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行教育理念引领下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

点击数:264 | 发布时间:2025-06-12 | 来源:www.fbqre.com

    知行教育是我校近两年提出的办学特点,我校以“立人为本,以学成德”的校训来勉励和劝勉全体师生。以“求真向善,知行合一,特点彰校”为办学目的。把“知行教育”纳入学校的德育工作,形成“知在于育,行成于德”的德育工作特点。目前的小学生大多娇生惯养,好多行为习惯都没培养。表目前:自我意识强,自私自利,以我为中心为大。没礼貌,更不会尊老爱幼。不喜欢劳动,在家不做家务事。不喜欢学习,爱看电视、玩手机、打游戏等。导致如此的行为多数是家庭、社会等缘由。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外来工子女多,他们的爸爸妈妈为了养家糊口,在外打工赚钱,缺少对子女的教育和监管,导致孩子不好的的行为习惯多。另外社会环境对小学生的培养教育也有肯定的影响,当今社会以拜金主义为上,道德诚信的缺失,“官二代、富二代”的享乐思想,社会上碰瓷假摔的现象,手机短信诈骗等违背诚信的行为,对小学生的道德思想导致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培养小学生好行为习惯,要结合行为规范、榜样感召力、集体荣誉感、评价内化力等来进行。

    1、知平时行为规范,培养学生行为习惯

    《小学过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版有20多条规定,要小学生逐条逐句背记下来是不可能的,教育小学生遵守《小学过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学校培养学生好行为习惯的主要渠道。俗语说:“学好三年,学坏3日”。这是一项长期化、科学化、系列化的工作。在学校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小学生的行为规范的培养教育中要与各种教育办法?Y合起来,并应注意选择学生想同意的教育办法。学校班风评比活动是平时行为规范教育的主途径,在学校集体活动中,学生需要排队,在校园内外,讲卫生不乱扔纸屑,集队开会时仔细倾听,平常见到老师要有礼貌地问好等。所有这类行为习惯都需要小学生根据《小学过生日常行为规范》去做,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对照《小学过生日常行为规范》拟定了详细的班风评比策略,将班风评比内容分为礼仪、学习、纪律、卫生等四大块作评分细节,对全校学生的平时行为规范进行评分评比,由少先队大队部队委员天天实行评分,以班为单位将天天每班的得分状况在少先队班风评比栏公布,每月进行一次“文明班”评奖。比如:学生放学排队,这是天天要做的再简单不过的件事,有些学生拖拉,有些学生打冲锋,还有些学生在排队乱丢纸屑时,学校因此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严抓排队放学的规范,通过学校班风评比小组督查扣分,一个星期下来,学生排队有序,地上无纸屑。另一个例子:学生带零食回校,导致零食包装袋遍地都是,学校先需要班主任通过主题班会进行食品安全教育,再通过少先队大队部班风评比组巡查,如此杜绝了学生带零食回校现象。

    除去有效的管理方法,小学过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培养还要靠长期的道德教育熏陶影响[1]。比如:天天早读前,午读前,在学校广播播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歌》和《厚德裁》,在校园内的宣传栏、班风评比栏等布置“学行为规范”的环境教育,拓展《学行为规范,做规范学生》的征文比赛活动。家庭教育是行为规范教育的辅助方法,家庭教育是小学生遵守平时行为规范的要紧保障。学校按期召开了班主任及父母会议, 学习《小学过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期望在行为规范教育手段上得到支持与配合。并向父母发放《家庭学校联系手册》,需要父母监督孩子在家里行为规范教育的推行状况。要班主任借助校讯通、打电话、父母会等方法,主动与父母交流,知道学生在家的行为习惯,同时也让父母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里的状况, 使父母了解我们的孩子在学校、在家、在社会都要遭到严格的平时行为规范教育。

    2、知榜样的感召力,培养学生行为习惯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树立榜样的感召力是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一种正面教育方法。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通过表彰榜样,生成榜样感召力。可以勉励学生朝着正能量的方向努力前进。俗语说“有样学样,无样学和尚。”小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发育期,喜欢模仿,身边的每个人都可能是他们模仿的对象。老师的言行举止到思想行为,学生都会仿效。因此,老师要做好表率用途[2]。老师需要学生做到的事,给学生承诺的事,必须要做到。在学生面前要做好模范带头用途。比如:在日常,教师要特别注意我们的言行,在与学生的谈话中“谢谢”、“对不起”、“请原谅”等文明用语要常常张口。老师在教室发现地面有纸屑时,弯腰伸手把它捡起丢到垃圾桶里。扫帚倒在地上时,老师捡起摆设好。这类看上去细节微小的动作,会给予学生强大的心想法召力,学生好的行为习惯也在老师的榜样影响下形成了。

    除去老师的榜样用途,以学生作为榜样也是常见的正面教育办法。小学生思想单纯,重视奖励。比如:在每周的主题班会上,班主任表彰进步的学生,给予他们真的的掌声和鼓励,目的就是给学生们树立榜样,明确的努力的方向。在学校里,结合市、区等展的科体艺比赛活动,学校相应拓展了一系列的四驱车模型比赛、纸飞机比赛、无线电测向比赛、绘画现场赛、小学生田径运动会等活动,并选派对了大多数学生参加市、区级的比赛,不管有没获奖,学校将这类参加比赛活动的学生,树立“榜样”,大张旗鼓的给予表彰,这类学生中有部分是纪律表现比较差的学生,他们通过参加这类比赛活动后,行为习惯方面有了非常大的转变。在每周的国旗下讲话,少先队大队部表彰校内一周的“好人好事”。这类都给学生产生感召力,学生在“榜样”的感召下,慢慢地形成了好的行为习惯。学校也形成了文明有礼、遵纪守法、学习勤奋的校风。

    3、知集体的荣誉感,培养学生行为习惯 在学校里,集体荣誉感包含班集体荣誉感、学校集体荣誉感。集体荣誉感是一种道德情感。集体荣誉感又是一种积极健康的心理表现。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表目前想为集体作奉献、尽义务、争荣誉、甚至作牺牲等。班级是参与学校平时活动的一个基本单位,学校拓展“文明班评比”活动、各类比赛活动、各种评比活动等都是以班级与班级之间的角逐活动,“1、”、“文明班”等集体荣誉称号都需要全班学生努力争取,班集体的荣誉感来自每个学生[3]。教师要擅长运用集体力量来培养学生好的行为习惯。比如:当一个班获得“1、”、“文明班”等集体荣誉称号时,除去奖状以外,学校都会给予肯定的奖品或奖金,班主任就将这类奖品分发给全班学生,若是奖金,班主任就用这类奖金在班内开一次“大食会”。勇争“第一”、“文明班”等荣誉勉励着学生,所以,学生在自己班集体遭到表彰和奖励时,就会表现出开心,充满自豪感。心里想,大家下次肯定继续努力。当自己班集体遭到损害和批评时,学生就会表现不开心,甚至羞愧的表情,心里想,大家下次必须要争取。同样,学校集体的荣誉感是由班集体荣誉组成的,需要全体师生一同维护。所以,学校拓展了一系列以“知行教育”为特点的校本活动,如:结合“主题课外阅读”活动的国学经典诵读评比活动,体育科的花样跳绳节活动,手抄报评比活动等。通过拓展形式多样的评比活动促进师生集体荣誉感的形成,学校的集体荣誉感也在这类教育活动中生成了,校园内悄悄的形成了一种做坏事有人管,做好事每人赞,大小事都有人管的好风气,在这个“每人为我,我为每人”大集体里,学生好的行为习惯自然会慢慢的培养。

    天天,各班级的值日生认真打扫包干区,学生自觉维持教室和校园整洁。爱惜花草树木,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等等。不做损害集体荣誉的事,大伙互相尊重,掌握合作。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在校园里不追逐,不打闹,看到老师主动向行礼问好,衣服整洁,戴好红领巾,集会的专心聆听,放学排队有序等等。这类看上去平时的小事,都是在集体荣誉感的精神影响下,学生自觉遵守的表现。集体荣誉感是培养学生好行为习惯的动力。

    4、知评价的内化力,培养学生行为习惯

    平时教学中,学校不再将学业成绩作为唯一评价学生优劣的指标,在知行教育理念引领下打造具备勉励、教育、评价功能的《学生成长记录册》[4]。将学生的学业成绩、专长进步、行为规范等作为评价范围,将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力争客观全方位的评价每一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践,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好的行为习惯,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比如:选派一些纪律性、顽皮的学生参加市、?^举办的科体艺比赛、区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区小学生跳绳比赛、电脑绘画比赛等,让他们参加这类比赛,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专长,通过比赛前的专长练习,产生内化力,培养学生形成好的行为习惯。将学生的在各类比赛中获奖状况写入《学生成长记录册》,由单一的学习成绩评价转变为多元化评价。

    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元、开放进步的评价办法,内化学生个人行为习惯[5]。教师除去在平时的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也有机的进行渗透行为习惯培养的教育,还结合《家庭学校联系手册》进行评价学生在家的表现:一是需要学生培养“我们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譬如:课前筹备好学习用品,主动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掌握打扫房间、洗衣服、刷碗、做家务等。二是需要学生培养“今日事今日毕”的好习惯。有些同学干脆周末玩,把作业放到星期日晚上才做,就是挑灯夜战还是完成不了,结果愈加厌恶学习。三是需要学生掌握拟定计划,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和学习时间,并需要父母监督推行,准时纠正孩子不好的的行为习惯。

    培养小学生好的行为习惯的办法还有不少,培养小学生好的行为习惯是一项系统性、科学性、长期性的工程,这是学校一项要紧的德育工作,这需要老师的耐心的教育,又需要父母的配合[6]。大家相信,在知行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只有不断强化,才能成为习惯,成为自然,一旦好习惯成为自然,学生的言行举止就会表现出一种文明的精神风貌,以后他们就会有别样的风范。有益于学习,有益于工作,有益于生活,更有益于自己的进步。好习惯培养终生受益,培养学生好行为习惯,收获美好生活,教师责无旁贷。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考试人事网(https://www.bzgdwl.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考试人事网微博

  • 中国考试人事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