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国内软实力的什么时间考虑

点击数:847 | 发布时间:2025-01-08 | 来源:www.bolonow.com

    摘要:目前,软实力在一国综合实力中的地位和用途不断增强。欲提高打造在硬实力基础上的国内的软实力,就需要坚持科学进步才是硬道理。为此,要推进文化产业大进步大兴盛,更好地展示国内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完备法制以促成公民意识的觉醒和公民社会的建设是进一步提高软实力的一个要紧方面。

    关键字:软实力;提高;文化产业;法制;公民意识。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内经济社会飞速发展,成为国际上的要紧力量。伴随经济、军事、科技实力等硬实力的不断提高,国内成功地申奥、筹措并最后举办了2008年奥运会,强大的国家软实力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有力彰显。之前的四川汶川地震救灾中,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民形象、政府高效的应对机制、灾难外交、公民意识的觉醒等原因,同样促成了国内软实力的提高。然而几乎在同时,以“毒奶粉”事件为代表的食品安全问题,却使国内的软实力蒙受了巨大的阴影,紧急地削弱了国家凝聚力和国际形象,使一些人对国内政府的公信力乃至执政能力产生质疑。在全球化的年代,国内应进一步增强国家内部的凝聚力,以克服社会转型中产生的种种矛盾和冲突,增强国家外部的吸引力,以降低大国崛起中的强硬姿态导致的种种误解和摩擦,提高软实力以角逐世界强国。本文就目前国内提高软实力值得特别关注的几个问题加以考虑,并提出什么时间建议。

    1、软实力在目前一国综合实力中的地位和用途不断增强。

    软实力定义最早由现任哈佛大学荣誉教授的约瑟夫·奈在其1990年出版的《注定领导:变化中的美国力量的本质》一书中初次提出,指一个国家的文化和意识形态所产生的吸引力,它通过吸引力而非强制力影响别人的行为,并获得理想的结果。假如一个国家可以使它的立场在别的人眼里具备吸引力,并且鼓励其他国家根据寻求共存的方法加大界定他们利益的国际规范,那样它不需要扩展那些传统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软实力是一种能力,它能通过吸引力而非威逼或利诱达到目的。[1]57从此,“软实力”一词广泛流传开来,成为世界各国角逐的新坐标、新高地。

    综观国家实力变迁史,世界上但凡国力昌盛的国家和年代,都是硬实力和软实力相互促进共生共长的国家和年代。18世纪时软实力开始出现并发挥用途,但直到人类社会进入全球化进程之后,大家才深刻地认识到软实力的重要程度。特别第三次全球化浪潮以来,经济和军事硬实力的地位和用途在渐渐减弱,文化、规范、意识形态、价值观、外交政策和对国际规范的掌控等软实力在不断上升,并以深刻、基本、持久的方法改变着国家实力的构成。全球化年代,国内政府在努力进步经济、军事力量的同时,也应认真挖掘现有软实力,为软实力的提高创造好的外部环境。

    2、提高软实力,圆强国之梦。

    (一)坚持科学进步才是硬道理,进一步提高软实力。

    软实力需要打造在硬实力之上,经济、军事、科技等硬实力是软实力的基础。正如亨廷顿指出的那样,物质上的成就使某种文化和意识形态富有吸引力,而经济或军事失败致使的信赖危机和经济危机足以毁灭一国存活的资本。一般而言,一个经济落后、军事羸弱的国家永远不可能在国际事务中拥有足够、有效的影响力,它的文化、价值观等也很难转化为软实力。只有以强大的军事、经济作后盾,才能在科技教育等方面有所进步,才会有能力去展示自己和拟定利己的进步策略。换言之,要提高国内的软实力,对内加速现代化进程、对外合理的利用全球化的机会,第一需要在经济、军事、科技等硬实力上大有作为。

    经过几十年的进步,国内硬实力逐步增强。经济上,国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2009年已达到3 700USD,2010年有望超越4 000USD,[2]“十二五”期间将向更高水平迈进。军事实力不断增强,日前歼X型首架样机试飞成功,标志着国内新一代某新型航空装备的研制跨入了一个全新阶段,具备里程碑意义。科技上,近日嫦娥二号已发送回月球虹湾的照片,显示出国内空间技术的巨大收获。

    软硬实力是相互依存、互为用途的。硬实力是软实力的根基,软实力是硬实力的外在呈现,并反过来促进或制约硬实力的进步。作为一种内在的理念,科学进步观本身就是新世纪新阶段国内软实力的非常重要进步成就。在国内,欲进一步增强经济、军事和科技等硬实力,就需要坚持以科学进步观为指导,愈加重视以人为本,愈加重视全方位、协调、可持续进步,愈加重视统筹兼顾,愈加重视保障和改变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近年来,国内在科技、教育和人才三个方面相继拟定了中长期规划纲要以不断夯实国内的硬实力,基于此,用硬实力的增强提高软实力,用软实力的提高促进硬实力,做到软硬结合、和谐进步,这是圆我强国之梦必须具备的基石。

    (二)推进文化产业大进步大兴盛,更好地展示国内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进一步提高软实力。

    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精神层面看,文化的渗透和用途范围极为广泛,软实力的很多构成要点如价值观、国家规范、对外政策等,无不蕴藏着深厚的文化根源。软实力主要通过“吸引力”影响或改变他国的行为从而为本国谋求利益。毋庸置疑,一流的文化是这一吸引力的要紧来源。文化会促进国家目的的达成,两者的结合又反过来进一步增强文化的影响力。国内欲达成和平崛起这一目的,不只需要继续壮大自己的力量,更需要得到国际社会的理解和认同。

    2008年国内已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是世界第二大进口国和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投票权排在第8位,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排在第5位。[3]无论是“中国威胁论”还是“中国机会论”,都说明国内国际地位在不断提高。

    伴随国力渐渐强大,世界上其他国家针对国内的各种贸易摩擦也随之增加,国内已连续十几年成为世界上头号反倾销目的国。导致这种局面是什么原因有非常多种,既有国内商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内因,也有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对大家的限制和排斥的外因。推行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策略,与加快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和健全的节奏、建设革新型国家可以逐步解决其中一部分问题,而国际上对大家的限制和排斥,则可以用推进作为软实力要紧构成部分的文化产业的大进步大兴盛来加以有效的缓解。文化产业是一个集中代表了现代经济、社会和文化进步的全球性趋势的新兴产业。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角逐中的地位愈加突出。”在全球化、互联网化和信息化背景下,大力进步国内的文化产业,让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文化商品行销全球,从而淡化政治和军事色彩,凸现民族魔力,让世界认识、知道、理解、尊重中国,对国内的文化价值观产生认可和共鸣,以降低国内在崛起过程中与他国的摩擦,弥合国内与他国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距。如此一来,可以使国际社会看到一个综合国力迅猛涨强和兴盛昌盛的社会主义大国,使国内自信、务实、开放和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更好地为世界所认同和同意,并使国内在国际经贸规则拟定中学会和发挥更大的话语权,国内的规范性软实力也将随之增强。

    (三)完备法制,进一步提高软实力。

    依据一些经济学家对全球几十个国家进步演进路径的研究,发现当一国国内生产总值在3 000-10 000USD之间时,既是中等收入国家向中等发达国家迈进的要紧阶段,又是一个矛盾凸显的频发期。现在,国内正处于这一区间。近年来,国内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特别是2008年9月揭秘的“毒奶粉”事件引发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关注和震撼,给国内带来了巨大的有形无形损失。食品安全问题已限制了国内形象塑造、传媒与国际规范参与等软实力提高工具的运用,并在一定量上限制了其用途的发挥。政府在具体范围的失职挫伤了公众的认可感和信赖度,浪费了社会资源,破坏了国际生态,政治文化的信赖原因也因之流失。[1]21伴随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民众对于食品水平特别是食品安全性及营养性上的考量不断提高。食品安全事关民众的生命健康,是民众存活的根本,食品安全问题再为夸大也不为过,国内政府在这个问题上责任十分重大。

    打造一个被赋予食品安全监管集中职责的跨机构多层次的中国食品监管体系,并打造一套行之有效的食品法律体系是当务之急。同时,法制建设作为国家的规范建设,本身是软实力的构成要点之一,完备法制本身即构成软实力提高的要紧内容。现在,国内司法条文规定的全方位性并不比欧美国家差,重点是司法的有效推行,要有与法治生态合适备的法律条文并落到实处。在长期的法治生态环境建设进程中,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监督,尽到相应的国际义务,可以提高自己话语权,增强表达和传播能力,为国内国家利益的拓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策略空间,从而能够帮助进一步提高软实力,在获得国际社会的积极一定和认可中,改变和提升国内的国际形象,确立相应的国际地位和威望。

    (四)促成公民意识的觉醒和公民社会的建设,进一步提高软实力。

    黑格尔觉得,市民社会是每个成员作为独立的单个人的联合,因而也就是在抽象常见性中的联合。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把公民社会主要理解为私人利益关系范围,包含每一个人在生产力进步的肯定阶段上的所有物质交往,一直标志着直接从生产和交往中进步起来的社会组织。哈贝马斯觉得,公众通过在这一范围的合理交往形成公共意志和公共看法,自由、理性、开放和批判性的讨论构成公共范围的基本特点。到了现在,一般觉得作为介于私人范围和社会系统的一个组织,公民社会组织指的是有着一同利益追求的公民自愿自称的非营利性社团。它不同于传统的社会一同体,是社会成员基于一同利益或信仰而自愿结成的非政府的、非营利的社会组织,为公民提供了参与公共事务的机会和方法,提升其参与能力和水平。公民社会组织愈发达,公民的自组织水平愈高,就愈有益于提升社会的运转效率,推进社会的良性互动与兴盛进步。

    公民社会的成熟程度是一个国家走向文明和现代化的规范之一,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所在,也是一个国家在真的意义上强大的要紧标志。[1]48和谐的社会不只需要强大的政府,而且需要现代公民社会即政治社会—经济社会—公民社会三分的社会模式的支撑。政府应满足公民社会日益高涨的民主意识和政治参与需要,发挥公民社会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宗教和慈善等每个范围的桥梁纽带用途,形成公民社会与政府的有效交流机制,成为政府可以信赖与依赖的支柱力量。

    在国内现在所处的飞速发展阶段,经济和社会转型进程中存在不少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在解决好这一系列有形问题的同时,提高具备无形性、渗透性、扩张性与传导性特征的软实力,是不断壮大自己力量、展示大国的自信力、培植国内好的国际形象和打造适合经济社会进步的国际环境的必经之途。在这个范围里,尚存在一些需要冷静面对、理性考虑的问题,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突破。伴随大家对软实力认识的日益深入,国内在21世纪前半期的和平崛起,肯定是各方可以达成的期许。

    参考文献:

    [1]赵刚,肖欢。国家软实力超越经济和军事的第三种力量[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统计公报[EB/OL].[2010-02-25].http://www.stats.gov.cn/tjgb/ndtigb/qgndtjgb/t20100225-402622945.html.

    [3]李克强。深刻理解《建议》促进全方位协调可持续进步[EB/OL].[2010-11-15.].http://www.chinanews.com.cn/gn/2010/11-15/2654756.shtm l.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考试人事网(https://www.bzgdwl.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考试人事网微博

  • 中国考试人事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