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二年级变化的大背景,便是文理分科(或七选三)。在对每个学科都有了初步知道后,学生们需要对自己将来的进步科目有所选择、有所侧重。这可谓是学生们首次完全自己把握、风险未知的主动选择。智学网高中二年级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中二年级数学上册必学四要点》,帮你金榜题名!
1.高中二年级数学上册必学四要点
空间点、直线、平面的地方关系
公理1:假如一条直线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样这条直线是所有些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应用:判断直线是不是在平面内
用符号语言表示公理1:
公理2:假如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样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符号:平面α和β相交,交线是a,记作α∩β=a.
符号语言:
公理2有哪些用途:
它是断定两个平面相交的办法.
它说明两个平面的交线与两个平面公共点之间的关系:交线过公共点.
它可以判断点在直线上,即证若干个点共线的要紧依据.
公理3: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一直线和直线外一点确定一平面;两相交直线确定一平面;两平行直线确定一平面.
公理3及其推论用途:它是空间内确定平面的依据它是证明平面重合的依据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高中二年级数学上册必学四要点
复数的定义:
形如a+bi的数叫复数,其中i叫做虚数单位。全体复数所成的集合叫做复数集,用字母C表示。
复数的表示:
复数一般用字母z表示,即z=a+bi,这一表示形式叫做复数的代数形式,其中a叫复数的实部,b叫复数的虚部。
复数的几何意义:
复平面、实轴、虚轴:
点Z的横坐标是a,纵坐标是b,复数z=a+bi可用点Z表示,这个打造了直角坐标系来表示复数的平面叫做复平面,x轴叫做实轴,y轴叫做虚轴。显然,实轴上的点都表示实数,除原点外,虚轴上的点都表示纯虚数
复数的几何意义:复数集C和复平面内所有些点所成的集合是一一对应关系,即
这是由于,每个复数有复平面内惟一的一个点和它对应;反过来,复平面内的每个点,有惟一的一个复数和它对应。
这就是复数的一种几何意义,也就是复数的另一种表示办法,即几何表示办法。
复数的模:
复数z=a+bi在复平面上对应的点Z到原点的距离叫复数的模,记为|Z|,即|Z|=
虚数单位i:
它的平方等于-1,即i2=-1;
实数可以与它进行四则运算,进行四则运算时,原有加、乘运算律仍然成立
i与-1的关系:i就是-1的一个平方根,即方程x2=-1的一个根,方程x2=-1的另一个根是-i。
i的周期性:i4n+1=i,i4n+2=-1,i4n+3=-i,i4n=1。
复数模的性质:
复数与实数、虚数、纯虚数及0的关系:
对于复数a+bi,当且仅当b=0时,复数a+bi是实数a;当b≠0时,复数z=a+bi叫做虚数;当a=0且b≠0时,z=bi叫做纯虚数;当且仅当a=b=0时,z就是实数0。
3.高中二年级数学上册必学四要点
a=a,a为公差为r的等差数列
通项公式:
a=a+r=a+2r=...=a[n-]+r=a+r=a+r.
可用总结法证明。
n=1时,a=a+r=a。成立。
假设n=k时,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成立。a=a+r
则,n=k+1时,a=a+r=a+r+r=a+[-1]r.
通项公式也成立。
因此,由总结法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正确的。
求和公式:
S=a+a+...+a
=a++...+[a+r]
=na+r[1+2+...+]
=na+nr/2
同样,可用总结法证明求和公式。
a=a,a为公比为r的等比数列
通项公式:
a=ar=ar^2=...=a[n-]r^=ar^=ar^.
可用总结法证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求和公式:
S=a+a+...+a
=a+ar+...+ar^
=a[1+r+...+r^]
r不等于1时,
S=a[1-r^n]/[1-r]
r=1时,
S=na.
同样,可用总结法证明求和公式。
4.高中二年级数学上册必学四要点
1.任意角
角的分类:
①按旋转方向不同分为正角、负角、零角.
②按终边地方不同分为象限角和轴线角.
终边相同的角:
终边与角相同的角可写成+k360.
弧度制:
①1弧度的角:把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的角.
②规定:正角的弧度数为正数,负角的弧度数为负数,零角的弧度数为零,||=,l是以角作为圆心角时所对圆弧的长,r为半径.
③用弧度做单位来度量角的规范叫做弧度制.比值与所取的r的大小无关,仅与角的大小有关.
④弧度与角度的换算:360弧度;180弧度.
⑤弧长公式:l=||r,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lr=||r2.
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概念:
设是一个任意角,角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那样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分别是:sin=y,cosplay=x,tan=,它们都是以角为自变量,以单位圆上点的坐标或坐标的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
三角函数在各象限内的符号口诀是: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四余弦.
3.三角函数线
设角的顶点在坐标原点,始边与x轴非负半轴重合,终边与单位圆相交于点p,过p作pm垂直于x轴于m.由三角函数的概念知,点p的坐标为,即p,其中cosplay=om,sin=mp,单位圆与x轴的正半轴交于点a,单位圆在a点的切线与的终边或其反向延长线相交于点t,则tan=at.大家把有向线段om、mp、at叫做的余弦线、正弦线、正切线.
5.高中二年级数学上册必学四要点
1、掌握三视图的剖析:
2、斜二测画法应注意的地方:
在已知图形中取互相垂直的轴Ox、Oy。画直观图时,把它画成对应轴o'x'、o'y'、使∠x'o'y'=45°;
平行于x轴的线段长不变,平行于y轴的线段长减半.
直观图中的45度原图中就是90度,直观图中的90度原图肯定不是90度.
3、表面积与体积公式:
⑴柱体:①表面积:S=S侧+2S底;②侧面积:S侧=;③体积:V=S底h
⑵锥体:①表面积:S=S侧+S底;②侧面积:S侧=;③体积:V=S底h:
⑶台体:①表面积:S=S侧+S上底S下底②侧面积:S侧=
⑷球体:①表面积:S=;②体积:V=
4、地方关系的证明:注意立体几何证明的书写
直线与平面平行:①线线平行线面平行;②面面平行线面平行。
平面与平面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
垂直问题: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核心是线面垂直:垂直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
5、求角:
⑴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法:平移法:平移直线,架构三角形;
⑵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直线与射影所成的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