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三年级物理必学二复习要点

点击数:736 | 发布时间:2025-03-12 | 来源:www.gzjwsw.com

    高中三年级会教给大家奋斗,每一个人都有无尽的潜力,每个人都有无穷的提高空间,不经过一年血战,或许大家永远发现不了自己身上蕴藏的能量。所以高中三年级注定是精彩的一页,下面智学网就为大伙推荐了《高中三年级物理必学二复习要点》,感谢你的阅读和关注!


    1、摩擦力概念: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相对运动时,遭到的妨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可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条件:①接触面粗糙;②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弹力;③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

    说明: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特别应该注意“相对”的理解。

    3、摩擦力的方向:

    ①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②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说明:“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可以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反,可能与运动方向成一夹角。

    滑动摩擦力可能起动力用途,也会起阻力用途。

    4、摩擦力的大小:

    静摩擦力的大小:

    ①与相对运动趋势的强弱有关,趋势越强,静摩擦力越大,但不可以超越静摩擦力,即0≤f≤fm但跟接触面相互挤重压FN无直接关系。具体大小可由物体的运动状况结合动力学规律求解。

    ②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在中学阶段讨论问题时,如无特殊说明,可觉得它们数值相等。

    ③成效:妨碍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但未必妨碍物体的运动,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滑动摩擦力跟重压成正比,也就是跟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用途力成正比。

    公式:F=μFN。

    说明:①FN表示两物体表面间的重压,性质上是弹力,不是重力,更多的状况需结合运动状况与平衡条件加以确定。

    ②μ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状况有关,无单位。

    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

    5、摩擦力的成效:一直妨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但并不一直妨碍物体的运动,可能是动力,也会是阻力。

    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大小、物体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无关,只由动摩擦因数和正重压两个原因决定,而动摩擦因数由两接触面材料的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


    1、声波的多普勒效应

    在日常,大家都会有这种经验:

    当一列鸣着汽笛的火车经过某察看者时,他会发现火车汽笛的声调由高变低.为何会发生这种现象呢?这是由于声调的高低是由声波振动频率的不同决定的,假如频率高,声调听起来就高;反之声调听起来就低.这种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它是用发现者克里斯蒂安多普勒的名字命名的,多普勒是奥地利物理学家和物理家.他于1842年第一发现了这种效应.为了理解这一现象,就需要考察火车以恒定速度驶近时,汽笛发出的声波在传播时的规律.其结果是声波的波长缩短,好象波被压缩了.因此,在肯定时间间隔内传播的波数就增加了,这就是察看者为何会感觉到声调变高是什么原因;相反,当火车驶向远方时,声波的波长变大,好象波被拉伸了.因此,声音听起来就看上去低沉.定量剖析得到f1=/f,其中vs为波源相对于介质的速度,v0为察看者相对于介质的速度,f表示波源的固有频率,u表示波在静止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当察看者朝波源运动时,v0取正号;当察看者背离波源运动时,v0取负号.当波源朝察看者运动时vs前面取负号;前波源背离察看者运动时vs取正号.从上式易知,当察看者与声源相互挨近时,f1当察看者与声源相互离得远远的时。

    2、光波的多普勒效应

    具备波动性的光也会出现这种效应,它又被叫做多普勒-斐索效应.由于法国物理学家斐索于1848年独立地对来自恒星的波长偏移做知道释,指出了借助这种效应测量恒星相对速度的方法.光波与声波的区别在于,光波频率的变化使人感觉到是颜色的变化.假如恒星离得远远的大家而去,则光的谱线就向红光方向移动,称为红移;假如恒星朝哪个方向大家运动,光的谱线就向紫光方向移动,称为蓝移.

    3、光的多普勒效应的应用

    20世纪20年代,美国天文学家斯莱弗在研究远处的旋涡星云发出的光谱时,第一发现了光谱的红移,认识到了旋涡星云正迅速离得远远的地球而去.1929年哈勃依据光普红移总结出的哈勃定律:星系的离得远远的速度v与距地球的距离r成正比,即v=Hr,H为哈勃常数.依据哈勃定律和后来更多天体红移的测定,大家相信宇宙在长期内一直在膨胀,物质密度一直在变小.由此推知,宇宙结构在某一时刻前是没有的,它只能是演化的产物.因而1948年伽莫夫和他的同事们提出大爆炸宇宙模型.20世纪60年代以来,大爆炸宇宙模型渐渐被广泛同意,以致被天文学家称为宇宙的规范模型.

    多普勒-斐索效应使大家对距地球任意远的天体的运动的研究成为可能,这只须剖析一下接收到的光的频谱就好了.1868年,英国天文学家W.哈金斯用这种方法测量了天狼星的视向速度,得出了46km/s的速度值。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考试人事网(https://www.bzgdwl.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考试人事网微博

  • 中国考试人事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