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中一年级要点总结必学二是智学网为大伙收拾的,在现实学习日常,相信大伙肯定都接触过要点吧!要点就是学会某个问题/常识的学习要素。
1.地理高中一年级要点总结必学二 篇一
陆地水体种类:现在人类很多借助的淡水资源
地表水:江河水、湖泊水、冰川
地下水:潜水、承压水
静态水资源:冰川、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
动态水资源:地表水、浅层地下水
现在,冰川是地球上淡水主体,分布于两极与高山区域,直接借助少;地下水是淡水第二主体,但主要为深层地下水,开发困难程度较大;动态水是大家开发借助的重点,其中以河流水最为要紧。
陆地水的相互关系
水源补给种类补给时间补给特征国内分布区域
雨水夏秋天节水量变化大东部和南部
冰川融水主要在夏天补给有空闲性,水量稳定西北区域
湖泊水全年有调节性,水量稳定东部
地下水全年水量稳定,与河流有互补关系常见
水循环
能量来源:太阳能和重力能
种类:海陆间大循环,水汽输送,下渗,地表和地下径流四个环节,陆地循环,海洋循环
2.地理高中一年级要点总结必学二 篇二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
9.比率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率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率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通常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3.地理高中一年级要点总结必学二 篇三
主要交通运输方法
1、铁路运输: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爱自然原因影响较小,连续性较好,但造价高,占地广,耗费金属材料多。适合很多、远距离运输。
2、公路运输:机动灵活,对自然条件适应范围广,周转快,装卸便捷,但运量小,本钱较高,运费较贵。适合小量、近距离运输。
3、水运:运量大,本钱低,但速度最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自然条件影响大。适合很多、远距离运输。
4、航空运输:速度最快,但投资大,运量小,运费。适合运输急切需要,贵重且运量不大的物品。
5、管道运输:损耗小,连续性好,运量大,但投资大,灵活性差。适合气态和液态运输。
4.地理高中一年级要点总结必学二 篇四
工业区位指向种类
材料指向型:
①工业特征:材料不便长距离运输或运输材料本钱高。
②区位选择原则:接近材料产地。
③主要工业部门:采掘工业、制糖业、水商品加工业、水果加工业等。
动力指向型:
①工业特征:需消耗很多能源。
②区位选择原则:接近能源基地。
③主要工业部门:有色金属冶炼厂。
市场指向型:
①工业特征:商品不便远距离运输或运输商品本钱高。
②区位选择原则:接近商品的消费市场。
③主要工业部门:瓶装饮料业、家具制造业、印刷、石油加工业等。
劳动力指向型:
①工业特征:需投入很多劳动力。
②区位选择原则:接近有很多便宜劳动力区域。
③主要工业部门:普通的服饰、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工业等。
技术指向型:
①工业特征:技术需要高。
②区位选择原则: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区域。
③主要工业部门:集成电路、精密仪器等。
5.地理高中一年级要点总结必学二 篇五
大方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是对大方环流用途的总结
全球性的大方环流:
促进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与水汽的交换;
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
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要紧原因
几类要紧气候的成因: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之间国内西岸;冬受西风控制,暖湿;夏受副高控制,干热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20度之间;全年高温,雨季受赤道低压控制,干季受信风控制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之间国内西岸;全年受西风控制,气候暖湿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附近;全年湿热,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
三种季风气候:
6.地理高中一年级要点总结必学二 篇六
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球内部的结构的研究:因为地球内部的常识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遭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地震波有纵波(P波)和横波(S波)之分。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1)因为地震波在不一样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地震波在经过不同介质的界面时就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科学家正是借助了地震波的上述性质,通过对地震波的精准测量,了地球内部的结构。
(2)从地球内部地震波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地震波在肯定深度发生忽然变化,这种速度发生忽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
(3)地球内部有两个不连续面。一个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指国内部分),在这个不连续面以下,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4)用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面,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所以地球的内部圈层是依据地震波传播的忽然变化的两个不连续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来划分的。
7.地理高中一年级要点总结必学二 篇七
热力环流的性质特征
(1)水准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充气压力(气旋)——阴雨
(2)水准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充气压力(反气旋)——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气温充气压力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减少,但空气变稀,充气压力减少。
(4)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
(5)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
(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
(7)来自国内的气流(离陆风)——干
(8)两种性质不一样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
8.地理高中一年级要点总结必学二 篇八
工业地域
工业地域的定义
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地域,大家称之为工业地域。
工业地域的形成
工业地域根据不一样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两类:
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
主如果在生产上有投入—产出联系的工业企业自发集聚形成的;
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
既有与前者相同的种类,也有在一同的基础设施条件吸收下,不同工业集聚而形成的。
工业地域的性质
工业地域根据发育程度的不同,分为两类:
发育程度较低的工业地域
,以当地农副商品加工工业为主,工业联系简单、规模小、工厂少。
发育程度较高的工业地域
,工业联系复杂、面积大、协作企业多、生产规模大,总是可以形成专业化非常强的工业城市。国内和世界很多的“钢城”“石油城”“汽车城”。
9.地理高中一年级要点总结必学二 篇九
1、物质性—天体
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星际物质。
2、运动性—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形成条件:相互吸引、相互绕转。中心天体:太阳
天体系统的层次性:中心天体:地球河外星地月系卫星:月球
太阳系其他行星系统
银河系小行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其他恒星系统
注:总星系是现在人类所了解的一级天体系统,也是现在大家仅能观测到的宇宙部分,而不是整个宇宙。半径约为150~200亿光年。
3、八大行星距太阳远近: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4、八大行星分类: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
5、小行星带坐落于木星和火星轨道之间,即类地行星与巨行星之间。
6、八大行星运动特点: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注:行星绕太阳运行,卫星绕各自的中心天体-行星运行。
10.地理高中一年级要点总结必学二 篇十
热力环流:因为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方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地面间冷热不均是大方运动的根本缘由,水平充气压力差是大方水平运动的直接缘由
大方的水平运动—风
高空风:在水平充气压力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用途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风向
近地面风:受摩擦力影响,风向斜穿等压线,指向低充气压力。
水平充气压力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大方水平运动的原动力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只改变风向,不影响风速。摩擦力:与风向方向相反,既减小风速,又改变风向风力: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风速越大
全球充气压力带和风带的分布
七个充气压力带和六个风带的名字与地方,注意各风带的风向,充气压力带成因。
充气压力和风带的移动:充气压力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讲,大致夏天北移,地方偏北;冬天向南移,地方偏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