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总结成功的几大要点:正确的思想、不懈的行动、伟大的性格特点、娴熟的技能、天赐的机会、宝贵的健康。可见,想获得成功,不只要吃“苦中苦”,也要有关条件的配合支持,那些光了解吃苦的人,那些吃了不值得吃的苦的人,那些把吃苦当成解决所有问题秘籍的人,恐怕只能继续在“苦中苦”的怪圈里徘徊。智学网为大伙整理了《高中一年级化学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本站!
第Ⅰ卷
选择题
1.有关物质及其作用与功效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Al2O3②KAl212H2O③Fe2O3④NaHCO3⑤钠、钾、锶、钡等化合物⑥Na2O2
A.①④⑤⑥B.①②⑤⑥C.①③④⑤D.全部
A
考试知识点: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作用与功效。
2.下列物质中,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①Al②Al2O3③Ca2④Al3⑤Na2CO3⑥NaHCO3
A.①②⑤⑥B.①②③⑤C.①②④⑥D.②③④⑥
C
考试试题剖析: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Al、Al2O3、Al3、NaHCO3、NH4HCO3、2CO3、NH4HSO3、2SO3、NH4HS、2S等,因此C正确。
考试知识点: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3.纯碱和小苏打都是白色晶体,在日常都可以找到。若要在家里将它们区别开来,下面的办法中可行的是
A.分别放在炒锅中加热,察看是不是有残留物
B.分别用干净铁丝蘸取样品在煤气炉的火焰上灼烧,察看火焰颜色
C.将样品溶解,分别加入澄清石灰水,察看是不是有白色沉淀
D.在水杯中各盛相同水平的样品,分别加入等体积的白醋,察看反应的剧烈程度
D
考试试题剖析:纯碱是Na2CO3,小苏打是NaHCO3。纯碱和小苏打都是白色晶体,加热后还是白色的,没办法不同,A错;纯碱和小苏打的焰色反应颜色都是黄色,不可以不同,B错;纯碱和小苏打都都可以和澄清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不可以不同,C错;小苏打与醋酸反应比纯碱剧烈,可以不同,D对。
考试知识点:Na2CO3和NaHCO3的辨别。
4.若在能溶解氧化铝的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各组离子,可能很多共存的是
A.NH4+、NO3-、CO32-、Na+
B.NO3-、Ba2+、K+、Cl-
C.Al3+、Ba2+、Mg2+、HCO3-
D.NO3-、K+、SO32-、H+
B
考试知识点:离子共存。
5.把NaHCO3和Na2CO3.10H2O混合6.56克溶于水,制成100ml溶液,其中Na+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若将等水平的该混合物加热至恒重,所得固体水平为
A.2.65gB.3.91gC.5.3gD.4.23g
A
考试试题剖析:混合物加热至恒重,所得固体为碳酸钠,Na+的物质的量为0.5mol/L×0.1L=0.05mol,所以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为0.025mol,水平为2.65g,故A项正确。
考试知识点:本题考查水平守恒。
6.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铁与稀硫酸反应Fe+2H+==Fe3++H2↑
B.AlCl3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Al3++OH-==Al3↓
C.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CO32-+2H+==CO2↑+H2O
D.氢氧化铝与足量盐酸反应Al3+3H+==Al3++3H2O
D
考试知识点: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7.将某些化学常识用图像表示,可以收到直观、简明的成效。下列图象所表示的化学常识中,明显不正确的是
A
考试试题剖析:分散系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可分为溶液、胶体、浊液,当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该分散系为浊液,当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则该分散系为溶液,当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nm和100nm之间,则该分散系为胶体,A项图示中溶液与浊液错误,故A项错误;对于某电解质的溶液,稀释的倍数越大,则单位体积内离子数目越少,电荷数目越少,则溶液导电能力减弱,故B项正确;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第一发生反应:CO32—+H+=HCO3—,无气体产生,后发生反应:HCO3—+H+=H2O+CO2↑,产生气体,故C项正确;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Al3++3OH—=Al3↓,继续滴加:沉淀溶解:Al3+OH—=AlO2—+H2O,故D项正确;本题选A。
考试知识点:化学反应图像问题。
8.金属钠分别与下列溶液反应时,既有气体又有沉淀产生的是
A.HClB.NaClC.FeCl3D.Na2SO4
C
考试试题剖析:A中2Na+2HCl=2NaCl+H2↑,不符;金属Na与盐溶液反应时,先和水反应生成NaOH,溶质再和NaOH反应,NaCl和Na2SO4与NaOH不反应,BD项不符,3NaOH+FeCl3=Fe3↓+3NaCl,C项符合,选C。
考试知识点:考查Na的化学性质。
9.把适量的铁粉放入氯化铁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Fe2+和Fe3+的浓度恰好相等。则已反应的Fe3+和未反应的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B.2∶1C.2∶3D.3∶2
C
考试知识点: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转化。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别向Na2CO3和NaHCO3溶液中滴加澄清石灰水,都能生成白色沉淀
B.分别向FeCl2、FeCl3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溶液中都立即出现红褐色沉淀
C.等水平的Al分别与过量的NaOH、HCl溶液反应,NaOH溶液中放出的多
D.向等物质的量的Na2CO3和NaHCO3溶液中分别滴入足量的稀HC1,前者生成的CO2多
A
考试试题剖析:A、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能和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选A;B、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氯化亚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白色沉淀,后变成灰绿色,后变成红褐色,所以不选B;C、等水平的铝不管和氢氧化钠还是和盐酸反应生成等量的氢气,所以不选C;D、等物质的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等量的二氧化碳,不选D。
考试知识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11.下列反应,其产物的颜色按红色、红褐色、淡黄色、蓝色顺序排列的是
①金属钠在纯氧中燃烧②FeSO4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并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
③FeCl3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④无水硫酸铜放入医用酒精中
A.②③①④B.③②①④C.③①②④D.①②③④
B
考试试题剖析:①金属钠在纯氧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是淡黄色的;②FeSO4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生成白色的Fe2,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Fe2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Fe3,变为红褐色;③FeCl3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变成红色;④无水硫酸铜放入医用酒精中遇见酒精中的水变成蓝色;故选B
考试知识点:化学反应的现象。
12.下列关于Na2O2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浅黄色固体B.可用作供氧剂
C.与H2O反应时,H2O作还原剂D.与H2O反应时,放出热量
C
考试试题剖析: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C项错误。
考试知识点:过氧化钠的性质。
13.下列实验察看记录错误的是
A.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振荡,可察看到生成白色沉淀
B.氯化铁溶液加入过量的NaOH稀溶液,振荡,可察看到生成红褐色沉淀
C.氯化铁溶液加适当铁粉,振荡,溶液由黄棕色变成浅绿色
D.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充分振荡,可察看到生成白色沉淀
D
考试试题剖析:A、生成的Al3沉淀不溶于过量的氨水,正确;B、三氯化铁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该红褐色沉淀是氢氧化铁沉淀,FeCl3+3NaOH=3NaCl+Fe3↓,正确;C、氯化铁溶液加适当铁粉,2Fe3++Fe=2Fe2+,含Fe3+的溶液为黄棕色,含Fe2+的溶液为浅绿色,正确;D、氨水呈碱性,亚铁离子与之结合产生氢氧化亚铁的白色沉淀,氢氧化亚铁易被氧气氧化生成氢氧化铁,所以飞速转为灰绿色,一会变为红褐色沉淀,错误。
考试知识点:考查容易见到无机物间的反应及现象。
14.现有CuO、FeO、Fe2O3组成的混合物mg,向其中加入100mL1molL-1硫酸,恰好完全溶解,若mg该混合物在过量氢气流中加热充分反应,则冷却后剩余固体的水平为
A.gB.gC.gD.没办法计算
C
考试知识点:考查铁、铜及化合物的计算。
15.右图所示是某化学小组依据教程常识设计,说明Na2CO3与NaHCO3热稳定性的套管实验。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甲为NaHCO3,乙为Na2CO3
B.要证明NaHCO3受热能产生水,可在小试管内放置沾有少量
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球
C.加热不久就能看到A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整个实验过程中A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没有明显变化
C
考试试题剖析:证明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差,将碳酸氢钠放在内层小试管中,A正确;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水蒸汽,能使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为蓝色,B正确;碳酸钠的热稳定性强,加大热也不会分解,故A处察看不到石灰水变浑浊,故C错误D正确;答案选C.
考试知识点:钠的化合物的性质
16.某干燥粉末可能由Na2O、Na2O2、Na2CO3、NaHCO3、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将该粉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有气体X逸出,X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后体积缩小有剩余气体。若将原来混合粉末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也有气体放出,且剩余固体的水平大于原混合粉末的水平。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粉末中肯定有Na2O、Na2O2、NaHCO3
②粉末中肯定不含有Na2CO3和NaCl
③粉末中肯定不含有Na2O和NaCl
④没办法一定粉末中是不是含有Na2CO3和NaCl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D
考试知识点:元素及其化合物判断。
第Ⅱ卷
17.电子工业常用30%的FeCl3溶液腐蚀敷在绝缘板上的铜箔,制造印刷电路板。用FeCl3溶液做腐蚀液与Cu反应生成CuCl2和FeCl2。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印刷电路的废腐蚀液含有很多CuCl2、FeCl2、FeCl3,任意排放会导致环境污染及资源的浪费。通过下列步骤可从该废液中收购铜,并将铁的化合物全部转化为FeCl3溶液,作为腐蚀液材料循环用。
Ⅰ、步骤②需加入的试剂A是;
Ⅱ、步骤③通入的气体B是,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FeCl3+Cu=2FeCl2+CuCl2HCl;Cl2;2Fe2++Cl2=2Fe3++2Cl-
考试知识点:考查关于Fe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的常识。
18.Ⅰ、Na2O2与SO3的反应像Na2O2与CO2的反应,请写出Na2O2与S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每2molNa2O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为。
Ⅱ、某学生课外活动小组模拟呼吸面具中的反应原理,设计用下图所示的仪器来制取氧气并测量氧气的体积。图中量气装置E由甲乙两根玻璃管组成,它们由橡皮管连通,并装入适当水。甲管有刻度供量气用,乙管可上下移动调节液面高低。
实验可供使用的药品还有:稀硫酸、盐酸、过氧化钠、碳酸钠、大理石、水。
请回答:
图中各装置接口连接顺序是:
→→→⑥→⑦→→→
装置C中放入的反应物是和。
装置B有哪些用途是。
为了较准确测量氧气的体积,除去需要检查整个装置的气密性以外,在读反应前后甲管中液面的读数求其差值的过程中,应注意。
a.视线与凹液面低处相平b.等待气体恢复常温才读数
c.读数时应上下移动乙管,使甲乙两管液面相平d.读数时未必使甲乙两管液面相平
实验测采集的氧气在标准情况下体积为VL,则参与反应的Na2O2的物质的量为mol。
Ⅰ、2SO3+2Na2O2=2Na2SO4+O22molⅡ、⑤③④⑥⑦②①⑧大理石和盐酸吸收CO2中混有些HClabcV/11.2mol
考试试题剖析:Ⅰ、Na2O2与CO2的反应为2CO3+2Na2O2=2Na2CO3+O2,则Na2O2与SO3的反应为2SO3+2Na2O2=2Na2SO4+O2,反应中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每反应2分子的Na2O2转移的电子为2e—,则每2molNa2O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mol。Ⅱ、C装置中是制取CO2,那样使用的药品为大理石和盐酸、不可以用碳酸钠,反应太快,盐酸有挥发性,故制得的CO2中混有HCl,除去HCl用B装置,要长进短出,CO2在进入到D中与Na2O2反应产生O2,因为还有CO2没反应完,所以O2中混有CO2,除去O2中的CO2用装置A,同样要长进短出,从①得到的较纯的O2,在通入到E装置中测量O2的体积。通过上述剖析,仪器的连接顺序为:⑤③④⑥⑦②①⑧。装置C中放入的反应物是大理石和盐酸。装置B有哪些用途是吸收CO2中混有些HCl.在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低处相平;反应放热,温度较高,气体受热膨胀,为了更正确应该等待气体恢复常温才读数;读数时应上下移动乙管,使甲乙两管液面相平,维持压强相等。选abc。氧气在标准情况下体积为VL,氧气的物质的量为V/22.4mol,依据反应2CO3+2Na2O2=2Na2CO3+O2,生成V/22.4mol的氧气需要消耗Na2O2的物质的量为:V/11.2mol。
考试知识点:Na2O2的性质、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的计算、实验仪器的连接、装置中各部分有哪些用途、排液法测气体体积时读数办法。
19.某物质可能含有炭粉、碳酸钙、氧化铜、氧化铁中的一种或几种,现进行如下实验:
取样品,加热至高温,产生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往冷却后的固体残渣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固体残渣全部溶解,同时产生一种可燃性气体。依据以上实验判断:该固体肯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肯定不含有__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
C、Fe2O3,CuO,CaCO3。
考试知识点: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物质的辨别。
20.某Al2O3样品中含有适量的Cu、Fe、Fe2O3杂质。现通过下列生产过程,从该样品中提纯Al2O3,并收购铁红。步骤如下:
操作①是_______,在实验室进行该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
试剂①是_________,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固体①加入适当稀盐酸,可能发生的反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③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怎么样用实验证明: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③中通入某气体,该气体可以是__________,红褐色固体制得铁红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滤烧杯、漏斗、玻璃棒
NaOH溶液Al2O3+2OH-=2AlO2-+H2O
Fe2O3+6H+=2Fe3++3H2OFe+2H+=Fe2++H2↑Fe+2Fe3+=3Fe2+
Fe2+,取少量溶液,加入1滴KSCN溶液不显红色,再加入氯水,溶液变红,说明溶液中铁元素以Fe2+形式存在。
O2或Cl2,2Fe3===Fe2O3+3H2O
考试知识点:金属化合物的离别。
21.向适量MgCl2、AlCl3溶液中滴加常用试剂NaOH与盐酸,沉淀的物质的量y与试剂体积x间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试回答:
AB段所表示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CD段所表示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若向B处生成的溶液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是______________,且c∶c=_______________
原混合液中,c∶c∶c=_____________________
纳米氧化铝在陶瓷材料、电子工业、生物医药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它可通过硫酸铝铵晶体热分解得到。取4.53g硫酸铝铵晶体加热分解,终剩余0.51gAl2O3固体。加热过程中,固体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试通过计算确定400℃剩余固体成分的化学式。[
Al3+OH-==AlO2-+2H2O;AlO2-+H++H2O==Al3↓;
AlO2-+2H2O+CO2==Al3↓+HCO3-;NaOH;1:1;1:1:5;Al224H2O
考试知识点:镁铝化合物的性质,氢氧化铝的两性。
1、选择题
1、每摩尔物质含有。
A.6.02×1023个分子
B.6.02×1023个原子
C.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原子
D.阿伏加德罗常数个该物质的粒子
2、下列说正确的是。
A.物质的量就是1摩尔物质的水平
B.1mol水中含有2mol氢和1mol氧
C.1mol气态水比1mol液态水所含的分子数多
D.3molO2与2molH2O中原子数相等
3、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4g氮气所含原子数为NA
B.1mol水中所含电子数为10NA
C.32gO2与32gO3所含原子数分别为2NA和3NA
D.0.5molNa2CO3与1.5molH2O所含氧原子数目均为1.5NA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6.02×1023个碳原子的水平为1g
B.钠原子的摩尔水平为23g
C.HCl的摩尔水平等于6.02×1023个HCl分子的水平
D.Na2O2的摩尔水平为78g/mol
5、在0.25molNa2O中,含有些氧离子数约为。
A.1个B.0.25个C.1.5×1023个D.6.02×1023个
6、在适量的NaHCO3中,氧原子与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1B.1:3C.3:1D.2:3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的摩尔水平是40g
B.1molNaOH的水平是40g/mol
C.1gH2和1gN2所含分子数相等
D.等水平的N2、CH4、CO、H2O中CH4所含分子数多
8、下列物质中,含有0.4mol氯离子的是。
A.0.4molKClO3B.4/30molFeCl3C.3/40molFeCl3D.0.1molKCl
9、下列表述或叙述中,正确的是。
A.1mol氢B.3molH2C.2mol氢分子D.1molH
10、已知amolH2和bmolH2O中所含的原子个数相等,则a:b的值为。
A.1:1B.1:3C.3:2D.任意比
11、适量的氧气中含有1mol电子,这类氧气的物质的量为。
A.1molB.0.5molC.0.125molD.0.0625mol
12、已知3.2g某气体中含有3.01×1022个分子,此气体的摩尔水平是。
A.32g/molB.64C.64g/molD.4g
13、水平比为1:2的H2SO4和H3PO4,氢原子物质的量之比为。
A.1:2B.1:3C.2:1D.3:4
14、相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相比较,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它们所含的分子数目之比为1∶1;②它们所含的O原子数目之比为1∶2;③它们所含的原子总数目之比为2∶3;④它们所含的C原子数目之比为1∶1;⑤它们所含的电子数目之比为7∶11
A.①②③④B.②和③C.④和⑤D.①②③④⑤
15、把0.5molNa和0.5molMg分别投入到过量的m1g水和m2g盐酸中,分别得到溶液a和b。若m1=m2,则a与b的水平关系是。
A.ma>mbB.ma
16、足量的镁、锌、铁与含等物质的量HCl的稀盐酸反应,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17.铜的摩尔水平为Mg/mol,密度为d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kg铜所含原子的数目为dNA
B.一个铜原子所占有些体积为NAcm3
C.一个铜原子的水平为M/NAg
D.1dm3铜所含有些原子数为dNA/M
18.已知32gX与40gY恰好完全反应,生成mgQ和9gH。在相同条件下,16gX和30gY混合反应生成0.25molQ及若干摩尔H。则物质Q的摩尔水平应是。
A.63g/molB.122g/molC.126g/molD.163g/mol
19.在反应3Cl2+6NaOH=NaClO3+5NaCl+3H2O中,当有mgCl2被氧化时,被还原的氯气是。
A.3mgB.5mgC.6m/35.5molD.5m/71mol
2、填空题
1.摩尔是表示的单位,每摩尔物质均含有个粒子。12g12C中含有些碳原子数约为个,1molH2O分子约含有个电子,9gH2O含有mol电子。
2.49g磷酸中有molH3PO4分子,含有mol原子,与g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正盐。
3.等水平的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分别与过量的盐酸反应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是。等物质的量的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与过量的盐酸反应时,消耗的HCl的物质的量之比是,产生的二氧化碳的水平比是。
4.NO2的相对分子水平为a,NO的相对分子水平为b,则N2O的摩尔水平为。
3、计算题
1.已知一个氧原子的水平为2.657×10-26kg,则多少克氧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
2.与171gAl23中所含的SO42-数目相同的Na2SO4的水平是多少?将171gAl23和142gNa2SO4混合,其混合物的平均摩尔水平是多少?
3.有CO与CO2的混合气体共33.6L,其密度为1.726g/L,已知混合气体共有9.03×1023个分子,则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水平是多少?CO与CO2的分子个数比是多少?
4.在Al23和MgSO4组成的混合物中,Al3+与Mg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则在含有2molSO的混合物中,MgSO4的水平是多少克?
参考答案及分析
1、选择题
1.D提示: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物质的量研究的对象是各种微粒,包含原子、分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所以A、B、C说法不完整,故D正确。
2.D提示:物质的量是肯定数目微粒的集体,与水平是不一样的物理量,所以A错误。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应该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类型,B选项中氢与氧表示的是元素类型,而不是粒子的类型,所以B错误。物质的量是肯定数目微粒的集体,而物质微粒数目的多少与物质的状况无关,所以C选项中二者分子数目应相等。D选项中3molO2含6mol氧原子,2molH2O中含4mol氢原子和2mol氧原子,共6mol原子,所以D正确。
3.C提示: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而一个氢原子含1个电子,一个氧原子含8个电子,所以一个水分子含10个电子,即1mol水中所含电子数为10mol,即10NA,所以B正确。
4.D提示:C选项中混淆了摩尔水平与水平这两个定义,摩尔水平与水平意义不同,单位也不相同,水平以g为单位,摩尔水平以g/mol为单位,1mol物质的水平与该物质的摩尔水平只不过在数值上相等,选项C错误。
5.C
6.C
7.D提示:依据N=n×NA,即物质的微粒个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C选项中1gH2和1gN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5mol和1/28mol,所以分子数不相等。D选项中等水平的N2、CH4、CO、H2O中,先假设水平都为1g,则其物质的量分别为1/28mol、1/16mol、1/28mol、1/18mol,所以CH4的物质的量大,其分子数多。
8.B提示:KClO3是由钾离子与氯酸根离子形成的离子化合物,其中不含氯离子。
9.BD提示:物质的量对应的微粒要具体,且要用化学语言。
10.C
11.D
12.C提示:依据n=N÷NA,所以n=3.01×1022÷6.02×1023mol-1=0.05mol再由M=m÷n=3.2g÷0.05mol=64g/mol
13.B提示:H2SO4和H3PO4的摩尔水平都是98g/mol。依据n=m/M知,当摩尔水平相等时,其水平比就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所以H2SO4和H3PO4的物质的量之比也为1:2,而1molH2SO4中含2mol的氢原子,1molH3PO4中含3mol的氢原子,所以其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6=1:3。
14.D
15.C提示:因为水和盐酸均过量,所以放出氢气的量要依据金属单质来算。依据化学方程式2Na+2H2O=2NaOH+H2↑、Mg+2HCl=MgCl2+H2↑可求得ma=mb。
16.D提示:镁、锌、铁的金属活动性依次减弱,因此与盐酸反应的速率也依次减小,反映在图象中斜线的斜率也依次减小。因为金属是足量的,金属与盐酸反应会伴随盐酸渐渐耗尽而反应停止,因此,终产生氢气的水平取决于盐酸的水平。由于与含等水平HCl的盐酸反应,所以终生成氢气的水平相等。
17.C提示:1kg铜物质的量为1000/Mmol,所以含原子数为1000NA/M,故A错。1mol铜的体积是M/d,1个铜原子所占有些体积为/NAcm3,所以B错。1mol铜的水平为Mg,含NA个铜原子,1个铜原子的水平为M/NAg,即C正确。1dm3铜的水平是1000dg,铜的物质的量为1000d/Mmol,所以含原子数目为1000dNA/M,即D错。
18.C提示:由“32gX与40gY恰好完全反应,生成mgQ和9gH”和水平守恒定律可知,32g+40g=m+9g,即m=63。32gX与40gY恰好反应生成63gQ,则16gX能与20gY反应生成31.5gQ,可见,Y过量。又由于生成的Q为0.25mol,即得M=m/n=31.5g/0.25mol=126g/mol。
19.BD
2、填空题
1.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6.02×1023、6.02×1024、5
2.0.5、4、60
3.42:53、2:1、1:1
4.g/mol
提示:NO2在组成上比NO多一个氧原子,所以为氧的相对原子水平。因为NO的相对分子水平为b,则N的相对原子水平为[b-]=,所以N2O的相对分子水平为[2+]=。
3、计算题
1.32g
提示:由于1个氧分子含2个氧原子,1molO2约含6.02×1023个氧分子,所以有:2.657×10-26kg×2×6.02×1023=31.99×10-3kg=32.0g。
2.213g、208.67g/mol
分析:n[Al23]=m/M=171g÷342g/mol=0.5mol
n=3×n[Al23]=3×0.5mol=1.5mol
m=1.5mol×142g/mol=213g
n[Al23]=m/M=171g÷342g/mol=0.5mol
n=m/M=142g÷142g/mol=1mol
M==÷=208.67g/mol
3.38.67g/mol;1:2
提示:m=1.726g/L×33.6L=58g
n=N÷NA=9.03×1023÷6.02×1023mol-1=1.5mol
M=m÷n=58g÷1.5mol=38.67g/mol
又由于m=[28n+44n]g、n=[n+n]mol
所以有:M=m÷n=[28n+44n]÷[n+n]mol=38.67g/mol
解得:n:n=1:2
4.12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