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3939/jcnkizgsc201719064
2015年青岛65岁及以上人口已达到10971万人,其中80岁及以上高龄人口为2479万人,人口老龄化持续提升,人口结构呈现高龄化特点。伴随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由人口老龄化引起的医院不可以养老、养老院不可以就诊的社会化医疗照护问题日渐凸显。因此,2012年7月青岛颁布《关于打造长期医疗护理保险规范的建议(试行)》,旨在应付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1青岛长期护理保险的推行近况
11参保对象
青岛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在参保对象方面借鉴德国经验,长期医保的参保人与医保的参保人采取一致原则。青岛长期护理保险推行初期在设定参保人范围时仅将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城镇居民基本医保的参保人纳入了参保范围。
2015年1月1日青岛将覆盖范围扩大到农村区域,至此,青岛成为国内第一个在医疗护理保障规范方面包括所有城乡参保人的城市,总人数达810万人,打破了原来的城乡界限。
12承办机构
青岛委托固定的机构推行长期医疗服务,进行定点服务管理,在对定点机构的选择时只有拥有医疗资质的护理机构才能进入,以保证医疗护理服务的水平和成效。在实践中,只有两类机构可以进入:一是有关的医疗服务机构,这种需要经过卫生部门批准而成立;二是养老服务机构和残疾人托养机构,这类机构需要经卫生、民政部门批准成立且拥有医疗资质。现在,青岛内六区的社区护理机构共有554家,医院专护资质的定点医院16家。
13基金筹集方法
长期护理保险基金的筹集分为城镇职工护理保险基金和城镇居民护理保险基金两部分。职工长护资金的安排有两个来源,一部分是历年基本医保结余基金的20%,另一部分是每月根据个人账户月人均总额05%标准,从职工基本医保基金中划拨。而城镇居民护理保险基金,以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基数,按02%比率从居民社会医保统筹基金划转。
14服务形式
青岛依据参保人医疗护理需要的不同,分别确定医疗专护、护理院医疗护理(以下称“院护”)、居家医疗护理(以下称“家护”)等不一样的服务形式。在现在的推行状况中(见表1、表2),在相对经济欠发达与医疗资源配置相对缺少区域,服务机构数目相对较少,表现为获得服务的可能性较低、获得服务的水平较差。
2青岛长期护理保险推行中存在的问题
21医疗护理资源配置不均
青岛内6个市辖区的定点服务机构分布不均(见表2),致使各区人均可借助的定点医疗护理服务机构数目不同,呈现出地区内医疗护理资源配置不均的状况。[1]居民分是青岛六个不一样的市辖区,缴纳的医疗护理成本相同,但每一个区的医疗护理的定点服务机构的数目却不相同,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居民享受的医疗服务的水平也有所差别,这种医疗护理资源配置不均的状况有悖于医疗护理服务供给的公平性原则。
22缺少立法的支撑和保障
德国、韩国和日本等长期护理保险推行成熟的国家在推行的初期就对长期护理保险拟定了有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严格的规范推行。[2]相较于这类国家,国内缺少对长期护理保险的规范性的法律文件的支撑,没对其进行规范性的表述。同时青岛长期护理保险整体上符合社会保险有关的法律法规,但在立法上缺少与长期护理保险直接关联的法律法规,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讲,长期护理保险的推行缺少一种法律的约束也没其规范刚性,这就不只影响长期护理保险规范在青岛推行,更大概影响其在全国的推广。
23专业的护理机构和护理职员少
就青岛的长期护理保险推行的状况来看,相较于韩国、日本等推行长期护理保险成熟的国家,推行的时间晚。第一,专业护理职员不足。不少护理职员基本没经过系统的培训和学习,除此之外国内护理专业的教育层次不高,在专业的培训上没得到足够的看重,专业的培训机构数目也比较少,这就致使专业护理人才缺少,特别是缺少专业的高档护理人才。第二,想从事护理行业的倾向性不高,主如果由于护理工作的过度繁重、工作环境冗杂,福利待遇低等。同时,专业的护理机构数目也不多,不可以为老人提供专业的护理。截至2015年,青岛养老床位达到5万多张,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0张,暂且达不到发达国家50~70张的水平。[3]
3健全青岛长期护理保险规范的政策建议
31优化地区医疗护理资源结构,形成相对均衡的资源配置格局
青岛6个市辖区的定点服务机构分布不均从根本上折射出的是社会保障的公平程度问题,在现在青岛长期护理保险的推行过程中应当兼顾资源配置的相对平衡性。地区医疗护理资源配置不止是资源结构的分布问题,更深层次来讲是经济社会进步的“共享”理念是不是得到了达成。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地区资源配置的平衡、协调,也是长期医疗护理规范亟待健全和解决的内容。
32打造、完善有关法规,为长期医疗护理保险提供支撑和保障
基于国内目前的基本国情与青岛近年来长期护理保险的推行状况来看,就长期护理保险规范打造有关的法律法规,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譬如在“平时生活能力鉴别、长期护理保险需要认定、长期护理保险待遇及支出、监督与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较明显的欠缺。[4]在这类欠缺的方面使用方法律法规进行严格的规范,国内长期医疗护理规范才能更好地推广和进步。
33加快专业护理职员产业培育,增加医疗护理人力资源供给
因为国内老龄化规模大且飞速发展,老龄化、高龄化带来的有关养老、医疗的问题亟待解决,进步专业的医疗护理成为要紧解决方法之一。鼓励社会参与主体的多样化,并积极增加专业人力资源储备,为日益扩大的医疗护理需要做好充分的资源应付。同时要看重对专业护理职员的培训,培养高档护理人才,看重高层次的全日制护理专业的教育。具体可效仿韩国长期护理保险经验,培训职员通过专业教育获得有关证书。通过这类使长期护理保险、护理职员合法化、专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