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二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要点是智学网为大伙收拾的,有学物理的思维非常重要,但可以学会物理学习技巧更要紧,学好物理的秘籍主要包含预习、听课、整理、作业、复习总结等。
1.高中二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要点 篇一
动量与动能的比较:
①动量是矢量,动能是标量。
②动量是用来描述机械运动互相转移的物理量,而动能总是用来描述机械运动与其他运动相互转化的物理量。
譬如完全非弹性碰撞过程研究机械运动转移——速度的变化可以用动量守恒,若要研究碰撞过程改变成内能的机械能则要用动能为损失去计算了。所以动量和动能是从不同侧面反映和描述机械运动的物理量。
动量守恒定律与机械能守恒定律比较:前者是矢量式,有广泛的适用范围,而后者是标量式其适用范围则要窄得多。这类不同在用中必须要注意。
2.高中二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要点 篇二
1、依据静电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和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的原理,主要应用有:
静电复印、静电除尘、静电喷漆、静电植绒,静电喷药等。
2、借助高压静电产生的电场,应用有:静电保鲜、静电灭菌、作物种子处置等。
3、借助静电放电产生的臭氧、无菌消毒等
雷电是自然界发生的大规模静电放电现象,可产生很多的臭氧,并可以使大方中的氮合成为氨,供给植物营养。
4、预防静电的主要渠道:
防止产生静电。如在可能状况下使用困难产生静电的材料。
防止静电的积累。产生静电要设法导走,如增加空气湿度,接地等。
3.高中二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要点 篇三
恒定电流
1.电流强度:I=q/t{I:电流强度,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t:时间}
2.欧姆定律:I=U/R{I:导体电流强度,U:导体两端电压,R:导体阻值}
3.电阻、电阻定律:R=ρL/S{ρ:电阻率,L:导体的长度,S:导体横截面积}
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或E=Ir+IR也可以是E=U内+U外
{I:电路中的总电流,E:电源电动势,R:外电路电阻,r:电源内阻}
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U:电压,I:电流,t:时间,P:电功率}
6.焦耳定律:Q=I2Rt{Q:电热,I:通过导体的电流,R:导体的电阻值,t:通电时间}
7.纯电阻电路中:因为I=U/R,W=Q,因三此W=Q=UIt=I2Rt=U2t/R
8.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P总=IE,P出=IU,η=P出/P总{I:电路总电流,E:电源电动势,U:路端电压,η:电源效率}
9.电路的串/并联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电阻关系R串=R1+R2+R3+1/R并=1/R1+1/R2+1/R3+
电流关系I总=I1=I2=I3I并=I1+I2+I3+
电压关系U总=U1+U2+U3+U总=U1=U2=U3
功率分配P总=P1+P2+P3+P总=P1+P2+P3+
4.高中二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要点 篇四
交变电流
1.电压瞬时值e=Emsinωt电流瞬时值i=Imsinωt;
2.电动势峰值Em=nBSω=2BLv电流峰值Im=Em/R总
3.正弦式交变电流有效值:E=Em/1/2;U=Um/1/2;I=Im/1/2
4.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的电压与电流及功率关系
U1/U2=n1/n2;I1/I2=n2/n2;P入=P出
5.在远距离输电中,使用高压输送电能可以降低电能在输电线上的损失损′=2R;〔见第二册P198〕;
6.公式1、2、3、4中物理量及单位:ω角频率;t:时间;n:线圈匝数;B:磁感强度;S:线圈的面积;U输出)电压;I:电流强度;P:功率。
5.高中二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要点 篇五
电磁感应
1.[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计算公式]
1)E=nΔΦ/Δt{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感应电动势,n:感应线圈匝数,ΔΦ/Δt:磁通量的变化率}
2)E=BLV垂{L:有效长度}
3)Em=nBSω{Em:感应电动势峰值}
4)E=BL2ω/2{ω:角速度,V:速度}
2.磁通量Φ=BS{Φ:磁通量,B: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S:正对面积}
3.感应电动势的正负极可借助感应电流方向断定{电源内部的电流方向:由负极流向正极}
4.自感电动势E自=nΔΦ/Δt=LΔI/Δt{L:自感系数,ΔI:变化电流,?t:所用时间,ΔI/Δt:自感电流变化率}
6.高中二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要点 篇六
安培定则:
1、通电直导线的磁感线:用右手握住通电导线,让伸直的大拇指所指方向跟电流方向一致,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感线的环绕方向;
2、环形电流的磁感线:让右手弯曲的四指和环形电流方向一致,伸直的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环形导线中心轴上磁感线的方向;
3、通电螺旋管的磁场:用右手握住螺旋管,让弯曲的四指方向和电流方向一致,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螺旋管内部磁感线的方向;
7.高中二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要点 篇七
电荷的基本性质:能吸引轻小物体;
电荷间相互用途规律: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三种起电办法:
①摩擦起电: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一些束缚得不紧的.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于是原来电中性的物体因为得到电子而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则带正电。
②感应起电:借助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
③接触起电:一个物体带电时,电荷之间会相互排斥,假如接触另一个导体,电荷会转移到这个导体上,使物体带电。
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维持不变。
元电荷:小电荷量就是电子所带的电荷量,这个小的电荷量叫做元电荷。
7.高中二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要点 篇七
三种产生电荷的方法:
1、摩擦起电:
正点荷: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
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
实质:电子从一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
2、接触起电:
实质:电荷从一物体移到另一物体;
两个一模一样的物体相互接触后电荷平分;
电荷的中和:等量的异种电荷相互接触,电荷相合抵消而对外不显电性,这种现象叫电荷的中和;
3、感应起电: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
电荷的基本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实质:使导体的电荷从一部分移到另一部分;
感应起电时,导体离电荷近的一端带异种电荷,远端带同种电荷;
9.高中二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要点 篇九
磁场
1.磁感应强度是用来表示磁场的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单位T),1T=1N/Am
2.安培力F=BIL;{B:磁感应强度,F:安培力,I:电流强度,L:导线长度}
3.洛仑兹力f=qVB;质谱仪〔见第二册P155〕{f:洛仑兹力,q:带电粒子电量,V:带电粒子速度}
4.在重力忽视不计的状况下,带电粒子进入磁场的运动状况:
带电粒子沿平行磁场方向进入磁场:不受洛仑兹力有哪些用途,做匀速直线运动V=V0
带电粒子沿垂直磁场方向进入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规律如下
F向=f洛=mV2/r=mω2r=mr2=qVB;r=mV/qB;T=2πm/qB;
运动周期与圆周运动的半径和线速度无关,洛仑兹力对带电粒子不做功;
解题重点:画轨迹、找圆心、定半径、圆心角。
10.高中二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要点 篇十
静电场
1.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2.库仑定律:F=kQ1Q2/r2{F:点电荷间有哪些用途力,k:静电=9.0×109Nm2/C2,Q1、Q2:两点电荷的,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用途力与反用途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电场强度:E=F/q{E:电场强度,是矢量,q:检验电荷的电量}
4.真空点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2{r:源电荷到该地方的距离,Q:源电荷的电量}
5.匀强电场的场强E=UAB/d{UAB:AB两点间的电压,d:AB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
6.电场力:F=qE{F:电场力,q:遭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E:电场强度}
7.电势与电势差:UAB=φA-φB,UAB=WAB/q=-ΔEAB/q
8.电场力做功:WAB=qUAB=Eqd{WAB:带电体由A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q:带电量,UAB: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E:匀强电场强度,d: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
9.电势能:EA=qφA{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q:电量,φA:A点的电势}
10.电势能的变化ΔEAB=EB-EA{带电体在电场中从A地方到B地方时电势能的差值}
11.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ΔEAB=-WAB=-qUAB
12.电容C=Q/U{C:电容,Q:电量,U:电压}
1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εS/4πk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