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帮助临床大夫知道抗生素的药物不好的反应,促进临床合理用抗生素药物,保证病人用药安全、有效、合理。办法 复习文献资料,从过敏反应、毒性反应、特异性反应、二重感染、联适用药引起或加重不好的反应等几个方面,综述抗生素的药物不好的反应及临床风险。结果 抗生素的药物不好的反应可以预防和控制,应看重病人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结论 抗生素的药物不好的反应应引起临床大夫的高度看重。
抗生素;不好的反应
药物的不好的反应是临床用药中的容易见到现象。它不只指药物的不良反应,还包含药物的毒性、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继发性反应等[1]。抗菌药物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类用药,包含抗生素类、抗真菌类、抗结核类及具备抗菌用途的中药制剂类。其中以抗生素类在临床用的品种和数目最多。现在临床常用抗生素品种有100多种。抗生素挽救了无数生命,但其在临床应用也引发了一些不好的反应[2]。抗生素药物不好的反应的临床风险后果是紧急的。在用药后数秒钟至数小时乃至停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均可发生不好的反应。容易见到的有过敏性休克、固定型药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性反应、胃肠道反应、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紧急的甚至会引起病人死亡[3]。因此,加大临床用药过程中的监督和合理用抗生素对降低临床不好的反应的发生具备特别要紧的意义[4]。
1 过敏反应
抗生素引起的过敏反应最为容易见到[5],重要原因是药品中可能存在的杂质与氧化、分解、聚合、降解产物在体内有哪些用途,或病人自己的个体差异。发生过敏反应的病人多有变态反应成人两性疾病,少数为特异高敏体质。
1.1 过敏性休克 此类反应属Ⅰ型变态反应,所有些给药渠道均可引起。如: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等可引起此类反应,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类之间还可发生交叉过敏反应。因此,在用此类药物前必须要先做皮试。
1.2 溶血性贫血 是Ⅱ型变态反应,其表现为各种血细胞降低。如:头孢噻吩和氯霉素可引起血小板降低,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可引起溶血性贫血。
1.3 血清病、药物热 是Ⅲ型变态反应,症状为给药第7~14天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关节痛伴关节周围水肿及发热、胃肠道黏膜溃疡和肠局部坏死。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林可霉素和链霉素均可引起以上反应。头孢菌素类、氯霉素等抗菌药物还可引起药物热。
1.4 过敏反应 这是一类是Ⅳ型变态反应的过敏反应。如:常常接触链霉素或青霉素,常在3~12个月内发生。
1.5 未分型的过敏反应 有皮疹(容易见到为荨麻疹)[6]、血管神经性水肿、日光性皮炎、红皮病、固定性红斑、多形性渗出性红斑、重症大疱型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多见于青霉素类、四环素类、链霉素、林可霉素等;内脏病变,包含急慢性间质性肺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肝炎、弥漫性过敏性肾炎,容易见到于青霉素类、链霉素等。复方新诺明还可引起紧急的剥脱性皮炎。
2 毒性反应
抗生素药物的毒性反应是药物对人体各器官或组织的直接损害,导致机体生理及生化机能的病理变化,一般与给药剂量及持续时间有关。
2.1 对神经系统的毒性 如:青霉素G、氨苄西林等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紧急者可出现癫痫样发作。青霉素和四环素可引起精神障碍。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多粘菌素类和四环素可引起耳和前庭神经的毒性。链霉素、多粘霉素类、氯霉素、利福平、红霉素可导致眼部的调节适应功能障碍,发生视神经炎甚至视神经萎缩。
新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克拉霉素可引起精神系统不好的反应。另有报道,大环内酯类药物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可能降低突触前乙酰胆碱释放或加大了突触后受体抑制用途,可诱导肌无力危象。
2.2 肾脏毒性 很多抗生素均可引起肾脏的损害,如: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万古霉素。氨基糖苷类的最主要不好的反应是耳肾毒性。在肾功能不全病人中,第3代头孢菌素的半衰期均有不同程度延长,应引起临床大夫用药时的高度看重。
2.3 肝脏毒性[7] 如:两性霉素B和林可霉素可引起中毒性肝炎,大剂量四环素可引起浸润性重症肝炎,大环内酯类和苯唑青霉素引起胆汁淤滞性肝炎,头孢菌素中的头孢噻吩和头孢噻啶及青霉素中的苯唑西林、羧苄西林、氨苄西林等偶可引起转氨酶升高,链霉素、四环素和两性霉素B可引起肝细胞型黄疸。
2.4 对血液系统毒性 如:氯霉素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和中毒性粒细胞缺少症,大剂量用青霉素时偶可致凝血机制异常,第3代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哌酮、羟羧氧酰胺菌素等因为影响肠道菌群正常合成维生素K可引起出血反应。
2.5 免疫系统的毒性 如:两性霉素B、头孢噻吩、氯霉素、克林霉素和四环素[6]。对机体免疫系统和机制具备毒性用途。
2.6 胃肠道毒性 胃肠道的不好的反应较容易见到。可引起胃肠道反应的药物如:口服四环素类、青霉素类等,其中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类等药物即便注射给药,也可引起胃肠道反应。
2.7 心脏毒性 大剂量青霉素、氯霉素和链霉素可引起心脏毒性用途,两性霉素B对心肌有损害用途,林可霉素偶见致心律失常。
3 特异性反应
特异性反应是少数病人用药物后发生与药物用途完全不一样的反应。其反应与病人的遗传性酶系统的缺少有关。氯霉素和两性霉素B进入体内后,可经红细胞膜进入红细胞,使血红蛋白转变为变性血红蛋白,对于该酶系统正常者,用上述药物时无影响;但对于具备遗传性变性血红蛋白血症者,机体对上述药物的敏锐性增强,即便用小剂量药物,也可致使变性血红蛋白症。
4 二重感染
在正常状况下,人体表面和腔道黏膜表面有很多细菌及真菌寄生。因为它们的存在,使机体微生态系统在相互制约下维持平衡状况。当大剂量或长期用抗菌药物后,正常寄生敏锐菌被杀死,不敏锐菌和耐药菌增殖成为优势菌,外来菌也可乘机侵入,当这种菌为致病菌时,即可引起二重感染。容易见到二重感染的临床症状有消化道感染、肠炎、肺炎、尿路感染和败血症。
5 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适用时可引发或加重不好的反应[8]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多数状况下是需要联适用药的,如一些慢性病合并感染,手术预防用药,紧急感染时,伴器官反应症状,需要对症治疗等。因为药物的相互用途,可能引发或加重抗菌药物的不好的反应。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