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必学1内容时要学会要点,智学网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中三年级物理必学一要点笔记》,期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高中三年级物理必学一要点笔记 篇一
物体的平衡:
物体的平衡有两种状况:一是质点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二是物体不转动或匀速转动
共点力用途下物体的平衡:
①平衡状况: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况,物体的加速度为零
②平衡条件:合力为零,亦即F合=0或∑Fx=0,∑Fy=0
a、二力平衡:这两个共点力势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用途在同一条直线上。
b、三力平衡:这三个共点力势必在同一平面内,且其中任何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用途在同一条直线上,即任何两个力的合力必与第三个力平衡
c、若物体在三个以上的共点力用途下处于平衡状况,一般可使用正交分解,必有:
F合x=F1x+F2x+………+Fnx=0
F合y=F1y+F2y+………+Fny=0
2.高中三年级物理必学一要点笔记 篇二
力的合成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两个分力成直角时,用勾股定理或三角函数。
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与分解,体现了用等效的办法研究物理问题
合成与分解是为了研究问题的便捷而引入的一种办法,用合力来代替几个力时需要把合力与各分力脱钩,即考虑合力则不可以考虑分力,同理在力的分解时只考虑分力,而不可以同时考虑合力
共点的两个力合力的大小范围是:|F1-F2|≤F合≤Fl+F2
共点的三个力合力的值为三个力的大小之和,最小值可能为零
力的分解时要认准力用途在物体上产生的实质成效,按实质成效来分解
力的正交分解法是把用途在物体上的所有力分解到两个互相垂直的坐标轴上,分解最后总是是为了求合力
3.高中三年级物理必学一要点笔记 篇三
1.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
变化的磁场可以在周围空间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可以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
随时间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稳定电场。随时间不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变化的电场。随时间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稳定磁场,随时间不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变化的磁场。
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一直相互关系着,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这就是电磁场。
2.电磁波
周期性变化的电场和磁场一直互相转化,互相勉励,交替产生,由发生地区向周围空间传播,形成电磁波。
电磁波是横波
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介质,频率不变、波速和波长均发生变化,电磁波传播速度v等于波长λ和频率f的乘积,即v=λf,任何频率的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都等于真空中的光速c=3。00×108m/s。
4.高中三年级物理必学一要点笔记 篇四
打点记时器
通过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来记录物体运动信息的仪器。;一般打出两个相邻的点的时间间隔是0.02s。
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
1.国际单位制:时间——s,长度——m,水平——kg,电流——A,物质的量——mol,热力学温度——K,发光强度——cd
2.1N:使1kg的物体产生单位加速度时力的大小,即1N=1kg?m/s?。
3.容易见到单位换算:1英尺=12英寸=0.3048m,1英寸=2.540cm,1英里=1.6093km
超重和失重
1.物体对支持物的重压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状况称为超重现象,物体对支持物的重压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状况称为失重现象。
2.只须竖直方向的a≠0,物体肯定处于超重或失重状况。
3.视重:物体对支持物的重压或对悬挂物的拉力。
4.实重:实质重力。
5.高中三年级物理必学一要点笔记 篇五
时间与时刻
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t=t2—t1
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容易见到单位还有min,h。
3.一般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为零点。
路程和位移
1.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可以完全确定物体地方的变化,是标量。
2.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
3.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4.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是,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两者运算法则不同。
6.高中三年级物理必学一要点笔记 篇六
认识运动
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处地方发生变化,如此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运动的特质:常见性,永恒性,多样性
参考系
1.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这个参照物称为参考系。
2.参考系的选取是自由的。
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需要使用同一参考系。
参照物未必静止,但被觉得是静止的。
质点
1.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假如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视是,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觉得物体的水平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质点条件:
物体中各点的运动状况一模一样
物体的大小<<它通过的距离
3.质点具备相对性,而不具备绝对性。
4.理想化模型:依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原因,忽视第二要原因,打造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