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年级物理教材设计五篇

点击数:711 | 发布时间:2024-11-30 | 来源:www.qniki.com

    高中一年级新生要作好充分思想筹备,以自信、宽容的心态,尽快融入集体,适应新同学、适应新校园环境、适应与初中迥异的纪律规范。记住:是你主动地适应环境,而不是环境适应你。由于你走向社会参加工作也得适应社会。以下内容是智学网为你收拾的《高中一年级物理教材设计五篇》,期望你不负时光,努力向前,加油!

    1.高中一年级物理教材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什么是曲线运动;

    2、了解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是如何确定的;

    3、了解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重点:

    1、什么是曲线运动

    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方向的确定

    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难题: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

    前边几章大家研究了直线运动,下边同学们考虑两个问题:

    1、什么是直线运动?

    2、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

    在实质日常,常见发生的是曲线运动,那样什么是曲线运动?本节课大家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2、新课教学

    1、曲线运动

    几种物体所做的运动

    a:导弹所做的运动;汽车转弯时所做的运动;人造卫星绕地球的运动;

    b:概括得到:物体的运动轨迹是曲线。

    提问:上述运动和曲线运动除去轨迹不同外,还的不同之处呢?

    对比小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和弯道上行驶的状况。

    学生总结得到:曲线运动中速度方向是时刻改变的。

    过渡:如何确订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的速度方向呢?

    2: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

    情景:

    a:在砂轮上磨XX时,XX与砂轮接触处有火星沿砂轮的切线方向飞出;

    b:撑开的携带水的伞绕伞柄旋转,伞面上的水滴沿伞边各点所划圆周的切线方向飞出。

    剖析总结得到: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的方向是在曲线的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推理:

    a:只须速度的大小、方向的一个或两个同时变化,就表示速度矢量发生了变化。

    b:因为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方向时刻改变,所以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

    过渡:那样物体在哪些条件下才做曲线运动呢?

    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一个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的钢珠,假如从旁给它施加一个侧向力,它的运动方向就会改变,不断给钢珠施加侧向力,或者在钢珠运动的路线旁放一块磁铁,钢珠就偏离原来的方向而做曲线运动。

    察看完模拟实验后,学生做实验。

    剖析总结得到:当物体所受的合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时,物体就做曲线运动。

    学生举例说明:物体为何做曲线运动。

    用牛顿第二定律剖析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当合力的方向与物体的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时,产生的加速度也在这条直线上,物体就做直线运动。

    假如合力的方向跟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时,产生的加速度就和速度成一夹角,这个时候,合力就不但可以改变速度的大小,而且可以改变速度的方向,物体就做曲线运动。

    3、巩固练习:

    4、小结

    1、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曲线运动。

    2、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是时刻改变的,质点在某一点的瞬时速度的方向在曲线的这一点的切线上。

    3、当合外力F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有一夹角a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5、作业:<创新设计>曲线运动课后训练

    2.高中一年级物理教材设计

    常识目的

    1、知道形变的定义,知道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

    2、可以正确判断弹力的有无和弹力的方向,正确画出物体遭到的弹力.

    3、学会运用胡克定律计算弹簧弹力的办法.

    能力目的

    1、可以运用二力平衡条件确定弹力的大小.

    2、针对实质问题确定弹力的大小方向,提升判断剖析能力.

    教学建议

    1、入门知识技能:

    、基本定义:

    1、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因为要回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领会产生力有哪些用途,这种力叫做弹力.

    2、弹性限度:假如形变超越肯定限度,物体的形状将不可以完全恢复,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

    3、弹力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

    4、形变有拉伸形变、弯曲形变、和扭转形变.

    、基本技能:

    1、应用胡克定律求解弹簧等的产生弹力的大小.

    2、依据不同接触面或点画出弹力的图示.

    2、重点难题剖析:

    1、弹力是物体发生形变后产生的,知道弹力产生是什么原因、方向的判断和大小的确定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2、弹力的有无和弹力方向的判断是教学初中生比较难学会的要点.

    3.高中一年级物理教材设计


    [教学需要]

    1、力的示意图

    2、力的分类

    [重点难题]

    1、力的分类

    [教学需要]

    1、力的示意图:

    用有向线段表示力的方向和用途点的图,叫做力的示意图。

    2、力的分类

    ①按力的性质分--重力、摩擦力;弹力、电场力、磁场力、分子力等

    ②按力的成效分--引力、斥力;重压、支持力、浮力、动力、阻力、拉力等

    [巩固训练]

    把下列的力按“性质力”和“成效力”进行分类

    弹力、重力、动力、摩擦力、磁力、阻力、重压、支持力、拉力、斥力、引力。

    4.高中一年级物理教材设计


    1、教学目的

    1、常识与技能目的

    了解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能正确用弹簧测力计

    了解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2、过程和办法目的

    通过察看和实验知道弹簧测力计的结构

    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与弹簧测力计的用法,学会弹簧测力计怎么使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的

    通过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爱动手工脑的好习惯

    2、重点难题

    重点:什么是弹力,正确用弹簧测力计。

    难题: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原理。

    3、教学办法:探究实验法,对比法。

    4、教学仪器:直尺,橡皮筋,橡皮泥,纸,弹簧测力计

    5、教学过程

    弹力

    1、弹性和塑性

    学生实验,注意察看所发生的现象:

    将一把直尺的两端分别靠在书上,轻压使它发生形变,体验手感,撤去重压,直尺恢复原状;

    取一条橡皮筋,把橡皮筋拉长,体验手感,放手后,橡皮筋会恢复原来的长度。

    取一块橡皮泥,用手捏,使其变形,手放开,橡皮泥维持变形后的形状。

    取一张纸,将纸揉成一团再展开,纸不会恢复原来形状。

    让学生交流实验察看到的现象上,并对这类实验现象进行分类,说明按什么分类,并需要各类再举些类似的例子。

    直尺、橡皮筋等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质叫做弹性;橡皮泥、纸等变形后不可以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质叫做塑性。

    2、弹力

    大家在压尺子、拉橡皮筋时,感觉到它们对于有力有哪些用途,这种力在物理学上叫做弹力。

    弹力是物体因为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也是一种非常容易见到的力。并且任何物体只须发生弹性形变就必然会产生弹力。而日常常常遇见的支持物的重压、绳的拉力等,实质上都是弹力。

    3、弹性限度

    弹簧的弹性有肯定的限度,超越了这个限度就不完全复原了。用弹簧时不可以超越它弹性限度,不然会使弹簧损毁。

    弹簧测力计

    1、测量原理

    它是依据弹簧遭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这个道理制作的。

    2、让学生自己总结用弹簧测力计的办法和需要注意的地方。

    用测力计需要注意下面什么时间:

    所测的力不可以大于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毁测力计

    用前,假如测力计的指针没指在零点,那样应该调节指针的地方使其指在零点

    明确分度值: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每一大格表示多少N,每一小格表示多少N

    把挂钩轻轻拉动几下,看看是不是灵活。

    5、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用。

    课堂小结:

    1、什么是弹性?什么是塑性?什么是弹力?

    2、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原理

    3、弹簧测力计怎么使用。

    5.高中一年级物理教材设计


    学习计划:

    1.了解滑动摩擦产生的条件,会正确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2.会用公式F=μFN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了解影响动摩擦因数的大小原因。

    3.了解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能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与大小和方向。

    4.理解静摩擦力。能依据二力平衡条件确定静摩擦力的大小。

    学习重点:

    1.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并会用F摩=μFN解决具体问题。

    2.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静摩擦力的定义。

    学习难题:

    1.正重压FN的确定。

    2.静摩擦力的有无、大小的断定。

    主要内容:

    1、摩擦力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滑动时,或者在另一个物体上有滑动的趋势时大家会感到它们之间有相互妨碍有哪些用途,这就是摩擦,这样的情况下产生力大家就称为摩擦力。固体、液体、气体的接触面上都会有摩擦用途。

    2、滑动摩擦力

    1.产生: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发生相对滑动时,另一个物体妨碍它相对滑动的力称为滑动摩擦力。

    2.产生条件:相互接触、相互挤压、相对运动、表面粗糙。

    ①两个物体直接接触、相互挤压有弹力产生。

    摩擦力与弹力一样属接触用途力,但两个物体直接接触并不挤压就不会出现摩擦力。挤压的成效是有重压产生。重压就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用途力,也叫正重压,重压属弹力,可依上一节有关弹力的常识判断有无重压产生。

    ②接触面粗糙。当一个物体沿另一物体表面滑动时,接触面粗糙,各凹凸不平的部分互相啮合,形成妨碍相对运动的力,即为摩擦力。凡题中写明“接触面光滑”、“光滑小球”等,统统不考虑摩擦力。

    ③接触面上发生相对运动。

    特别注意:“相对运动”与“物体运动”不是同一定义,“相对运动”是指受力物体相对于施力物体的地方发生了改变;而“物体的运动”一般指物体相对地面的地方发生了改变。

    3.方向:总与接触面相切,且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这里的“相对”是指相互接触发生摩擦的物体,而不是相对别的物体。滑动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的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但并不是肯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4.大小:与重压成正比F=μFN

    ①重压FN与重力G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力,它们在大小上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也可以毫无关系,用力将物块压在竖直墙上且让物块沿墙面下滑,物块与墙面间的重压就与物块重力无关,不要一提到重压,就联想到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觉得物体对支承面的重压的大小肯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②μ是比率常数,称为动摩擦因数,没单位,只有大小,数值与相互接触的______、接触面的______程度有关。在一般情况下,μ<1。

    ③计算公式表明: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只由μ和FN一同决定,跟物体的运动状况、接触面的大小等无关。

    5.滑动摩擦力有哪些用途点: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的受力物体上。

    问题:1.相对运动和运动的不同之处?请举例说明。

    2.重压FN的值肯定等于物体的重力吗?请举例说明。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有关吗?

    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间相对运动的速度有关吗?

    3、静摩擦力

    1.产生:两个物体满足产生摩擦力的条件,有相对运动趋势时,物体间所产生的妨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静摩擦力。

    2.产生条件:

    ①两物体直接接触、相互挤压有弹力产生;

    ②接触面粗糙;

    ③两物体维持相对静止但有相对运动趋势。

    所谓“相对运动趋势”,就是说假设没静摩擦力的存在,物体间就会发生相对运动。譬如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就是因为有静摩擦力存在;假如接触面光滑.没静摩擦力,则因为重力有哪些用途,物领会沿斜面下滑。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考试人事网(https://www.bzgdwl.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考试人事网微博

  • 中国考试人事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