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利于达成生态环境的改变
第一,将加重资源耗竭的趋势。汽车数目的飞速增加将势必致使对耕地资源需要的增加,如扩建、增建道路、增修停车点等。现在,中国家用轿车的保有量为489万辆,据估计,到2010年和2020年这一数字将分别增加到1466万辆和7200万辆,届时全国汽车保有量将高达1.3亿辆。假设高峰时段出车率为40%,可以推算出,这类汽车仅直接用地就为50万公顷,更为紧急的是将刺激城市居民住宅郊区化,使城区面积大幅度增加,依据西方国家的经济进步状况,这个增加值是其直接用地量的几十倍。这还不包含将来国内多达8亿的农村人口拥有些小汽车所带来的耕地浪费。而耕地资源是“存活资源”,即人类存活最不可或缺的原因。若国内汽车产业政策盲目鼓励产业增长,不充分考虑该产业进步与耕地资源的关系,国内是势必面临存活问题的紧急挑战。
除此之外,国内的能源储备也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自1993年开始,国内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目前国内石油消费的1/3依靠进口。过分依靠进口,将紧急危及国家的石油安全,而汽车产业的飞速进步和汽车进入千家万户无疑将加速这一趋势。
2000年国内机动车辆所消耗的石油约占全国总石油消费的1/3,而据预测,2010年和2020年国内机动车辆的燃油需要将直线上升,分别达到将占当年全国石油总需要的43%和57%.因此,汽车产业的飞速进步与缓解能源消耗是汽车产业政策不容回避的一对矛盾。
第二,小汽车商品的消费具备外部性,即空气和噪音等污染。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市区,机动车辆排放已经成为污染物的第一大污染源。据国家环保总局预测,2005年国内机动车辆尾气排放在城市大方污染中的分担率将达到79%左右,城市污染正从煤烟型污染向汽车尾气型污染转化。
国内汽车排放污染大是什么原因除人口密度大,汽车数目剧增外,非常重要是什么原因长时期的高度保护政策致使的国内汽车生产技术和环保标准落后、汽车性能差、用年限过长、车用燃油品质差等问题。资料显示,国内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比大部分发达国家落后近10年,并且实行状况参差不齐。即便是达到国内排放标准的汽车,其排放的一氧化碳数目也是欧洲汽车的两倍左右,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排放数目是欧洲汽车的3倍以上。与美国标准相比,国内一氧化碳排放量上限高出56%,氮氧化物高出32%,碳氢化合物则高出3倍以上。而大方污染的本钱及其导致的损失是极其高昂的。据世界银行估计,因空气污染致使的医疗本钱增加与工生活病丧失生产力使中国GDP被抵消掉5%.因此,若将环境保护问题置于汽车产业政策以外,汽车产业增长所带动的经济增长将只不过兴盛的幻象。
2、不利于达成社会进步
第一,高度保护性的产业政策不利于达成社会公正。近年来,小汽车产业的价值占机械行业的价值近六成,被叫做带动中国GDP增长的支柱产业。但这一高额收益是在政府保护性政策创造的不公平角逐当中通过垄断获得的,并且绝大部分留在该产业内部,以该产业工人的高额薪资和高福利的形式出现,广大买家利益没得到体现。相比之下,中国家用电器业的市场化程度远高于汽车产业,拥有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海尔、长虹等企业的价值率非常低,但整个民族从自由角逐达成的底价优质服务的商品中获益,社会财富得到了公正的分配。
除此之外,因为审批制是同权力结合在一块的,项目资金的管理、用等基本被少数权力部门和个人控制,项目在高度垄断、封闭的状况下层层审批,缺少有效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寻租活动由此产生,致使财富分配不公,社会风气败坏。
汽车产业假如不可以在一个完全市场化的平台上进行公正角逐,那样其对有关产业的带动意义就是叫人怀疑的,更大概是社会资源的一种巨大浪费和财富分配的不公。
第二,不完整的产业政策影响社会进步。因为城市规划不合理,公共交通紧急滞后,交通管理不善等问题,在汽车产业飞速进步的同时,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影响汽车产业进步乃至全社会进步的一个要紧原因。自80年代以来,全国31座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大多数交通流量负荷接近饱和,有些城市中心区域交通已接近半瘫痪情况,特大城市市区机动车辆平均时速已由过去的20公里左右降低到目前的12公里左右,等于自行车的行驶速度。国内每年因交通拥堵,交通效率降低导致的经济损失达数百亿元。运输和交通效率的降低还加强了财政负担,仅北京2003年缓解交通拥堵的投入就高达350亿元;同时,交通事故有增无减。近年来国内交通事故死亡率高居世界第一,2003年平均每5分钟就有一人死于交通事故,同年全国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受理的一般以上交通事故导致直接经济损失33.7亿元;除此之外,交通拥堵带来的汽车怠速运转还加重了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因此,假如产业政策与城市和交通规划长期不配套,交通拥堵问题将进一步紧急妨碍社会进步与进步。
3、不利于达成经济的持续增长
有人说,进步汽车产业,尤其是小汽车工业可以带动很多有关产业的进步,增加就业机会。因此,在其还不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状况下应付其进行保护。但事实上,国内汽车产业落后的近况正是长期进行高度保护的后果。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