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二年级历史必学三文学要点

点击数:769 | 发布时间:2024-12-23 | 来源:www.umucn.com

    由于高中二年级开始努力,所以前面的常识一定有肯定的欠缺,这就需要自己要拟定肯定的计划,更要比其他人付出更多的努力,相信付出的汗水不会白白流淌的,收成一直我们的。智学网高中二年级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中二年级历史必学三文学要点》,帮你金榜题名!

    高中二年级历史必学三文学要点


    1、李贽的离经叛道

    1、李贽离经叛道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

    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

    江南一带工商业者成为社会上不可忽略的力量。

    社会吏治腐败,*佞当道。

    李贽目睹了官场的污浊和道学家的伪善,不愿与他们同流,形成了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

    2、李贽的思想倡导: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更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他觉得是非标准根据年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他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不真实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2、明清时期的三大进步思想家

    1、黄宗羲的思想倡导:

    对君主专制规范进行猛烈抨击,尖锐地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影响:黄宗羲的政治倡导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规范,有极其要紧的意义,对将来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进用途。

    2、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

    倡导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著述《天下郡国利病书》。这部书记述了山川形势、物产风俗、民生利弊,有非常高的实用价值。

    影响:顾炎武以他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3、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思想来源:他继承了以前思想家的唯物思想,并加以进步。

    思想倡导:王夫之觉得世界是物质的,所有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在认识论方面,他觉得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所有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他还觉得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备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影响: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大家的思维办法,具备划年代的意义。

    4、进步思想家思想的积极意义:

    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进国内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高中二年级历史必学三文学要点

    1、理学兴起的背景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飞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

    ②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倡导,儒学吸收了佛、道精神,得到新的进步;

    ③到宋代,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融合儒、道、佛三家的新儒学体系,即理学。

    2、主要内容:

    程朱理学

    ①“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主宰万物;

    ②“理”体目前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③要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

    ④当人的私欲与天理发生冲突时,就要“存天理,灭人欲”

    王阳明的心学:明朝——王守仁

    ①王阳明把理学进步为“心学”

    ②王守仁“致良知”学说觉得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须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进一步进步了“仁”的思想,强调自我修养和奋发立志。

    3、宋明理学的评价

    ①压抑人性,抹杀生活自然欲求;

    ②看重主观意志力、崇尚气节强调社会责任感等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推动作用。

    高中二年级历史必学三文学要点

    (一)诗歌

    1、《诗经》:国内最早的诗歌总集:风雅颂;四言为主。

    楚辞:战国屈原新体诗歌《离骚》

    3、汉赋:司马相如

    4、唐诗:李白、杜甫、白居易

    (二)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三)元曲:元朝民族歧视,常用散曲抒发愁闷情怀。关汉卿《窦娥冤》

    (四)小说

    1、唐代:传奇《柳毅传》、《南柯太守传》

    2、宋代:话本

    3、明清时期兴盛缘由:产品经济的发达和市民阶层的崛起。

    代表作品:

    明:四大奇书、“三言二拍”;

    清:《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

    (五)戏曲

    1、原始—汉唐:傩舞

    2、唐:梨园

    3、两宋:南戏,形成完备的戏曲形式

    4、元代:杂剧

    5、明:昆曲: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

    4、清代:京剧,新的高峰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考试人事网(https://www.bzgdwl.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考试人事网微博

  • 中国考试人事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