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家一同努力,培养好的学习态度,胸怀梦想,珍惜时间,发奋学习,立志成才,让青春载着梦想飞扬!这篇关于《沪教版高中一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书愤要点》是智学网高中一年级频道为你筹备的,期望你喜欢!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哪个堪伯仲间!
翻译:
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哪想到居然是这样艰难。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
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光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到现在垂垂老鬓发如霜,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哪个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
介绍:
《书愤》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紧扣住一“愤”字,可分为两部分。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其中颔联撷取了两个最能体现“气如山”的画面来表现,不需要一个动词,却境界全出,饱含着浓厚的边地氛围和高昂的战斗情绪。后四句抒发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但悲愤而不感伤颓废。尾联以诸葛亮自比,不满和悲叹之情交织在—起,展示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这首诗意境开阔,感情沉郁,气韵浑厚。
背景: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六十有一,这已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
字词:
⑴书愤:书写我们的愤恨之情。书,写。
⑵早岁:早年,年轻时。那:即“哪”。世事艰:指抗金大业屡遭破坏。
⑶“中原”句:北望中原,光复故土的豪迈气概坚定如山。中原北望,“北望中原”的倒文。气,气概。
⑷“楼船”句:此时作者三十七岁,在镇江府任通判。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张浚以右丞相都督江淮诸路军马,亲率水兵乘楼船往来于建康、镇江之间。但不久兵败符离,光复故土的愿望化为泡影。楼船,指采石之战中宋军用的车船,又名明轮船、车轮柯。车船内部安装有以踩踏驱动的机械连接船外的明轮,依赖一组人的脚力踩踏前行。车船在宋代盛极一时。因这种战船高大有楼,故把它称之为楼船。瓜洲:在今江苏邢江南长江边,与镇江隔江相对,是当时的江防要地。
复习资料:
1、讨论问题:陆游诗作的突出特征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本诗哪两句最能体现这个特征,试加以剖析。
明确:“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最能体现这个特征.这两句形象地概括了25年前两次胜利的战斗: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意在表明南宋人民具备守卫自己国土的伟大力量,也使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可以想见他当年投身战斗恢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2、学生考虑:怎么样理解“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哪个堪伯仲间”两句诗?
明确:这是诗的表达方法,事实上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舍弃恢复中原之志.这样来看,《书愤》的基调虽然是壮志未酬所带来的悲愤,然而并不绝望,其中还蕴藉着豪壮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