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美国是世界上会计准则打造最健全的国家,其公认会计准则的打造从一开`始就是为了适应证券市场进步需要,是在为证券市场服务的基础上成熟起来的。
国内证券市场的进步使会计信息用户和作用与功效发生根本变化,这就需要区别会计准则本身目的与政府的政策目的,明确会计准则拟定的出发点,即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情况,为资本市场服务,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服务。
现有些《会计法》拟定于国内经济刚刚转型时期,目前经济环境的变化使得《会计法》某些内容已经滞后,会计准则的拟定应该吸收多方利益团体的参与,特别是有关证券市场方面会计准则的拟定,证券市场的参与者,包含上市公司、中介机构、投资者和证券监管部门应具备相当的影响力。
关键字:证券市场会计准则会计信息
证监会主席周小川指出国内证券市场的规范与进步是最近的根本任务。进步是在规范基础上的进步,而规范市场的基础在于信息披露、特别是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一个证券市场的成功是与高水平的会计信息披露规范密不可分的。前美国证券买卖委员会(SEC)总会计师迈克尔·萨顿曾说过“美国资本市场的成功,非常大程度上应归功于美国上市公司优质的会计信息披露准则”。 优质的会计准则是优质的会计信息披露准则的基础,可见会计准则对于证券市场的重要程度。国内加入WTO将使国内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进程加快,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势必需要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国内会计准则需要更多地参考国际经验,向国际标准靠拢。本文从世界范围证券市场进步对会计准则打造、成熟的影响角度谈谈国内会计准则国际化问题。
1、证券市场进步是会计准则进步的根本动力
会计准则是伴随证券市场的进步而渐渐进步成熟起来的。美国是世界上会计准则打造最健全的国家,其公认会计准则的打造从刚开始就是为了适应证券市场进步需要,是在为证券市场服务的基础上成熟起来的。在1900-1933年间,美国以股份公司形式组建的企业日渐增多,证券市场在社会经济日常发挥日益要紧有哪些用途;然而,在证券市场进步初期,上市企业更多地看重市场的集资功能,市场监管也相对宽松,缺少有效的会计信息披露规范,导致企业管理当局可以控制财务信息披露的内容与形式,对会计信息进行操纵。会计的目的更多地是满足内部管理者的需要。这种情况伴随上市企业的增多,引起了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广泛不满。
1929年发生经济大危机时,很多财务帐面情况好的企业纷纷破产,使投资者和债权人损失极其严重,社会各界意识到规范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为改变公众对企业财务报表的疑虑,加強上市公司监管,美国1934年成立了证券管理委员会(SEC),对上市企业的财务会计和报告准则、审计程序进行监督,领导民间机构拟定会计准则,引导企业财务会计和报告实务的进步方向。美国会计师协会(人工智能A,1957年改为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简称人工智能行动成本)和纽约证券交易平台开始着手一同研究解决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问题,进行可操作性会计准则的拟定。从1938年到1958年,共颁布了51项会计研究通知,在SEC的支持下,成为美国当时唯一公认的会计准则。
二次大战后,美国证券市场得到了空前进步,新的融資工具不断出现,新的买卖方法层出不穷,会计准则有哪些用途愈加要紧。为适应这种情况,促进公认会计准则的进步,1959年人工智能行动成本成立会计原则委员会(APB)。伴随证券市场深入到美国社会经济日常每个方面,有关利益团体需要参加到会计准则的拟定中来的呼声渐高,会计准则的独立性、客观性愈加得到看重,公认会计准则演变成了一项公共事业。为此,人工智能行动成本在1972年成立了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广泛吸收有关利益团体参与准则的拟定,并确保有关利益团体的建议可以被吸收考虑。FASB与有关利益集团相互影响,一同促进了会计原则的进步。因为FASB的独立性与客观性,确立了其准则的权威性,满足了资本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上投资者(包含潜在投资者)、债权人及有关利益团体的需要。自1973年到2001年7月底,FASB共颁布了143号财务会计准则通知和7个财务会计定义通知,对维护美国证券市场的健康进步起了要紧有哪些用途。
七十年代将来,尤其是到了九十年代,资本市场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快,跨国融資与投资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愈加大。1997年底在伦敦证券交易平台上市的2,683家公司中,海外企业达到526家,而买卖量占所有买卖市值的69%。同年在美国,纽交所的海外上市公司在全部上市公司中的比率也超越10%,外国公司仅一年时间就从美国资本市场上筹集到280亿USD资金。美国居民持有些非美国证券在1997年达到10,000亿USD。资金的国际流动使有关国家认识到对世界各国会计规范进行协调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期望使用一套常见适用的国际会计准则,减少全球投筹资的本钱,提升决策的有效性,促进资本市场的良性角逐。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自1973年成立以来进步极为飞速,到2000年1月,已成为拥有104个国家143个会计组织的庞大组织。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同样引起了WTO的关注,1996年12月在新加坡召开的部长级会议上明确提出鼓励IASC拟定国际会计准则。IASC得到了证券委员会国际组织(IOSCO)、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鼎力支持。在准则的拟定过程中,广泛吸收参与者,除注册会计师作为会计信息的审核者外,还有财务信息的编制者和用户代表参与,最明显的是突出资本市场代表的影响力;舍弃了以注册会计师为导向的拟定体制,代之以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为导向,突出了财务信息以满足投资者和债权人需要的最重要目的。目的是打造全球通行的优质会计准则。IASC的核心准则就是指应证券委员会国际组织(IOSCO)之约,针对跨国证券发行和股票上市公司编制财务报表所需而拟定的一套完整的会计准则。这类核心准则为会计提供了广泛的基础,它们的优质致使会计信息的高透明度、好的可比性,保证了信息的充分披露。经过IOSOC的认同和推荐,国际会计准则在今天已经成为很多国家会计准则的基准。
在国内会计准则拟定初期,因为证券市场还非常弱小,准则的拟定者基本上未考虑到证券市场的需要。但事实上证券市场的突飞猛进迫使会计准则不能不适应市场的新状况、新需要,被动地颁布了一些具领会计准则,如关联方关系及其买卖的披露、收入、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买卖等准则,这类准则都是为了规范上市企业的会计行为,提升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水平而颁布的。这一系列具体准则和基本会计准则一同形成了国内与国际会计准则相衔接的会计准则框架体系,为国内经济的进步起到了好的促进用途。这样来看,证券市场的进步也是国内会计准则进步的动力。
2、证券市场使会计信息用户和作用与功效发生根本变化
会计信息具备海量的用法者,不同用户对企业会计信息有不一样的需要和作用与功效。证券市场的进步使上市公司面对着很多公众投资者(包含潜在投资者)和债权人,他们需要学会上市企业的财务情况,并据此作出相应决策。在证券市场上,投资者和债权人是企业风险资本的主要提供者,与企业具备非常重要、直接和密切的经济联系,因此,满足投资者和债权人的会计信息需要至关要紧。美国FASB明确指出,“财务报告的最重要目的是为现有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与其他用户提供作出理性投资、信贷及相似决策所需的有用信息”。同时,满足投资者和债权人的信息一般也能满足其他用户的需要。
会计准则的出发点是通过财务会计资料,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成就和财务情况,为投资者和资本市场服务。作为投资者,最关心的是投资风险及其对期望收益的评价,他们需要通过会计信息去发现证券的价格。财务报告应向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用户提供信息,帮助他们评估股利或利息的现金收入,与证券或信用销售、即期或远期收益金额计算、时间选择与不确定性剖析等。这就需要会计信息具备有关性和靠谱性。所谓有关的会计信息是指,可以通过帮助用户剖析过去、目前和将来事件的结果,或坚持或更正先前预期而在决策中起用途的信息。有关的信息需要同时拥有准时性、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准确性是靠谱性的要紧组成部分。靠谱的财务报告有较高的准确度,它使得预测相应的经营情况和收益的把握加强。这就需要上市公司对可能影响证券价格的会计信息进行连续性披露和前瞻性披露。尽管在有效的证券市场上,纯粹的会计技术的改变对企业价值没根本的、长期的影响,资本投资及由此所决定的经营活动才是决定企业价值的根本原因,但会计政策、会计技术会有益于或有害于企业价值的形成。
国内会计准则的目的比较复杂,《企业会计准则》觉得会计信息第一“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第二是“满足有关各方知道企业财务情况和经营成就的需要,满足企业内部加強内部营运管理的需要”。会计准则的用户第一是政府,而投资者和债权人的需要在国内会计准则的拟定中居于非常次要的地位。这与国际上通行的有较大差别,国际上通行的会计准则目的则是通过财务资料“公允地”反映企业财务情况和经营成就,主要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服务。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觉得政府和管理部门的特殊需要不在会计准则主要服务范围之内,“各级政府可以為达成各自的目的,明确规定不一样的和例外的需要。但这类需要不应该影响为了其他用户的利益而公布的财务报表,除非它们也能满足那些用户的需要” ;“管理部门可以决定额外信息的形式和内容,以满足自己的需要”(摘自汤云为的《对基本会计准则的初步评价》一文),但这类信息的报告不在会计准则框架范围内。
事实上,国内会计准则确定的三类用户对会计信息需要的差别较大。政府作为经济的宏观调控者需要的是较笼统的统计数据、大全数据;国家税收的需要与会计目的有不少不同,为应对税收而设计的会计体系是满足不了其他用户的需要的。企业管理当局需要的会计信息千差万别,主如果为内部考核服务;而投资者和债权人因投资、借贷的需要,需要会计信息应能揭示企业的投资价值和经营风险。依据前两类用户拟定的会计体系明显有别于依据投资者和债权人需要的会计体系。而大家在依据这类复合目的拟定会计准则时,未充分知道每类用户的需要差异,特别是投资者和债权人的需要,而只是将它他国家为投资者和债权人设计的会计定义和会计体系借鉴过来,形成了目前会计准则多重目的的相互矛盾与冲突。由此导致会计准则与证券市场进步的不协调,满足不了投资者和债权人的需要。
准则服务对象的确定毫无疑问遭到经济环境的制约和准则拟定者的价值判断。服务对象的确定是准则拟定的基本首要条件,对会计要点的确认和计量有着要紧的影响。国内目前的经济环境和九十年代初最初拟定会计准则时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表目前资本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用途有了根本的不同。在2001年6月底,国内国内上市公司达超越1100家,总市值占到国民产值的50%,二级市场投资者不只有为数海量的机构,更有多达6000万个人的投资场合,成为亚洲第三大证券市场。证券市场的进步迫切需要会计准则水平的提升。现有些会计准则在很多方面已经不可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特别是不适应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需要。企业会计信息的用法者更多的是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和债权人,政府做为企业投资者同样是会计信息的主要用户,而作为市场管理者的政府信息需要相对简单笼统,提供给投资者的信息完全能满足政府的需要。
伴随加入WTO组织的到来,国内经济融入国际大循环的速度加快,国内企业国外上市的数目日渐增多,外国投资者也日益关注中国证券市场,上市企业的信息披露标准需要愈加严格,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接轨势在必行。这就需要区别会计准则目的与政府的政策目的,明确会计准则拟定的出发点,即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成就和财务情况,为资本市场服务,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服务。
3、以国内证券市场为核心打造国际化的会计准则
从90年代开始,国内对会计规范进行了改革,遵循“向国际惯例靠拢”的方针,于1992年公布了《企业会计准则》,随后又公布了具体准则的征询建议稿,在此基础上,迄今已陆续推出了13个具体准则:《现金流量表》、《债务重组》、《建造合同》、《非货币性买卖》、《或有事情》、《借款成本》、《出租》、《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在所有企业实行,投资、无形资产、资产负债表日后事情、关联方关系及其买卖的披露只暂在股份公司实行。这类准则的颁布推行为国内会计准则体系的打造打下了好的基础,为证券市场的好运行提供了较好的条件。但会计准则的拟定相对于证券市场的进步是滞后的。
国内会计准则是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由计划性资源配置向市场方向转变的经济转轨时期,与发达国家的会计环境存在较大不同。会计准则的拟定沿袭了会计规范的办法,由国家财政部以立法的形式拟定,具备明显的政府色彩,出发点更多地考虑政府利益和国家管理的便利性,是基于以国有(控股)企业为会计准则行为主体的条件下拟定的。因为会计一般是经济活动的反映,政府倾向于使会计体系服从政府政策,特别是当会计选择与税收有关时更是这样。但会计目的与政府政策目的并不一直一致的。政府政策是多种目的的混合体,而会计则是为了促进资源分配的效率。政府对会计管理的绝对垄断,必然影响会计的独立性。
在国内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变需要准时转变会计准则拟定的目的,准则拟定过程需要公开化,拟定者应站在公正立场维持独立性,不倾向于某一利益集团,准则应具备广泛的认可度,能反映市场参与各方有关需要。WTO的加入无疑将需要国内经济更快地融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中。会计准则的国际化问题将愈加突出。从世界范围看,会计准则的进步一直依靠于经济环境的变化。国内证券市场的进步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资源配置的方法,上市公司,无论以前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演变成为公众公司,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保护问题得到看重,一股独大的现象遭到更多批评,企业的社会性得到凸现。而这所有都需要优质的信息披露,特别是会计信息的披露。围绕着证券市场,有效、适当的会计准则在国内整个会计体系中显示了从未有些重要程度和迫切性。
国内会计环境的特殊性不是会计准则国际化的障碍,而是国际化的首要条件。在准则拟定过程中,怎么样在中国国情与国际会计惯例间进行有效协调是国内会计准则成功的基础。在相当长一段時間,国内不可能象美国一样,完全由民间机构来拟定会计准则,但参与会计准则拟定机构的广泛性、独立性、超然性则是完全值得借鉴的。准则拟定小组的成员应具备较好的广泛性和较高的专业水平,在拟定过程中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建议,遵循严格的审慎程序,以利于协调有关团体利益,保障会计准则的权威性和广泛同意度。
现有些会计准则还不全方位,大家要加快打造全方位的准则体系,防止因准则缺失而出现向传统会计规范回归的现象。健全会计准则层次,渐渐形成一个与准则内容及需要一脉相承的,适用于广泛范围的技术规范。打造起既有理论高度,又符合会计实务处置的高水准的会计准则体系。
会计准则国际化并非全盘照搬国际会计准则,这是由国内的具领会计环境决定的。鉴于国内现在市场经济仍处于发育中,不像国际会计准则与发达国家会计准则所处的好市场经济环境,国际会计准则中的事情并未必都合适国内的现实,像公允价值如此一些依靠于成熟市场经济的计量标准,在国内应用现在非常难一步到位,但这不意味着舍弃那些一流的东西。舍弃就等于倒退,大家应创造条件尽可能朝国际惯例靠拢,同时在会计准则拟定和推行过程中充分关注国际会计准则所指向的市场环境与中国现在所处市场环境的差异,防止会计准则脱离实质,对会计实务缺少指导意义。
会计准则国际化与国内《会计法》密切有关,现有些《会计法》拟定于国内经济刚刚转型时期,目前经济环境的变化使得《会计法》某些内容已经滞后,虽然在1999年作了一次修订,但反映证券市场的进步对会计准则拟定的影响仍涉及极少。会计准则的拟定应该吸收多方利益团体的参与,在准则拟定过程中维持超然性、独立性,打造起真的适应国内证券市场、并能促进证券市场进步的国际化的会计准则体系。会计信息已变得这样要紧,以至于不可以仅由会计专业人士来拟定会计准则,正如法律的拟定不可以仅由法律专业人士参加一样。特别是有关证券市场方面会计准则的拟定,证券市场的参与者,包含上市公司、中介机构、投资者和证券监管部门应具备相当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