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册要点汇总

点击数:689 | 发布时间:2025-02-28 | 来源:www.rengdiu.com

    高二有两大特征:1、教学进度快。一年要完成二年的课程。2、高中一年级的新鲜过了,距离高考考试尚远,容易玩的疯、走的远的时候。致使:心理上的迷茫期,学业上进的缓慢期,自我约束的松散期,易误入歧路,大浪淘沙的筛选期。因此,直面高中二年级的挑战,认清高中二年级,认清高中二年级的自己,认清高中二年级的任务,看上去意义十分重大而迫切。智学网高中二年级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二历册要点汇总》,期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危机笼罩下的*/2、自上而下的改革

    1、*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①政治:农民起义不断,社会矛盾尖锐;

    ②经济:农奴制妨碍*农业和资本主义工业的进步;

    ③军事:克里米亚战争失败暴露了农奴制的落后;

    ④思想:12月党人起义和新的常识分子群体变革思想的推进;

    ⑤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认识到惟有变革才能自救。

    2、代表人物: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

    3、《1861年2月19日宣言/二一九法令》、《农民改革法令》

    4、上层建筑的改革内容:

    ①政治体制:设立地方自治局;设立城市杜马和自治局;

    ②司法规范:A、废除过去的等级法院。打造统一的各级法院;B、实行公开诉讼程序,由陪审团参加审判;

    ③军事改革:A、实行常见义务兵役制;B、改革军事管理软件,15个军区直同意陆军部管理;C、更新军队设施,设立中等军事化管理学校。

    5、上层建筑改革的影响:①维护了贵族和地主阶级的利益;②为*资本主义进步开辟了道路;

    ③是*由封建君主*向资产阶级君主*转变的第一步。

    6、对下层建筑的改革内容:

    ①废除农奴制,农奴从法律上获得自由;

    ②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大小由地主确定,并需交纳高额赎金;

    ③打造村社,农民受地方政权控制。

    7、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8、改革的两面性:

    用途:①为*资本主义进步提供了很多自由劳动力;②使地主经济向资本主义生产方法演变。

    局限性:①保留了很多农奴制的残余,如沙皇*规范,地主土地占有制,农民地位底下;

    ②内部经济进步的不平衡性使其没从根本上摆脱腐朽和落后的面貌;

    ③形成了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富有侵略性和扩张性。

    1、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

    1、背景:

    ①封建领主经济瓦解,资本主义原因的成长;②社会矛盾激化。

    2、幕府——德川幕府/江户幕府

    3、表现:①森严的等级规范;②重农抑商的经济;③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

    4、要紧历史事件:大盐平八郎起义、黑船事件、“安政大狱”、倒幕运动。

    5、佩里叩关:1853年7月,江户湾的浦贺港,“萨斯奎汉那”号美国海军抵达日本。

    逼迫日本在神奈川与美国签订《日美亲善条款》:

    ①破除旧政治体制,加大中央集权,废藩置县;②废除封建身份规范;③派出了使节团考察欧美。

    2、殖产兴业:

    ①方针:创办官营企业——扶持私人资本主义企业。

    ②特征:政府扶持和保护大资本家。

    ③手段:官营企业——军事工业——模范工厂——劝业政策——便宜出售

    ④用途:为日本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日本掀起了工业革命的热潮,仅用30年时间,打造起完整工业体系,由农业国变为

    工业国。

    3、富国强兵:

    ①扶持军事工业,实行义务兵役制,打造常备军;②武士道教育:尚武、忠君;

    ③设立军事院校,培养军事人才;④打造近代警察制。

    影响:富国强兵政策使日本可以依赖自己的实力,渐渐废除不平等条款,摆脱民族危机,达成民族的自立自强。但,随

    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日本开始竭力推行军国主义,对亚洲邻国进行侵略扩张,成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

    4、文明开化:

    ①教育:A、改革教育内容;B、打造近代化教育体制C、原则:“和魂洋才”;

    ②思想:传播启蒙思想;③社会生活各方面:欧化运动。

    ☆5、明治维新成功是什么原因:

    ①内部条件:日本的封建*统治相对薄弱;

    ②筹备过程:倒幕派实力较强,有我们的武装;得到天皇和西南强藩的支持;

    ③内容:拟定和推行了全方面的、行之有效的手段;外部条件:日本有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

    6、明治维新有哪些用途:

    ①政治:废藩置县,打造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②国际地位: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的一员;

    ③经济:殖产兴业,进步资本主义经济,使日本从此走上了近代化道路,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日本飞速崛起;

    ④社会面貌:文明开化,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⑤对他国影响:为亚洲邻国提供了启迪和经验。

    ⑥局限性:A、在经济、政治上保留了很多的封建残余;B、飞速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给邻国及日本带来了重大灾难。

    3、飞速崛起的日本

    ①资本主义的进步②君主立宪制:1889年2月通过《大日本帝国宪法》

    ③踏上军国主义道路

    1、酝酿中的变革

    1、背景:

    ①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进步;②阶级基础: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③直接缘由:甲午中日战争失败,《马关条款》的签订,民族危机深化;

    ④思想基础:早期维新思潮兴起。

    2、早期维新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

    3、维新书刊:《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靠》——康有为《时务报》、《变法通议》——梁启超

    《国闻报》、《天演论》——严复《中外纪闻》——康梁

    4、王韬、郑观应的倡导:①经济思想:进步资本主义工商业;

    ②政治:倡导君主立宪制;③教育思想: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常识。

    5、公车上书——戊戌维新的序幕

    2、百日维新

    1、百日维新的直接缘由:1897年11月,德国悍然出兵强占胶州湾。

    2、百日维新开始的标志: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3、百日维新又称戊戌维新——中国,明治维新又称百年维新——日本。

    4、维新变法失败是什么原因:戊戌政变

    5、维新变法失败是什么原因:

    ①根本缘由:资产阶级维新派权势过于弱小,而封建顽固派权势过于强大;

    ②主观缘由:缺少坚强的组织领导,脱离广大群众,将期望寄托在没实权的皇帝身上;

    ③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④企图用和平、合法的方法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6、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7、性质: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8、百日维新的影响:

    ①政治: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具备爱国性;

    ②经济:有益于中国资本主义的进步;

    ③思想:是中国近代第思想解放运动,具备启蒙性;

    ④文化:有益于西方科技的传播,推进了近代文化和教育事业的进步。

    ⑤社会风俗:摒弃陈规旧俗,倡导文明的生活方法,引领年代新风。

    9、针对明治维新和戊戌维新比较两国变法区别?

    ①社会基础不同;②领导力量不同;③改革的阻力不同;④改革的内容不同;⑤改革的国际背景不同。

    10、结合所学执事,指出康有为的政治倡导与实践有什么差异,简析出现差异是什么原因。

    差异:倡导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实践允许臣民上书言事。缘由: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封建顽固权势过于强大。

    11、中心论点:变法要紧的在于变官制。实质内容: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

    12、系统地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是:严复

    13、梁启超觉得国家衰落的根源是以皇权为核心的封建官僚规范,其“民权论”的核心是以群术治群。

    14、19世纪末,维新思潮得以进步成为一场政治运动,重点是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起来。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考试人事网(https://www.bzgdwl.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考试人事网微博

  • 中国考试人事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