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年级下册物理教材

点击数:715 | 发布时间:2025-03-11 | 来源:www.lubnke.com

    学习是一个坚持不懈的过程,走走停停便难有收获。譬如烧开水,在烧到80度是停下来,等水冷了又烧,没烧开又停,这样周而复始,又费精力又费电,非常难喝到水。学习也是一样,学任何一门功课,都不可以只有三分钟热度,而要一鼓作气,每天坚持,久而久之,不论是状元还是伊人,都会向你招手。智学网高中一年级频道为正在好好学习的你整理了《高中一年级下册物理教材:引力》,期望对你有帮助!

    教学目的

    常识目的:

    1、使学生学会万有引力定律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简单问题.

    2、使学生能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天体问题及卫星问题.

    3、知道国内航天事业的进步状况并用所学常识讲解(国内近几年在航天事业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如: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风云一号、风云二号、神州一号、二号、三号等).

    能力目的

    通过图片或自制教具展示卡文迪许扭秤的设计办法,渗透科学发现与科学实验的办法论教育.

    情感目的

    通过知道卡文迪许扭秤的设计过程,使学生知道卡文迪许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是怎么样攻克难关、战胜困难的.

    教学设计策略

    1、教学过程设计:本节是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主要通过例题的解说加深学生对该部分常识的理解与运用。

    2、教学过程:

    (一)解说例题

    例题1:已知地球的半径为,地球的自转角速度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在赤道上空有一颗相对地球静止的同步通讯卫星离地面的高度是多少?

    解:关于同步卫星的常识请学生回答:

    1、同步卫星的周期是24h;

    2、同步卫星的角速度与地球的自转角速度相等;

    3、同步卫星需要在赤道上空;(追问学生为何?)

    由万有引力定律得:

    解得:

    在解决此题时应让学生充分讨论和充分理解,让学生打造一个明确的卫星绕地球的轨道。

    例题2:已知地球的水平为,地球的半径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求万有引力恒量是多少?

    解:由万有引力定律得:

    解得:

    学生在解决此题后,教师提出问题:

    1、万有引力恒量是哪个第一测量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补充说明:卡文迪许是富有些学者,有学问的富翁,并对卡文迪许加以较详细的介绍。

    亨利·卡文迪许是英国杰出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他的一生为科学的进步作出了要紧的贡献。或许这位科学家在日常不是一个出色者,但在科学研究中不愧为一颗闪亮的明星。1731年十月十日,卡文迪许生于法国尼斯的一个贵族家庭。他的爸爸是英国公爵的后裔,由于他的妈妈喜欢法国的气候,才搬到法国居住。当卡文迪许两岁的时候,他的妈妈就过世了。因为早年丧母,他形成一种过于孤独而羞怯的习性。

    2、万有引力恒量是用什么办法测量的?

    教师可用展示扭秤实验的图片并详细讲解有关物理问题。(教学建议中有资料)

    应该注意两个地方:

    (1)两个1千克的物体间的万有引力非常小,他是怎么办的?

    (2)力非常小读数怎么办的?

    3、测量的万有引力恒量的数值和单位?

    4、在现实日常,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大家没办法察看到呢?为何?请学生讨论并举例说明。

    探究活动

    组织学生采集有关资料,完成以下的探究活动.同时在完成题目1的基础上分组自行设计一种测量万有引力常量的办法.

    1、万有引力常量测量的历史过程.

    2、依据察看和查阅资料设计一种测量万有引力常量的办法.

    教学目的

    常识目的

    1、在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基础上,推导得到万有引力定律,使学生对此定律有初步理解;

    2、使学生知道并学会万有引力定律;

    3、使学生能认识到万有引力定律的常见性(它存在宇宙中任何有水平的物体之间,不管它们之间是不是还有其它用途力).

    能力目的

    1、使学生能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实质问题;

    2、使学生能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常识解决行星绕恒星和卫星绕行星运动的天体问题.

    情感目的

    1、使学生在学习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感觉到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是历程了几代科学家的不断努力,甚至付出了生命,后牛顿汇总了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才发现的.让学生在应用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应多察看、多考虑.

    教学建议

    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固然要紧,让学生知道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更要紧.建议教师在讲课时,应倡导学生自学和查阅资料.教师应筹备的资料应更广更全方位.通过让学生阅读“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让学生依据牛顿提出的几个结果自己去猜测万有引力与那些量有关.教师在讲课时可以让学生自学,也可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也可由教师展示出开普勒三定律和牛顿的一些故事引导学生讨论.

    万有引力定律的教学设计策略

    教学目的:

    1、知道万有引力定律得出的思路和过程;

    2、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意思并会推导万有引力定律;

    3、学会万有引力定律,能解决简单的万有引力问题;

    教学难题: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教学重点:万有引力定律

    教具:

    展示第谷、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和牛顿等人图片.

    教学过程

    (一)新课教学

    1、引言

    展示第谷、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和牛顿等人照片并讲述物理学史:

    十七世纪中叶以前的漫长期中,很多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通过了长期的察看、研究,已为人类揭示了行星的运动规律.但,长期以来大家对于支配行星根据肯定规律运动是什么原因什么.却缺少知道,更无人敢于把天体运动与地面上物体的运动联系起来加以研究.

    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在哥白尼、伽利略和开普勒等人研究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地面上的动力学规律推广到天体运动中,研究、确立了《万有引力定律》.从而使大家认识了支配行星按肯定规律运动是什么原因,为天体动力学的进步奠定了基础.那样:

    牛顿是如何研究、确立《万有引力定律》的呢?

    《万有引力定律》是怎么样反映物体间相互用途规律的?

    以上两个问题就是这节课要研究的重点.

    2、通过举例剖析,引导学生粗略领会牛顿研究、确立《万有引力定律》的科学推理的思维办法.

    苹果在地面上加速下落::

    月亮绕地球作圆周运动:;

    行星绕太阳作圆周运动:,

    牛顿将上述各运动联系起来研究后提出:这类力是是同种性质的力,应遵循同一规律;并进一步指出这种力应存在于宇宙中任何具备水平的物体之间.

    3、引入课题.

    板书:第二节、万有引力定律

    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有水平的物体之间的相互用途.

    万有引力定律:宇宙间的所有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两个物体间的引力大小,跟他们之间水平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式中:为万有引力恒量;为两物体的中心距离.引力是相互的.

    (二)应用(例题及课堂训练)

    学生中存在这种问题:既然宇宙间的所有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哪为何物体没被吸引到一块?(请学生携带这个疑问解题)

    例题1、两物体水平都是1kg,两物体相距1m,则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是多少?

    解:由万有引力定律得:

    代入数据得:

    通过计算这个力太小,在很多问题的计算中可忽视

    例题2.已知地球水平大约是,地球半径为km,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求:

    (1)地球表面一水平为10kg物体遭到的万有引力?

    (2)地球表面一水平为10kg物体遭到的重力?

    (3)比较万有引力和重力?

    解:(1)由万有引力定律得:

    代入数据得:

    (2)

    (3)比较结果万有引力比重力大.缘由是在地球表面上的物体所受万有引力可分解为重力和自转所需的向心力.

    (三)课堂训练:

    教师请学生作课本中的训练,教师引导学生审题,并提示用万有引力定律公式解题时,应注意因单位制不同,值也不同,强调用国际单位制解题.请学生同时到前面,在黑板上分别作1、2、3题.其它学生在座位上逐题解答.此时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训练随时注意黑板上演算的状况.

    (四)小结:

    1、万有引力存在于宇宙中任何物体之间.天体间万有引力非常大,为何?留学生去想(它是支配天体运动是什么原因).地面物体间,微观粒子间:万有引力非常小,为何?它不足以影响物体的运动,故常常可忽视不计.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公式解题,值选,式中所涉其它各量需要取国际单位制.

    (五)布置作业:教师可依据学生的状况布置作业.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考试人事网(https://www.bzgdwl.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考试人事网微博

  • 中国考试人事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