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299 文献辨别码:A 文章编号:
1001-828X(2015)013-000-02
1、国内的人口特点与城镇化进程
1.特殊的人口条件
中国是世界人口大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对国家经济进步具备双重影响,一方面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支撑经济飞速发展,其次给社会资源的分配导致了重压。但在改革开放之前,因为生产力落后,国内的资源开发借助程度还比较有限,大体上处于人口红利期。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大,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率比较低,且社会生产力还不高,两者结合使得薪资增长缓慢,为经济进步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
从人口转变理论看,国内的人口结构也历程了阶段性变化,但与发达国家存在显著不同。西方发达国家的人口转变是随着着工业化和现代化逐步深化的渐进过程,国内则是在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进行的,且明显带有人为的痕迹,历程着愈加飞速的人口转变。
1978年将来,国内的人口结构大体上变化不大,基本处于以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为特点的人口红利期。也就是这一时期,人口总量因为计划生育政策被大大压缩,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人口红利不会长期存在 。
2.城镇化的起步与进展
计划经济时期,资源的配置完全学会在政府手中,城市农村一个样,城镇化几乎是停滞的,可以说,国内的城镇化直到改革开放才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启之后,城镇化进程才显现出来。但因为当时国内对市场的认识不清,与长期以来农业生产为主的历史传统,城镇化一直步履蹒跚。因此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的城镇化不只起步晚,而且进步缓慢。然而国内的工业因为外资、技术的引入,呈迅猛发展势头,市场供给能力大大提升,与城市的进步形成鲜明对比。
2、人口红利、城镇化与出口贸易
在国家经济还不发达的时候,底价劳动力是经济增长一个重点要点,人口红利恰好满足了这一需要 。它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使得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带来便宜劳动力。它还带来了高储蓄率。面对数目大幅降低的下一代,劳动力人口需要提前为以后的养老做好筹备,储蓄总是是最好选择,这就意味着国内消费能力有限,反过来讲它促进了商品出口。除此之外,城镇化进程与工业化进步的不协调妨碍了国内产业的进步,迫使厂家将产品出口到海外来达成收益。所以说,出口导向策略是中国人口红利和低城镇化水平条件下的自发选择 。
3、计量模型验证
1.模型设定
Y代表出口总额,因变化范围比较大,故取对数值;X1为人口红利指标,选取的是国内的“人口总抚养比”,即65岁及以上人口与15岁以下人口占15-64岁人口的比重,同样取对数值,与出口相对,便于结果剖析;X2为城镇化指标,根据传统来讲,一般选取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但为了体现国内人口城镇化过程的特殊性――与工业化不同步,在这里大家选取“非农产业就业比重”来表示城镇化水平;X3为增加的控制变量,选了两个指标,一是外商直接投资(FDI),二是人民币对USD的汇率,从理论上看,它们都会对出口贸易产生影响,因此增加进去丰富模型,但对其检验结果不作详细剖析。样本采取时间序列数据,时间跨度选择1990年到2013年。
2.模型检验与结果
(1)时间序列的平稳性问题
时间序列剖析中第一遇见的问题是关于时间序列的平稳性问题,因此在参数估计之前先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
发现以上变量都存在一个单位根,都是非平稳的。接着察看每个变量之间是不是具备协整性。经过尝试,发现以上序列都满足一阶单整,并且经过协整检验排除去不真实回归的可能性。
(2)模型参数估计
大家先直观感受一下人口红利和城镇化对出口贸易的影响,以人口总抚养比和非农产业就业比重为讲解变量,出口总额为被讲解变量进行参数估计,估计办法就用最小二乘估计。
这个结果是符合前文的理论剖析的,总抚养比与出口呈显著负有关,非农产业就业与出口呈显著正有关。第一,当总人口抚养负担不断减轻,总人口中劳动人口所占比重日益增大的时候,国内生产力会大幅提升,供给增加,但同时劳动力市场的供过于求,带来劳动力价格的低水平陷阱,增长缓慢,因此出口贸易呈现相反的上升趋势。第二,当非农业就业职员比重越大,即2、三产业就业职员占比上升的时候,城市工商业进步越好,出口额越大。
在此基础上,先后把外资和汇率原因放入模型,人口红利指标和城镇化指标依然具备显著影响力,但外资原因对出口的影响具备滞后性,而汇率对出口的影响并不显著。
4、将来政策建议
近几年国内劳动力价格上升,出口商品的优势渐渐丧失;其他进步中国家崛起分割国际市场;经济危机、人口老龄化等等问题不断加剧,国内的贸易条件已经明显恶化。为此,要采取如下手段:
1.把人口红利变为人才红利,为经济增长、出口扩展提供持续动力。第一,坚持科教兴国策略,大力进步教育事业,储备人才;第二,政府投资为一般劳动者提供更多培训机会,提升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第三,鼓励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进行革新活动,带动企业职员专业技能的提高。
2.在国际市场低迷的背景下大力拓展国内市场。现在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经济进步速度要适合放缓,借助这一契机,大家要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增加技术密集型商品和资本密集型商品的出口,扩大二三产业就业;逐步改革农业经营管理模式,扩大城镇就业,稳步推进人口城镇化,为国内市场需要的扩大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