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伴随信息化技术在国内各行各业的深入推进,物联网在经济、社会和生活各方面的应用成为国家策略层次的课题[1-3]。作为国家的新兴策略产业对推进社会各产业的进步起着重大深远的意义,譬如:增加国民收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水平,优化工业、农业等行业的生产运转模式。现在各行业都需要很多的物联网有关工作的人才,国家教育部办公厅从2010年起发布新兴专业的有关申报、审批工作,笔者学院从2013年开始招生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学生,依据新专业的特征,怎么样设置课程体系、拟定人才培养目的、教学进程、教学大纲和设置学时比率分配等问题,都是现在遇见的困难,而且没其他相同种类院校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供参考。因此,要培养适应企业、社会需要的合格毕业生,拟定合理有效的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策略和课程体系结构尤为重要。
1 课程安排及体系建设
现在物联网专业使用传统的人才培养机制与方案,迫切需要大家深入研究专业及学生的特征,打造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进步需要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有关课程内容体系[4]。物联网工程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目的是学会电子信息工程有关常识、无线、有限互联网的通信传输、传感器技术、视频数据采集、射频技术、应用软件开发与数据处置等有关学科,同时能熟知用工作中常常用的开发软件,拥有好的职业道德和修养,与完善的人格。同时,应用型物联网工程教育需要从物联网工程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的、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实验实训条件等方面进行研究,如此才能培养合适物联网产业进步的应用型技术人才[5]。
应用技术型的人才培养目的,最重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喜好,激起其积极投入到学习实践中去,从而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往大家的人才培养策略参照研究性大学的人才培养策略来教学生、培养学生,课堂成效反应极差,学生不想学,课程参与度低,旷课、上课睡觉、玩手机的现象尤为紧急,学生对枯燥的理论学习极为反感,平常布置的作业相互抄袭的现象尤为紧急。出现如此的现象,不可以单单批评学生,其实大家更多的是应该去考虑,学院的教育和培养方法上是不是因地制宜了,是不是大家的采取的教育方法、办法和方法不合适大家现在所讲课的对象,因此在拟定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的建设时应该特别应该注意以上现象,如此才能拟定出适当的、符合学院学生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学院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培养方向,重实践轻理论的目的,为了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讲课教师的理论联系实质的能力,同时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提出“赛教学训”四位一体的教学思路来拟定该院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策略和课程体系的建设。通过让学生参与各种类的竞赛、比赛项目,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团队协调能力、交流能力及组织能力。让其真的地领会理论常识的运用,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理论常识的理解,从而可以在解决实质问题中,举一反三,会变通,提升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竞赛活动,也让学生知道物联网行业现在的最新进展状况,每位学生结合自己的特征及状况,准时补充自己不足的要点,从而为后续实习、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竞赛的课题多种多样,每位学生都能依据我们的爱好,选择相应的课题,通过课题的训练,培养了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进而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总是是好的开始的一半,因此,在大学阶段,培养学生对专业的热爱也特别要紧,从而解决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旷课、迟到和玩手机的现象。由于通过竞赛的实践训练,上课的理论对学生而言不再是那样的空洞,而且学生也能携带竞赛中遇见的各类问题来到课堂,通过老师的解说和答疑,进而能自己解决实质中遇见的各类问题,增强了自信心,提升了大伙的学习环境。同时,通过竞赛使同学们扩大了眼界,知道了相同种类院校学生的水平,找到自己的不足和优势,比赛获奖,对学生的鼓励也是很巨大的。竞赛过程中总是是以一个团队组成,高年级学生与低年级的学生彼此之间也产生了促进用途,同时低年级的学生通过与学长的学习,深刻理解了各门功课的学习计划,知道各课程之间的联系,从而带动整个班级的学风建设。竞赛活动的参与和举办也推进了讲课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课堂教学的理论内容不再那样空洞和枯燥,教师总是能结合竞赛中遇见的题目或者课堂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从课堂反馈成效上看,学生很喜欢如此的教学方法。由于教学的内容具体化、生活化、实质化了,学生容易理解老师的讲课内容,同时也领会到所学专业在实质中的运用是怎么样体现的,给大家的平时生活带来了什么便利,带来了什么有意思的活动,学生就能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去,活跃了课堂氛围,提升了教学成效。特别在每学期的课程设计、实训课程中,讲课教师给出的模拟课题或者项目不再是虚构的,而是能贴近实质的,体现目前社会日常的热门应用的。由于课题拥有实用性,贴近现在物联网行业进步的近况,课题比较容易吸引学生,如此学生就能积极地投入到课题的学习和训练当中,不再每次敷衍了事,认真地完成每一个课题或者项目。学生也能通过课程设计、实训的项目中提升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熟练用项目中各种开发软件,加深对理论常识的理解,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讲课教师也能通过带领学生组队参加竞赛活动,发展了视线,扩大了常识面,知道现在物联网主流的应用,为以后课题教学丰富了内容。带领学生解决各类问题,也提升讲课教师的实践能力,改进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方法,也为教师平常做科研活动增强了实力,也拉近了师生关系,对学生、教师都是一同提升达到双赢的局面。 2 赛教学训融合型人才培养推行过程
物联网工程专业是一个交叉学科,所学的常识紧密联系性很大,因此,在拟定人才培养策略的时候,要结合学生将来的职业职位需要、人才培养的定位目的来拟定大学4年的课程体系。本着学院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大方向,在拟定人才培养策略上,大家需要轻理论、重实践、知心合一,德才兼备,同时拥有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心理,强健的体魄复合型人才。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策略分为四大平台:通识平台;基础平台;专业平台;拓展平台。
(1)通识平台:需要拥有肯定的道德素养,拥有有关的法律法規常识,知道肯定的自然、人文、国防和哲学科学,做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2)基础平台:需要学会高等数学、概率论、线性代数和复变函数等数学基础,为以后的科研革新打下坚实的基础;达到本科毕业需要的外语水平,能阅读、翻译英文文献,能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为便捷以后查阅外文技术文献;拥有基本的电路常识基础,知道有关的实验原理和策略。
(3)专业平台:需要学生熟练学会C语言或Java一门开发语言,能在社会生产实践中,能熟练用开发工具,完成代码的撰写、调试、测试和发布程序。数据传输的内容,需要学生学会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互联网、WiFi、ZigBee、RFID等信息通信的理论常识;学会传感器的有关常识;熟练用Linux平台、嵌入式平台下的开发。
(4)拓展平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需要学生毕业时修满6个学分即可。主要内容集中在这几个方面:哲学文化、音乐赏析、创业过程管理、企业认知和管理、电商运作和食品营养与健康等课程,着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3 结语
物联网工程专业是新建专业,依据这几年该专业的建设状况来看,在拟定人才培养策略和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提出依托参与各类竞赛活动来引导和打造满足企业日益增长需要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策略、课程体系、拟定人才培养模式、改进传统教学办法、方法和方法。从现在的成效反映上看是好可行的,竞赛活动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大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理论扎实,而且能满足企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的人才;提升了教师的讲课水平,更新了课程设计、实训课程的教学内容,使其实践的课题更能贴近实质生活,从而提升教学水平。当然,该思路还需要有要健全的地方,譬如:课程体系中各学科学时比率的分配、教程的选定、竞赛活动的筛选,协调教师参与竞赛后与自己科研、教学时间冲突等问题仍然需要大家不断地探索和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