中国传统服装随着着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同样走过了几千年的风雨经历。服装美学思想在历史的激荡中也终于积淀了下来。中国传统服装美学思想起始于遥远的奴隶社会夏商周与随后的封建社会先秦年代,在两汉时得以成形,在唐朝时达到繁盛,中国传统服装以它悠远的历史对后世的影响是颇为深远的。
如上所言,中国传统服装以它悠远的历史影响于后世,其美学思想同样对后世发生了深远而又多元的影响。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外国侵略者以武力打开中国的国门将来,男士笔挺的西服、女人西方女人时髦、性感、迷人的蕾丝裙、晚装礼服进入到中国人民的眼球之中。到“五四”前后很多出现的以中西合璧为特点的中山服、连衣裙,特别是中山服已被国内定为国服,成为最高领导人在要紧场所检阅军队的唯一特定服饰。至于连衣裙,则目前已常见化,是大家穿着必须具备的品。服装的一系列进步不只表明了中国已打开国门,走向世界,与世界交融,也折射出服装的美学内涵对中国人民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如上所述,与海外服装文化追求名品价值、所属感、差异化等的旨趣、又重视突出个性穿着、同时又很期待服装彰显人文性有所不同,中国传统服装美学思想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社会伦理道德这片土壤之中,因此服装一直与社会道德关系密切。譬如一个突出而又典型的表征就是某些服装一般会成为肯定历史时期的独特表现,诸如政治形态、社会情况和年代风格,这也就自然而然成为一种社会常见化的象征。也就会成为这一时期大家都时兴和追求的服装样式。在封建社会进步的高峰――明代,程朱理学倡导“存天理,灭人欲”的封建伦理思想,占据者整个社会的主流。大家的服装就如恪守这“存天理,灭人欲”的封建教条一般,中规中矩。另外就是二十世纪的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政治的需要,整个社会规定大家随时随地都需要穿着打扮一身绿军装。这一时期,大家对服装需要多样化被抹杀了,对个性的自觉审美追求也被完全压抑了,于是个性之美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共性强制。由此大家可以看到,历史与社会发生变动,服装文化一定也会随即发生变化,这也就会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大家的衣着。服装文化与社会历史进程紧密有关。这在中国历史进步过程中也早已被印证。
从秦始皇到清王朝统治的结束,中国封建社会整整走过了两千多年,这段时间,朝代政权的频繁更替、少数民族与汉族达成大融合,这在中国历史上都是数见不鲜的文化现象。而正是这种现象促进了服装文化的产生与改变。无论是大一统的封建王朝领导下的太平盛世,如隋唐明清,还是群雄逐鹿的分裂年代,如五代十国,服装文化一直都是大家不可以避开也没办法避开的一个话题。由服装文化的土壤中提炼而来的服装美学思想自然也历久弥新,为大家所津津乐道,服装文化培植了深刻的服装美学思想。因此,大家可以说,中国传统服装文化是在中华民族这条经久不衰的历史长河之中,经过岁月的磨炼、积淀,最后形成一种中华民族特有些、持久的服装美学思想,成为中华民族史上珍贵的一笔精神财富。
4、小结
不惟在古时候,在人类文明的高度进步与快速进步的今天,服装仍然是大家当代人类平时生活的日用形式之一,服装的美学功能也愈加得到看重。服装是大家心灵深处的一种审美文化心理、审美意识、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的深刻表现。今天,在中外服装文化不断交汇和密切融合的日常,传统的服装观念和物质形式虽然已经日渐地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在几千年历史文化进程中积淀而形成的民族服装美学思想,因为中国古时候服装在千姿百态、绚丽多姿、灿烂光辉的形式中所呈现出的博大精深、变幻莫测和深沉厚重的美学意境,仍然以潜意识的形式、不可磨灭的辉煌记忆影响于后世中国人的服装着装心理、审美趣味和审美风尚,因此,中国传统服装美学思想对现代化的服装文化依旧起着潜移默化的美学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