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二年级政治下册首次月考模拟考试真题

点击数:403 | 发布时间:2024-12-16 | 来源:www.lzldqc.com

    1、单项选择题

    1.对文化一种社会精神力量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文化可以在大家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②文化可以对社会进步产生深刻影响 ③文化对社会进步起巨大的促进用途 ④文化的影响既表目前个人的成长经历中,又表目前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进步大兴盛,需要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深入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努力形成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生态。这是由于

    ①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②文化对社会进步有着深刻的影响③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④文化是人类特有些现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 “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这一比喻形象地揭示了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下列对政治、经济、文化之间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A.文化是基础,没文化,政治和经济就不会存在

    B.政治是基础,经济和文化服从于政治进步的需要

    C.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D.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政治搞好了,文化也就搞好了

    4.民族精神是—个民族赖以存活和进步的精神支柱,全方位建设小康社会,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是由于

    A.文化对社会进步具备反用途 B.文化决定社会经济、政治的进步

    C.先进文化才能反用途于社会 D.文化促进社会的进步

    5.央视播出的《星光大道》、《我要上春节联欢晚会》等节目,因其较高的收视率,不只收获了很多人的明星梦,更成为企业必争的广告宣传载体。这主要说明

    A.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 B.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C.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D.文化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

    6.西方,尤其是一贯富有使命感的美国,觉得非西方国家的人民应当认可西方的民主、自由市场、权力有限的政府、人权、个人主义和法制的价值观念,并将这类价值观念纳入他们的体制。这种看法

    A.是文化实用主义的看法 B.符合世界多极化的需要

    C.说明文化具备经济功能 D.是文化霸权主义的看法

    7.不同民族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法 有着不一样的特征,文化具备多样性。大家常说,法国人浪漫,德国人严谨。这种差别的形成是由各民族的

    A.自然地理环境决定的 B.遗传原因决定的

    C.经济进步水平决定的 D.自然、社会环境等原因综合决定的

    8.荀子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从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看,下列典故和成语体现的道理与之一致的是

    ①孟母三迁②耳濡目染③东施效颦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中国人待客时“聊备薄酒”的自谦,可能被外国人误解为“慢待客人”;西方人聚餐时各付各的账,总是被东方人视为吝啬小气;东西方用语习惯的不同, 常常产生误解,闹出笑话。这说明

    A.文化的差异影响大家之间的交往

    B.文化的差异体现了民族文化的优劣

    C.文化的差异是不认可识形态的反映

    D.文化的差异是交往中不可逾越的障碍

    10.“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夷犹于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这告诉大家

    A.要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C.文化活动使人优雅 D.文化可以促进社会进步

    11.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南京大学的“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等校训影响着一代代莘莘学子。这说明出色文化可以

    ①促进社会全方位进步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③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④促进人的全方位进步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中美饮茶习惯迥然不同,中国人爱好喝热茶,而美国人则偏爱冰茶;中国看重茶叶水平,高端茶叶有市场,而美国则偏爱迅速和便捷的茶。这表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

    B.两国人民的世界观、生活观、价值观迥然不同

    C.文化具备多样性,各民族都有我们的文化个性

    D.不同民族的文化具备共性和常见规律

    13.端午节是国内的传统节日,每到这一天,大家都会通过吃粽子、赛龙舟来纪念屈原,这在世代相传中基本未变。这说明传统文化

    ①具备相对稳定性②具备鲜明的民族性③是凝固不变的④是不会消失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4.广东早茶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咸丰同治年间。直到目前每逢周末或节假日,广东人便扶老携幼,或约上三五知己,齐聚茶馆“叹早茶”。“叹”在广东话中是享受的意思,这样来看,喝早茶在广东人的心目中是一种愉快的消遣,在这个层面上来讲与其他娱乐活动并无二致。这种现象说明,传统文化具备

    A.相对稳定性 B.鲜明民族性 C.创造性 D.鲜活年代性

    15.19世纪照相技术的创造,直接致使了电影这种崭新的 艺术形式的出现;20世纪中叶电视机的创造,使得电视连续剧成为大家屡见不鲜的艺术品种;电脑的出现,使互联网语言兴盛一时;手机的普及,很大地改变了大家的生活方法。这主要说明

    A.文化进步是科技进步的根本动力 B.科技进步决定了文化的进步

    C.科技的进步是推进文化进步 的要紧原因D文化进步与科技进步相互促进

    16.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大农村文化建设的建议》指出,进步农村文化事业,要紧密结合各地独具特点的地域文化,借助传统的民俗、节日等形式,拓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这是由于

    A.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B.文化对人的影响,源于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C.每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逐步培养出来的。

    D.要发挥文化对人的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教育用途。

    17.在北京文化体制改革中,北京儿童艺术剧院,北京歌舞剧院等一批单位通过转企改制,成为新型的 文化市场主体。它们依据人民群众的实践、革新艺术生产经营方法。依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革新新的文化品牌,遭到观众的热烈欢迎。上述材料说明

    ①文化革新可以促进文化的进步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革新的源泉和动力 ③人民群众是文化革新的主体 ④文化革新需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8.2024年3月11日上午 ,在全国政协xx届五次会议第四次全领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陈福今作了题为《传承文化遗产 建设文化强国》的发言,建议国内要加大文化遗产保护。看重文化遗产的保护是由于

    ①文华遗产是维系人类存活和进步的基础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收获的要紧标志③保护文化遗产有益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④保护文化遗产有益于达成人类文明的趋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9.继承是进步的必要首要条件。对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讲,假如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其民族文化的革新就会

    A.失去源泉 B.失去动力 C.失去根基 D.失去想法

    20.大众传媒的出现是以 为标志的

    A.语言的产生 B.电视的广泛推广C.互联网的普及 D.印刷媒体的推广

    21.在传统文化中被叫做“民族精神的火炬”的是

    A.传统风俗 B.传统建筑 C.传统文静 D.传统思想

    22.中国古时候四大民间传闻之一《梁山伯与祝英台》被誉为东方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表达了聪明善良的中国人民对纯美爱情的美好追求。一千多年来,它经由口头故事、戏曲及各种说唱文学等传遍大江南北,还通过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艺术形式传播到海外,使国外观众为之倾倒。这表明

    A.文化多样性是大家社会实践的要紧基础

    B.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各民族文化的差异性

    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特点

    D.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23.秦国攻灭楚国后,为了加大对南方区域的控制,派50万官兵驻扎岭南区域。这使相当一部分中原人留在了粤北区域,对当地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岭南文化。这说明

    A.民族文化的进步不能离开外来文化的冲击 B.民族文化的根源在于外来文化

    C.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要紧渠道之一 D.岭南文化就是中原文化的延续

    24.国内已进入全方位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进步阶段 ,伴随物质生活需要逐步得到满足,大家愈加重视精神生活需要的满足,对文化活动表现出日益浓厚的兴趣,文化消费在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愈加大。这表明

    ①社会进步推进人的全方位进步

    ②达成人的全方位进步就达成了社会进步

    ③出色文化对促进人的全方位进步有哪些用途日益突出

    ④人越全方位进步,就越能创造出更多的物质文化财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5.古人曾有“烽火连3月,家书抵万金”感叹,但伴随现代技术的高速发展,感情的交流、信息的传播愈加多地通过互联网或发送短信来达成,目前年轻一代对“拇指文化”更是情有独钟。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文化传播一直要通过肯定的媒介才能达成

    B.文化传播具备历史性

    C.互联网等现代媒体正逐步取代传统媒体

    D.现代媒体的出现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方法

    26.伴随新版《三国》.《红楼梦》.《赵氏孤儿》等一批影视作品的诞生,文化市场上掀起了又一阵的名著改编热。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A.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 B.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C.在进步的基础上继承 D.加大文化交流,促进文化传播

    27.身处飞速发展的年代,道别变得频繁和一般。30年前,爸爸妈妈亲朋、男女朋友对远行者的叮咛是“必须要写信来”;20世纪90年代后,离别的嘱托变成“常打电话”。现在,信件、电话、短信、Email、MSN、QQ等方法总有一款合适抒发离别之情或道声平安。这表明

    ①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进步②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因时而变③传统风俗和思想是民族文化的要紧内容④科技进步是推进文化进步的要紧原因

    A.①②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④

    28.“虽然不言不语,叫人难忘记,那是你的眼,明亮有漂亮……”当年蔡琴在演唱这《你的眼神》时,就曾以特有些韵味打动过无数听众,在今春“我是歌手”的电视节目上,林志炫以不同以往的方法演唱此歌,解释经典,第三叫人如痴如醉。这样来看,文化表演应该

    ①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 ②主张风格与形式的多元化

    ③立足于满足市场需要 ④ 坚持继承和革新的统一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29.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事例不胜枚举。如从孔子学院到“中法文化年”,从动画片《中华小子》在法国热播并获得动画大奖到《于丹〈论语〉技巧》版权被韩国人抢购等。倘若叫你围绕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意义写一篇政治小论文, 你觉得做合适的理论视角是

    ①文化与综合国力 ②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③文化的交流与渗透④经济全球化与文化一元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0.梁祝传闻被誉为东方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一千多年来,它经由口头故事.戏曲及各种说唱文学等传遍大江南北,还通过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艺术形式传播海外,使国外观众为之倾倒。这表明

    A.文化多样性是文化革新的要紧基础

    B.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各民族文化的差异性

    C.梁祝故事对外传播是一个不同文化角逐与合作的过程

    D.梁祝故事广为传颂说明各民族文化具备共通的价值追求

    周口 中英文学校2024-2024下期高中二年级

    首次月考考试政治考试试题答卷卡

    第Ⅰ卷

    1、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第Ⅱ卷

    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在国内社会进步的新起点上,唯有当文化表现出比生产资料和货币资本更强大力量的时候,当经济增长具备更多文化含量的时候,其进步才能进入更高的层次。作为一个有着崇高追求的执政党,中共需要承担起推进文化兴盛进步的责任。既要自觉地立于文化的潮头,用先进文化引领社会思潮,促进社会进步;又要用民族出色文化滋养民族生命力,建设好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还要满足人民精神生活需要,着力提升全社会的文化生活水平;还需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在激烈的国际角逐中不断增强中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关于文化与社会关系的常识,简述中共大力进步先进文化的意义。

    32.伴随社会经济的进步,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广场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城市文化形态在中国应运而生。广场建筑、雕塑、民族艺术活动……文化内容多样,形式灵活,群众喜闻乐见,具备灵活性、普及性、容纳人数多的特征,而且寓教于乐。市民在参与活动中能潜移默化、启迪感悟,因而情操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

    结合材料,说明广场文化是怎么样影响人的成长和进步的。

    结合材料,说明广场文化对人的影响有什么特征。

    33.《道德经》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要紧经典,思想深邃,言简意赅,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具特点的无穷魔力。它不止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块绚丽夺目的瑰宝,而且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1世纪的今天,古老的《道德经》所蕴含的理念与倡导,仍然具备要紧的现实意义。因此,大家要伴随年代的进步赋予其新的内涵。当 然《道德经》里面也有一些消极的道理和理论,如不倡导角逐和主动学习等。

    结合材料,说明怎么样处置好文化继承与进步的关系。

    34.材料:中美肢体语言对比研究表明,两者有一样的地方。如:男子相逢时不 拥抱,一般见面时握手即可;挥手表示再见;皱眉表示不开心;点头表示“是”,摇头表示“不”……其次差异也是明显 的。如美国人在交谈时不喜欢离得太近,总要维持一段距离。西方文化时时重视个人隐私,中国人这种定义相对来讲较为薄弱。伴随经济的进步,肢体语言的运用愈加频繁,尤其是中国和美国。为了可以更好的交流,中国人和美国人需要意识到两国的肢体语言有着相似之处。然而,因为历史和意识形态的不同,两国的肢体语言还存在着不少的差异。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的常识,谈谈对中美两国肢体语言情况的认识

    高中二年级首次月考考试政治考试试题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3 14 15

    答案 D A C A C D D B A B D C A A C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30

    答案 B A B B D C D C C C B D C A D

    31.

    32.

    33.答案:①继承是进步的必要首要条件,进步是继承的势必需要。在继承与进步的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年代精神的新文化,也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道德经》的内容也要紧随年代,增加新的年代内涵。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进步,在进步的过程中继承。对于传统文化大家要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道德经》有积极和消极的方面,大家要在批判的基础上吸收其精华。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考试人事网(https://www.bzgdwl.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考试人事网微博

  • 中国考试人事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