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于眼前,不要沉迷于玩乐,不要沉迷于学习进步没其他人大的痛苦中,进步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足够的量变才会有质变,沉迷于痛苦不会改变什么。智学网高中二年级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中二年级政治必学三期末试题》,期望对你有所帮助!
1、判断题
1.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2.世界观、生活观、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3.尊重文化多样性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4.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具体内涵是不变的。
5.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办法论的统一。
6.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7.系统的基本特点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8.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即都有我们的优缺点。
9.质变是量变的势必结果,量变势必引起质变。
10.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选择题Ⅰ
11.既要有“满陇桂雨”,更要有“满城书香”——杭州掀起了一股文化风。下列是文化现象的是
①杭州举行中小学生艺术节②杭州委、市政府组织学习xx届xx全会的会议精神
③学生参观杭州历史博物馆④2024年杭州经济再现两位数增长,全年GDP有望破万亿
A.①③B.③④C.②③D.①④
12.《茶文化怎么样改变地缘政治和经济格局》一书揭示了社会日常文化、政治、经济三者的密切联系,下列关于文化、政治、经济三者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文化决定经济和政治
B.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C.政治是基础,文化和经济是政治的集中表现
D.文化对经济进步具备促进用途
13.2024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龄念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并进行了阅兵仪式。阅兵式中,抗战老兵方阵尤受关注,老兵们抖擞的精神令中国人动容。抗战精神势必勉励中华各族儿女为达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出色文化可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②文化决定大家的思维方法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备潜移默化的特征④文化影响大家的交往方法
A.①③B.③④C.②③D.①④
14.2024年2月8日是猴年新年。到时,贴春联、吃团圆饭、舞狮等都是中国人对将来美好生活的祝福和祈祷。庆祝民族节日
①有益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②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④是展示民族历史和文化收获的要紧标志
A.①③B.③④C.②③D.①④
15.杭州当地曲艺节目“小热昏”曾在杭州时尚一时,但近年已少有人问津。2024年4月,杭州滑稽艺术剧院面向初中三年级学生招收25名学员,主要学习“小热昏”、“杭州评话”等杭州当地曲艺,由翁仁康、周志华等曲艺名家进行指导。这体现了
A.教育是文化传播的要紧方法B.教育具备文化传承的特定功能
C.传统文化具备相对的稳定性D.传统文化进步要满足大家需要
16.2024年11月1日李克强总理在中日韩工商峰会上致词时以石锅拌饭妙喻中日韩关系:拌饭中虽然包括不同食材,但可以合作,和谐共生,这妙喻可延伸到中日韩文化关系的“和谐共生”。中日韩的文化关系可“和谐共生”主要说明
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②各民族文化都有我们的个性和特点
③要培育、进步好本民族文化④不同民族文化具备共性和常见规律
A.①③B.③④C.②③D.①④
17.跨年热播的古装大剧《芈月传》,常有芈月用排箫吹奏“楚曲”的场景出现。“楚曲”是
A.传统风俗B.传统文学C.传统艺术D.传统思想
18.在当代,“共享经济”是指民众公平、有偿地共享所有社会资源。此种共享在进步中会更多用互联网+为媒介。互联网+
①是文化传播的物质载体②具备超越时空的特征
③深刻影响着社会的进步④势必取代所有传统传媒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9.2024年3月,有科学家提出,人类的灵魂就是“超弦”——一种比中微子更小的物质。这一发现进一步佐证了
A.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B.超弦是世界统一的基础
C.人类社会具备物质性D.物质与意识是不可分割的
20.宋代理学家朱熹觉得,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依据。而心学家陆九渊则觉得,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不能离开心的。此处的“心理之争”实质上是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C.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D.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
21.2024年G20峰会会标由20根细线组成桥形图案,既象征着杭州的标志性建筑—西湖“断桥”,同时细线形似光纤,象征着信息年代的互联互通。会标设计表明
①观念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②观念是对客观现实的直接反映
③观念不外乎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④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的“原型”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22.“若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下列名言中与之蕴含的哲学道理相一致的是
A.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C.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D.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3.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作出要达成“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水平转变、中国商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要紧指示。“三个转变”表明了
①要看重量的积累,促成质变②事物是变化进步的
③事物进步的道路是曲折的④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根本否定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4.2024年11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台湾区域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习主席说:台海两岸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这表明
①联系具备客观性
②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永恒的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具备“人化”的特征,但仍然具备客观性
④要坚持用联系的看法看问题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5.“不要怕犯了错误,孩子,犯了错误永远不是一件大事,但要掌握用正确的办法对待我们的错,特别不可以用错上加错的方法去纠正我们的错。”这是杭州一位教育局长给儿子的一封信中的一段话。这给大家的启示是
A.真理与谬误并没不同B.真理与谬误在肯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真理与谬误都是客观的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
26.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30多年的光辉经历。我党对市场用途的认识,历程了“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到“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再到“市场基础性用途”乃至“市场决定性用途”的认识过程。我党对市场用途的认识不断深化说明了
A.认识具备反复性B.认识具备无限性
C.认识具备曲折性D.认识具备不确定性
27.美国17岁华裔混血儿孝虎凯进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工作,对于很多赞誉,他回话说:别叫我天才,只须不断努力,日积月累,你就能收获什么事情。孝虎凯看法的合理性在于强调
①规律是不变的②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③发挥主观能动性④要重视量的积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8.漫画《无题》的哲学含义是
A.矛盾双方的对立又统一推进了事物的进步
B.矛盾双方存在相互排斥、相互离别的倾向
C.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肯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并为斗争性所制约
29.网友调侃代际差异:在阅读内容上,九零后喜欢娱乐八卦,八零后较为关注国家大事,而60后则更偏爱“鸡汤文化”。这一调侃蕴含的哲理是
A.不一样的事物有不一样的矛盾
B.同一事物在进步的不同过程和阶段有不一样的矛盾
C.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各有其特殊性
D.具体问题具体剖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30.“创客”来自于英文Maker,指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均以革新为核心理念。“创客”“革新”都包括辩证的否定观。下列看法正确的是
①辩证的否定是进步的环节②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③辩证的否定是科学解决矛盾的重点④革新就要否定所有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31.杭州“拾荒老人”韦思浩2024年来用化名为海量寒门学子捐资助学,老人虽然走了,但杭州人民永远怀念他善良和坚韧的人性光辉。这启示大家
①对一个人的评价归根到底看他的精神贡献
②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③一个人的素质越高,他的生活价值就越大
④人的价值就是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32.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民群众在日常有了更多的获得感,这说明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认识对象的改变,势必引起大家认识的改变
③正确认识源于大家的主观感受④实践决定认识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①③
33.深化农村改革,特别是农村土地规范改革,提升农村生产要点配置效率,将为国内经济增长注入强大活力。这一改革是
①推进人类社会进步进步的根本动力②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基本需要
③进步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④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进步的基本需要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选择题Ⅱ
34.央视三套每周五晚播出的《中国好歌曲》,将模式上的革新与内涵上强调中华文化有机结合,节目播出以来收视率节节攀升。该节目的播出既给无数年青人提供了达成音乐梦想的舞台,又使大家能感受音乐的魔力,同意精神上的洗礼,向社会传递了巨大的“正能量”。这说明
①传统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源自特定的文化活动和环境
③大家的文化生活遭到大众传媒的影响
④文化的多样性满足了大家的多种需要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35.2024年12月16日第xx届网络大会上,礼仪小姐的青花瓷旗袍引起全世界注目的见地,此款旗袍来源于满族旗人的长袍,又结合了现代裙装的配伍形式,堪称服装界的设计典范。材料表明
①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进步②文化在进步的过程中继承
③文化革新的基础是传统文化④继承是文化进步的必要首要条件和势必需要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36.2024年十月,《中共廉洁自律准则》《中共纪律处分条例》发行,需要中共全体党员和各级党员领导干部需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点社会主义信念。强调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点社会主义信念是什么原因
①一流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备巨大的推进用途
②价值观是生活的要紧向导,对生活进步具备促进用途
③一种精神追求,决定人类社会的前途和命
④正确价值观对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备巨大促进用途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7.新正常状态下,中国经济结构着眼从“二三一”到“三二一”的变革,这说明
①部分的功能及变化决定整体功能②事物一直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
③事物结构的优化能促进事物进步④要统筹考虑,优化组合,达成整体的目的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
38.党的xx届xx全会强调,达成“十三五”时期进步目的,*进步难点,厚植进步优势,需要结实树立并切实贯彻革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进步理念。下列理念和所列哲学看法相对应的有
①树立革新理念——规律具备常见性和客观性
②树立协调理念——联系具备常见性和客观性
③树立开放理念——事物的进步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④贯彻共享理念——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非选择题部分
4、综合题
39.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生育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数目出现缩短趋势。中共xx届xx全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健全人口进步策略,全方位推行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这是继2024年xx届xx全会决定启动推行“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
结合材料,运用“把握思维的奥妙”的有关常识,剖析国内人口政策调整是什么原因。
40.下面表格中左半部分,是一位同学对“如何进行选考”的见解摘录。这类见解都蕴涵肯定的哲学道理。请你运用《生活与哲学》的常识剖析这类看法,并在表格右边写出对应的哲学道理。
序号看法体现的哲学道理
1扬长避短确定高考考试选考科目例:①要看到矛盾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2要把对该学科“有浓厚兴趣”作为选择的重点②
3选考科目的选择要与职业理想有关③
41.2024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北京召开,剖析研究了2024年经济工作,尤其是研究部署了城市工作。会议指出:在目前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城市规划要依据自己城市的自然历史文化的禀赋,体现差异性,主张多样性;在城镇化进步模式上,各地党委和政府要根据中央统一需要,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点的城镇化进步模式。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常见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常识,谈谈对中共中央政治局城市工作精神的理解。
42.国内科学家屠呦呦在瑞典发表的获奖感言引发大家考虑。她强调“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挖掘中药的成功范例,没大伙无私合作的团队精神,我不可能在短期内将青蒿素贡献给世界。”回忆起当时同意青蒿素研发任务时,屠呦呦说:“领会到了国家对我的信赖,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决心不辱使命,努力拼搏,尽全力完成任务!”。她从传统中草药里找到战胜疟疾的新疗法,通过很多实验锁定青蒿这种植物,且阅读很多医书。为了尽快上临床,在动物安全性评价的基础上,屠呦呦服用有效部位提取物,以确保临床患者的安全,最后提取了青蒿中的有效物质——青蒿素。屠呦呦最后总结道:“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挖掘出来的。且我深感中西医药各有所长,二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当具备更大的开发潜力和好的进步前景。”
结合材料,谈谈屠呦呦获奖感言对大家达成生活价值有哪些启示?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革新的常识说明怎么样使中国医药学进一步进步?
1、判断题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FTTFFFTFFT
2、选择题Ⅰ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2422
答案ABACBDCAACCD
题号2324252627282930313233
答案ABBBDCAADBD
3、选择题Ⅱ
题号3435363738
答案CABDD
4、非选择题
39.物质决定意识,需要所有从实质出发,实事求是。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生育率最低的国家之一,并已全方位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人口政策是应付这一客观实质而进行的调整。
40.②主要矛盾的存在和进步,决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进步要掌握抓主要矛盾。
③联系具备常见性和客观性,要用联系的看法看问题。
41.①矛盾的常见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②一方面,常见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城镇化要彰显城市的特点和个性,预防千城一面。③其次,特殊性也不能离开常见性。各地党委和政府要根据中央统一需要,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点的城镇化进步模式。做到坚持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42.①人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青蒿素的成功提取是屠呦呦与团队通过很多实验和临床试验的结果,并把它贡献给世界,达成了生活价值。
②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达成价值。国家的信赖、团队合作和个人的奋斗收获了屠呦呦。
③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屠呦呦不辱使命,努力拼搏,服用有效部位提取物,以确保临床患者的安全,且阅读很多的医书,以坚强信念和自强不息精神达成了生活价值。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革新的根本渠道。中国医药学要进一步进步就要深入挖掘中国医药学这个宝库,不断实践。
②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要对国内传统医学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原则。
③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中西医药各有所长,二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需要交流、借鉴与融合。
1、单项选择题
1.一位外国朋友说:“20多年前我到过中国,那时大家的着装几乎是一个式样,颜色也比较单调。目前,所有都变了,各色时装随处可见,中国变得多姿多彩了。”中国文化市场出现前所未有些斑斓色彩,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A.国内政府开放了文化市场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步和不断健全
C.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进步
D.互联网媒体的高度进步
2.在现在的娱乐报道中,时尚着“宁愿犯了错误,不可错过”的现象,对这种现象,正确的认识是
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自由是法定的权利,对媒体不应该说三道四②这是某些媒体为单纯追求哄动效应,沉迷捕风捉影的新闻炒作③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所致使的现象④传媒及从业职员要有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也要考虑社会效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大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建议》需要,以后要提升新闻节目播出比率,适应人民群海量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要。此举是为了
A.改革体制,不断推进文化传承和革新
B.严格管理,限制文化商品的经济效益
C.正确引导,支持进步健康有益的文化
D.依法打击,取缔时尚性娱乐文化商品
4.徐宝信先生的漫画《绝不会对其他人》教育年轻人学生要
A.加大道德修养,健康文明上网
B.净化互联网环境,抵制互联网舆论
C.依法加大管理,规范互联网行为
D.抵御落后文化,改造腐朽文化
5.近两年江苏出品了一批弘扬主旋律的影视剧佳作:反映普通百姓追求幸福生活的《老大
的幸福》、塑造很多独特红色特工形象的《决战南京》,讴歌中共早期领导人瞿秋白革命情操和光辉精神的《秋之白华》等,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文化盛宴。这启示大家,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进步大兴盛
A.要扶持公益两性教育事业
B.要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C.需要加快进步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文化产业
D.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文化创作
6.《菜根谭》中说:“势利纷华,不近者洁,近之而不染者尤洁。”要做到“近之而不染”需要
A.积极参加实践,推进文化革新
B.加大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
C.努力提高我们的科学文化修养
D.自觉抵制日常的道德冲突
7.12月5日是国际志愿者日,志愿者借助我们的时间、技能、资源、善心为邻居、社区、
社会提供免费、非职业化援助活动。拓展志愿者活动①是国内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渠道②有益于提升大家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境界③可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④有益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A.③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大学生的成才问题备受各界关注。要使大学生成为全方位建设小康社会伟大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重点是认真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进步观,对大学生进行“成人、成才、成功”教育,让大学生“成才”之前先“成人”。之所以让大学生“成才”之前先“成人”,是由于
A.好的科学文化修养可以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B.加大科学文化修养能够帮助增强分辨是非的能力
C.不重视思想道德修养,势必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邪路
D.具备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运用所学会的常识为社会造福
9.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要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要,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就要
①大力进步公益两性教育事业②加大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③提升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④把兴盛文化市场作为主要渠道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2024年是周恩来同志诞辰115周年。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勤俭奉公、勤政爱民的情怀广为传诵。周恩来的事迹启示大家年轻人学生要
①不断改造我们的主观世界,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的
②不断加大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③打造和健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④重视道德实践,从我做起、从目前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简析题
11.沈阳教育局在一次对全市中小学生的道德心理情况的摸底抽查中,得出一个叫人惊讶的
结论:景仰黑权势老大的学生几乎是崇拜自己爸爸妈妈人数的两倍。据一项关于青少年犯罪特征的调查显示,“犯罪低龄化、方法暴力化、方法团体化”,已经成为目前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趋势。而广大青少年对黑权势的认识,则大多源于一些不好的图书和音像制品。
联系所学文化生活的常识,分别谈一谈政府、文化企业、青少年应当怎么样应付这种现象。
12.2024年3月1日,山东“学雷锋做山东好人”活动启动。新时期的山东,道德之花
遍地开放,曾出现孔繁森、许振超、孟祥斌与莒县农民赴汶川抗震救灾队等先模人物和出色群体,他们在各自职位上坚持崇高理想和信念,服务人民、敬业奉献、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甚至用生命解释着雷锋精神和山东好人的年代内涵。截至现在,山东已出现8个全国道德模范,151个全省道德模范,290人获“全省道德模范提名奖”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青少年应怎么样加大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
3、探究题
13.赏析漫画《哪个丢的》,请联系文化生活的有关常识,探究下列问题。
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倘若你在公共场合遇见某公民乱扔垃圾,你筹备如何做?并简要说明理由。
漫画反映的问题对国内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公民提出了什么样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