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配置问题

点击数:824 | 发布时间:2025-05-15 | 来源:www.gpsdan.com

    失业是当今困扰经济进步的一个紧急问题。本文通过剖析中国现在失业近况,与失业缘由及趋势,提出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影响失业的主要原因,重点剖析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失业产生的影响,并针对剩余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提出建议。

    失业; 剩余劳动力; 流动性; 资源配置。

    依据国际劳工组织的概念,假如劳动者在调查期( 大部分人同是一个月) 内到达或超越某一特定年龄,并且在某一特定时期里符合以下条件: ( 1) 没工作,即未被雇佣同时也未自雇者; ( 2) 具备劳动能力,即完全可以被雇佣或自雇; ( 3) 现在正在探寻工作,即已经采取明确步骤探寻工作或自谋职业。符合以上三个条件的这部分人口即为失业人口,这种现象即为失业。其实质是劳动者不可以与生产资料相结合创造社会财富,是一种经济资源的浪费 。

    1、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近况。

    国内现在的失业人口包含: 城镇失业人口和下岗职工、农村剩余劳动力和新增就业人口。据统计,国内现在的失业率估计为20% - 28% 。近年来研究者在排除国内失业统计中的缺点后计算,现在国内城镇失业率大约为 15%,而农村劳动力剩余则高达26% 。
    2000 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为 78444 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年龄人口为 55019 万人,农村劳动力占全国总劳动力的 70. 1%。农业部课题组运用劳动力合理负担耕地法来计算种植业所需劳动力数目,结论是中国现阶段农业部门需要的合理劳动力数目约为 1.96 亿人。按 1998 年中国农业劳动力 3. 48 亿人计算,剩余劳动力达 1. 52 亿人。而且预计以后农村每年还新增 400 万适龄劳动力,并且到 2030 年达到高峰。

    现在,国内农村约有 1 亿 - 1. 2 亿剩余劳动力,这类劳动力仅靠当地乡镇企业或其他方法已经没办法完全消化。农业在为工业化提供资本积累的同时又承担着剩余劳动力的重压,形成了紧急的隐性失业。其中大多数将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这又加重了城市的就业负担。

    2、农村过剩劳动力导致失业是什么原因剖析。

    农村过剩劳动力已经成为影响国内周期性失业率居高的一个主要原因,笔者觉得其缘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一) 劳动力人口与生产资料比重过大。

    对于国内现在情况来讲,劳动力人口相对于生产资料是紧急过剩的。在社会化大生产中,劳动力作为一种生产要点需要与其他生产要点相结合才能创造财富,不然就会成为社会的沉重负担。

    就国内现在的情况,生产资料相对于劳动力人口远远不够,所以就势必有一部分人不可以与生产资料相结合,从社会化大生产中离别出来。另外,近年来因为国家大力进步第三产业,使得农村人均耕地面积降低,导致农村产生很多剩余劳动力。

    ( 二) 低素质劳动力与高增长的资本技术不相符。

    伴随近年来科技的突飞猛进,企业的办公、生产设施愈来愈先进,这就需要劳动者需要有肯定的技能。但,因为建国后,国内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使得大量劳动者没形成角逐意识,以至出现了一批低素质劳动者。那些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很多劳动力因为不可以胜任高科技条件下的工作,致使出现了“职位空缺”和“失业”并存的矛盾现象。

    ( 三) 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城市就业产生冲击。

    近年来因为过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导致同一个职位的面试者增加,雇佣者因而提升门槛,使得很多人因没办法达到规定需要而找不到工作。而这部分人当中绝大部分是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低素质劳动力,但正是因为这部分人群数目多,使得供应求购市场产生“就业危机”的信号,引发蝴蝶效应,加重了就业者的恐慌和重压,于是有的人便把找不到工作的主要原因归咎给社会而不去努力找工作,使得失业问题加重。

    这样来看,因为国内人口基数大,生产资料不足,使得农村劳动力很多剩余。当很多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将来又因为国内经济体制改革,资本技术提升,低素质劳动力没办法适应工作需要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降低使得大面积失业,进而引起负的外部效应与连锁反应,最后使得更多的人失业,国内陷入严峻失业困境当中。

    3、有效配置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建议。

    据此剖析,笔者觉得要想缓解国内失业问题,解决农村过剩劳动力的配置问题将是最重要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建议。

    ( 一) 大力进步农村新型产业。

    笔者觉得进步农村新型产业不仅能够促进经济增长,而且可以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就业职位,以此降低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大幅度流动。现在国内在宁夏、甘肃、陕北等一些经济落后区域都产生了一些新型的畜牧业、种植业与服务产业,但笔者觉得应该进一步扩大第三产业规模,将第一和第二产业的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另外,政府应当扶持中小微型企业和个人承包产业的进步。中小微型企业是各国公认的“解决就业的命脉”,在解决就业方面具备大企业没办法比拟的优势。同时,家庭个人承包产业的进步有益于降低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是解决农村过剩劳动力的一个有效渠道。

    ( 二) 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实行再教育。

    因为在国内计划经济体制在农村的影响根深蒂固,很多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这就需要政府应该注视对低素质劳动力实行再社会化,即再教育。一方面可以直接对其进行上岗培训,另外可以聘请专业职员对其进行指导。如此做的目的是让民众从所从事的农村新型产业中真的获得收益,稳定民心,并且可以产生正的外部性。

    ( 三) 打造有效地失业保障规范。

    国内现在对于失业保障主要办理失业保险,但凡办理失业保险的职员在符合规定的条件下均可领取失业保证金。这种规范缺少勉励效应,一旦新的工作的酬薪低于保证金或工作条件差时,领取保障金的人便不去同意新的职位或者不去积极探寻新的职位,保障金无疑减少了一些职位带给大家的功用。

    笔者觉得应该规定保障金发放期限,可以参考不同人的条件拟定不同期限,即缩短救济时间,并且减少津贴金额,严格领取条件,从而恢复市场的勉励手段,从简单的保护失业者转变为促进失业者再就业,最后可以用压缩下来的经费投入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再教育。



    [1]李先锋。 格日乐其其格。 西方就业理论及对大家的启示[M]。 师范大学学报,2004。

    [2]李 敏。国内社会失业近况、缘由及对策建议[J]。理论探索,2006(1)。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考试人事网(https://www.bzgdwl.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考试人事网微博

  • 中国考试人事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