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二年级历史学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测试题

点击数:460 | 发布时间:2025-03-28 | 来源:www.abbwa.com

    1、选择题

    1. 周武王灭商,周公东征后,进行了相当规模的封邦建国的活动。武王之弟受封于今河南淇县一带,镇抚殷遗民;周公之子受封于今山东曲阜一带,作为周王朝控制东方的重镇……上述材料说明这类诸侯国

    ①是周王朝派人打造的地方政权 ②初具备驻防守控的目的

    A.①②都正确 B.①正确②错误 C.①②都错误 D.①错误②正确

    2.巴黎公社在实践上体现了《共产党宣言》中

    A.资本主义势必被共产主义所取代的理论 B.暴力*资产阶级统治的理论

    C.“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 D.资本主义规范已不适应生产力进步的理论

    3.俄国1861年的改革,保留了很多的封建残余。下列事件与消除这类封建残余直接有关的有

    ①2月革命 ②打造苏联模式 ③颁布《和平法令》 ④颁布《土地法令》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4.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全球化进入了新的进步阶段,但有人却称此时的全球化其实只不过“半球化”,其缘由在于

    A.南北对话没获得实质性进展 B.两极格局下美苏两大阵营对峙

    C.南北半球经济进步悬殊 D.宗教矛盾阻断东西方经济交流

    5.一位学者觉得:“除去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规范以外,已找 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存活能力的其他体系”。并觉得:“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 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与品味微妙的买家需要之满足。”上述说法应出现于

    A.光荣革命成功时 B.10月革命成功时 C.两极格局确立时 D.苏联解体时

    6.冯天瑜主编的《中华文化史》中提出,中华 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春秋战国学派中,体现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的分别有

    A.墨家、儒家 B.法家、道家 C.儒家、法家 D.道家、儒家

    7.19世纪中期以前,西方的科学家觉得宇宙中有一种物质是弥漫在世界上,无所不在的。受其影响,19世纪90年代,谭嗣同写作了《仁学》,把仁作为世界的本质,说仁统万物,仁统宇宙,仁就是世界的本体。这样来看,维新派思想的突出特征是

    A.照搬西方思想学说 B.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相融合

    C.固守儒家传统思想 D.全方位接纳西方自然科学成就

    8.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写道“说明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之后,河南洛阳嵩县的绿林好汉们议论开了,有些人说:‘先杀洛阳知府,再杀河南巡抚,赶走北京皇帝,孙文坐了天下,大家都要当官,无人敢说大家是土匪啦!’”这样来看,基层同盟会员宣传三民主义的突出重点和弱点分别是

    A.民族主义,民权主义 B.民权主义,民族主义

    C.民族主义,民生主义 D.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9.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可以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营运管理之,使私有资本规范不可以操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

    A.看重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 B.扩张国营经济,进步民族产业

    C.倡导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D.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角逐

    10.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历史的新纪元。1992牢,邓小平南万谈话拨云见日、扬清激浊, 第三把中国的思想解放推向高潮,也牵出了一个“东方风来满眼春的新局面”。其中的“新局面”是指

    A.启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开放大连等沿海港口城市

    C.进步农村乡镇企业 D.打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1一位参加和会的代表说:“大家初来巴黎时,对马上打造的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愈加纠缠不清。”他所说的“新秩序”指

    A维也纳体系 B华盛顿体系 C凡尔赛体系 D雅尔塔体系

    12 .1920年,美国参议 院共和党人亨利洛奇说:“不可以为了维护世界和平而削弱自己,不可以使大家的主权从是别的国家……大家需要第一考虑到美国。”这段话反映了美国

    A对威尔逊总统“十四点和平纲领”的支持

    B对苏维埃俄国新生政权发动军事围攻

    C在华盛顿会议上限制日本在远东的扩张

    D对英法操纵国联不满,拒绝参加国联

    13.英国殖民大臣丘吉尔觉得:“假如把大家的海上政策打造在同日本联合起来反对美国的基础上,那样非常难想象还有比这更糟糕的政策了。”对这一看法理解正确的是

    A倡导保持英日同盟 B倡导同美国结盟

    C对英日同盟持反对态度 D倡导英、美、日三国结盟

    14.有一种看法觉得,粗看第世界大战后的全球,它显示出的变化相当少,欧洲的霸权比大战前更完整。但事实上,从全球史观来看,第世界大战的主要意义恰恰在于它开始了对欧洲霸权的削弱。下列历史史实可以作为材料中“粗看一战后欧洲的霸权比大战前更完整”的主要依据是

    A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主要确立了列强在欧洲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B国际网盟由英法操纵

    C欧洲的帝国主义阵营愈加巩固

    D欧洲的国外殖民体系进一步扩大

    15.有人说:“把纳粹的*加在自己身上的是德国人自己。”此语依据的史实是

    A纳粹党通过议会选举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B纳粹党的对外政策得到德国人的常见支持

    C迫害*人迎合了大部分德国人的心理

    D法西斯主义给德国人带来了实质利益

    16、《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 级在历过去起过菲常革命有哪些用途”,其中包含:“使生产工具,从而使生产关系,从而使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革命化”;“发展了世界市场。使所有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郡成为世界性的了”;“使乡村从是城市” ;“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是文明国家”,等等,得出这类结论所依据的事实包含:①资本原始积累 ②资产阶级革命 ③国外扩张 ④工业革命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7.中共实行民族平等政策突出的表现是

    A.在少数民族自治区区域进行民主改革B.看重民族间的团结和互帮互助

    C.实行民族地区自治D.努力促进各民族一同兴盛

    18.邓小平说“要达成统一,就要有个适合方法,所以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是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共识后,可以正式宣布。”对这段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谈判是国共两党的平等谈判B.统一后国共两党要继续合作

    C.国民党不以地方代表 的身份参加会谈 D.统一后与中央地位平等

    19.国内能恢复对香港、澳门主权的各种原因中,主要的是

    A.新中国已经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 B.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一同心愿

    C.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增 D.“一国两制”构想为有关各方同意

    20、下列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通过的国际文件,中国政府代表参加签字的有

    ①《联合国家宣言》 ②《开罗宣言》 ③《雅尔塔协定》 ④《波茨坦通知》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21.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1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倡导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行专制统治

    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中二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考试试题-2

    22.晚清一位人士曾大声疾呼:“何以立国?曰富。何以制夷?曰强。何以致富强?曰在治人。人不自治,治之以法。”对材料中“治之以法”适合的理解是

    A.推

    翻君主政体 B.废除不平等条款 C.改革科举规范 D.变革政治规范

    23.孙中山先生从年轻人年代就关心 植树造林,大力倡导“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这一理想贯彻于他一生的言行中。在他去世后,大家秉承他的遗志,拟订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一改过去以清明节为植树节的规范。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主要体现了

    A.民本思想 B.民族主义思想 C.民权主义思想 D.民生主义思想

    25.英国广播公司进行网上投票,评选世界近1000年以来伟大的思想家,结果马克思后胜出。来自挪威的投票者科里森说:“马克思启蒙了数以千计争取自由正义的人民,他是现代政治思想之父。”这位投票者说:“他是现代政治思想之父”是由于马克思

    A.改造空想社会主义 B.发表《共产党宣言》

    C.赞扬巴黎公社革命 D.指导 第一国际的工作

    26.尼克松说:“对于苏联来讲,大的危险之一,就是他们的思想和大家的思想之间的接触。这种接触……播下不满的种子,这类种子有朝1日将结出和平演变之果。”“不满的种子”不包含

    A.一党执政 B.人民生活质量提升缓慢

    C.国际地位不高 D.思想高度统一

    27.《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穷乡山陬,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勤有余布,亦兼鬻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这反映出当时登州

    ①自然经济解体 ②家庭手工业进步 ③产品经济进步 ④出现经济地区分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8.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鼓励的行为有

    A.资本家改变工人待遇B.外国人到美国就业

    C.老百姓把钱存在家 D.农场主扩大生产规模

    29.何顺果在《美国的崛起及其动力》对美国崛起的过程及特点进行剖析,如1607-1789年是“奠基和立国”。据此判断,与1930~1945年对应的是

    A.扩张与起飞 B.重建与发达

    C.危机与调整 D.称霸与冷战

    30.英国某史学家说20世纪的某一时期:“世界各地所有些人都在认真的考虑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规范或许会失败和不再起用途的可能 性。”作者的言论大概反映的是

    A.30年代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 B.50年代社会主义阵营终形成

    C.70年代滞胀现象困扰欧美各国 D.80年代福利国家规范弊病丛生

    2、非选择题

    3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常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因考虑到“ 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遂于是年9月“置四辅官”。需要他们“宜体朕怀,心常格神,行常履道,位理赞化,以安生民”。 ——魏千志《明清史概论》

    材料二 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势力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 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臣备员六年,百凡皆奉圣断,分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者,分毫不敢与闻。 ——《明神宗实录》

    材料三 “光荣革命”后的一段时间里,国王仍能独立行使行政权。……此时的君主立宪政体仍显粗糙。……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来自德意志,不谙英国事务,极少出席内阁会议。时间一长,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便也成了惯例。而且,从1714年之后,乔治一世再也没否决过内阁会议的决定,事实上舍弃了对行政权的控制。这祥,内阁会议先就莱事作出决定,然后提交国王认同。这样,一个对议会负责的内阁政府形成了。 ——《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源》 请回答:

    据材料1、三,剖析中英两国内阁制形成是什么原因。

    据材料2、三,比较明朝内阁与英国内 阁的不同 之处。

    据上述材料和所学常识,剖析中、英两国内阁规范对本国历史进步产生的主要影响。

    32.看四大文明古国分布图,按需要完成以下题目

    四大文明古国分布图

    在图中横线上填出四大文明古国的代表字母

    这类文明古国的有什么文明收获?

    古时候东西方文明的碰撞就是各区域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过程,主要交流方法有哪两种? 请举一例文明交往的例子。

    33.城市和商业的进步反映人类社会的进步,是一个社会进步显著的标志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北宋首都开封的商业街区别布和长安、洛阳明显不同,不再限定在“坊市”之内,而是分布在全城……。“每买卖,动即千万,骇人闻见”。……城区有通宵营业的地方,形成夜市和晓市,如州桥夜市。……城市还有一种瓦子,集中着各种杂技、游艺、茶馆、酒馆,这种瓦子全城有五六处。开封城食肆、餐厅很多,全城有大餐厅72处,更多的是招待客商的邸店……。市场的对面有公署,署内驻有朝廷任命的官吏,负责解决发生的各种争执……。

    材料二 明清时期 ,江南区域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产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吴民生齿繁,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南京“织机逾百张”,繁阜喧盛。

    ——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学Ⅱ

    材料三 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来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中国大陆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因之壅滞不可以出口……今闽省向销之江浙棉布及洋货等物,因被英夷所占,不克畅销,纵使竭力招徕,而全省之一隅之地,民间服用无多,又不克转鬻他省.揆之事势,断不可以使华夷两货,并用兼行,是即有愿往江浙等省贩货之人,而销既不多,必然裹足;况目前商俱疲乏,更属招之不前。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

    材料四 西方史学家觉得,共产主义在东欧的消失、苏联的解体与中国日益转向市场经济,在事实上表明共产主义模式的常见性的萎缩。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请回答:

    依据材料一的描述总结北宋城市商业兴盛的主要表现?

    依据材料二及所学常识剖析明清时期城市经济进步呈现出什么新特征?

    材料三反映了近代国内市场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从本质上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结合你对市场经济和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认识,驳斥材料四中作者的看法。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考试人事网(https://www.bzgdwl.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考试人事网微博

  • 中国考试人事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