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知道中国字画的基本特点和进步脉络。
重点:汉字的由来和演变,书法、绘画艺术的进步脉络
难题:理解历每个阶段中国书法、绘画艺术各流派的艺术特点和艺术魔力
1.起源:
2.形成演变:图画文字、商朝形成完整体系。
3.演变趋势:甲骨文→金文→大 、小篆→隶书→楷书 由 到 。
甲骨文: 出现于商朝是现在所能看到的早而又比较完备的文字
金文: 出现于商朝后期、西周、春秋时期,篆刻在青铜器上,又称钟鼎文
大篆: 出现战国时期,是一种柔婉美化的长线条文字 小篆: 出现于秦统一后,通行全国的规范字体
隶书: 出现于秦朝,定型于东汉末年,书写比较方便,成为官定的规范书体
草书: 与隶书同时兴起,书写更为便捷省事
行书: 形成于东汉末年,兴盛于魏晋
楷书: 出现于东汉后期,定型于魏晋
4.进步脉络:魏晋以前自发阶段,魏晋自觉阶段。
1.起源:先秦时期
中国从有文字起便有了书法艺术,早的应当是_________和________。
2.开始走向兴盛:秦汉
代表作:秦朝的泰山、 、会稽三大刻石和汉代的 。人称“ ”的张芝,被后世称为草书。
3.第一个辉煌时期: ___________时期
代表: ________的《宣示表》,“领楷书之先”。
“书圣”王羲之把行书推进到成熟的高峰,他的___________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洛阳龙门所刻的碑石题记 。
4.繁盛时期:唐代
代表:欧阳询的 ; _________的《多宝塔碑》;柳公权的 。
5.多样性进步时期:宋元明清时期
代表:①“北宋四大伙”:蔡襄、 _______、黄庭坚、米芾;②元代的赵孟頫,明清的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 等。
特征:善于各种书法,诗文与字画兼通,追求个性解放,自由挥洒,气象万千。
一 、 汉 字 的 起 源 与 演 变 二 、 独 特 的 汉 字 书 写 艺 术
1.起源:原始社会 和 是当时的主要画种, 代表了当时绘画艺术的高收获。 2.从萌芽走向成熟:战国时期 和 表明中国绘画艺术已从萌芽走向 ,进步为一门独立的艺术。 3.魏晋南北朝时期 中国画重视____________,东晋顾恺之为,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
顾恺之提出的 等绘画理论对中国画的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 4.璀璨繁盛:隋唐五代时期
、 人物画
写 ①尉迟乙僧专画佛像、神鬼人物。
意 ②阎立本画过《秦府十八学士图》《步辇图》。
传 ③被誉为“画圣”的_________,传世作品有《送子天王图》。
神 山水画:隋朝展子虔的《_________》为有名。
国 动物画
画 ①曹霸和韩幹以善于 知名。②薛稷善画鹤,韩滉善画牛。
魂
壁画:甘肃_____________壁画,集中展示了中国绘画的突出收获。
5.达到新高度:宋元明清
宋代:①人物画家李公麟进步了“_____”画法。②风俗画家张择端的 写尽了北宋 都城东京的社会风貌。③花鸟画家宋徽宗画鹰独步一时。
元朝: 画家赵孟頫善于画马,传世有 。 明清: 画家董其昌善于画山水画,徐渭创写意花卉,唐寅善画仕女性物, _________善画兰竹。 1.汉字为什么具备旺盛的生命力
2.书法艺术进步的特征
从商朝甲骨文演变到如今用的汉字历程了三千多年,下图所示说明了文字演变的主要规律是由繁到简、从难到易。决定其这样演变的原因有
①古时候帝王所创造
②受书写工具影响
③有益于交流传播
④摒弃文化传统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文字并不是帝王所创造,故排除①,文字进步是在前代文化基础上不断进步演变而来,故排除④
中国字画在世界艺术范围中享有盛誉,其基本特点包含
① 汉字书法是线条的艺术,表现和表达出各种形体、感性和气势
② 书法是以点画和结构反映文字的形体美、意境美
③ 中国画不求形似,重视个人主观性情的表现,表现手法灵活、自由
④ 满足大家不同层次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反对传统和理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海量字画艺术家继承前代出色传统,也注意吸收外来出色文化,经过努力实践,大胆革新,从而既维持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特点,又流派纷呈、名家辈出,因此反对传统错误,排除含有④的选项。
选B。
1.书法是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点的一种艺术形式。下列书体中属隶书的是
A B C D
2. 反映民间风情的风俗画是宋朝将来绘画艺术的突出特征,产生这一特征的根本缘由是
A.城市工商业的进步和市民阶层的出现 B.民间文化的进步
C.画家的性格特点 D.统治者的倡导
3. 右图石刻记录了秦始皇东巡的有关状况,该石刻的字体是
A.甲骨文 B.小篆 C.隶书 D.楷书
4.宋朝时期,反映市民阶层生活的话本和词兴起。北宋中期将来,文人画、风俗
画同时兴起。上述现象说明宋代的文学艺术
A.出现了平民化的趋势 B.个性化倾向十分突出
C.平民化与个性化的趋势并存 D.形成了平等自由的学风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自古以来,国内就有很多关于文字起源的学说。古人常说:“上古结绳而治。”古书上说:“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大其绳;事小,小其绳。”
材料2:下图为新石器年代刻在石崖和陶器上的符号,
这类符号极为罕见。
材料3: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
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
——许慎《说文解字叙》
材料4:1899年,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将药房所存“龙骨”
如数购归,经过研究后确认是商朝文物。甲骨文始为人知。迄今考古挖掘所见单字已达四千五百多个,已经辨认的也有一千两百多个。其内容与《史记·殷本纪》所载世系大体一致。
材料1中对中国文字起源的怎么看有无道理?为何?
史学家没把材料2中的符号作为中国早的文字,你觉得缘由是什么?
材料3、4都涉及汉字的由来问题,你觉得哪则材料比较可信?为何?
我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