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二年级上册历史必学三要点

点击数:707 | 发布时间:2024-12-22 | 来源:www.medlth.com

    高中二年级变化的大背景,便是文理分科(或七选三)。在对每个学科都有了初步知道后,学生们需要对自己将来的进步科目有所选择、有所侧重。这可谓是学生们首次完全自己把握、风险未知的主动选择。智学网高中二年级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中二年级上册历史必学三要点》,帮你金榜题名!

    1.高中二年级上册历史必学三要点


    (1)缘由:在经济进步的过程中,西欧国家感到要在美苏两大国之间保证我们的安全,提升国际地位,加快经济进步的节奏,需要密切联系,加快合作。

    (2)成立:1967年,"欧洲一同体"成立,由欧洲煤钢联营、欧洲经济一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三个机构合并组成。

    (3)主要国家:起初,只有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后来又有一些西欧国家加入。到1986年,又有英国、丹麦、爱尔兰、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六国加入欧共体。

    (4)主要目的: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达成产品、职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进步。

    (5)实质:国家垄断资本的联合。

    (6)影响:

    ①西欧各国间的政治、经济联系日益加大,政局日益稳定,它的国际地位提升并日益发挥愈加要紧有哪些用途。

    ②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减弱,美国与西欧的主从关系改变,并渐渐向平等的伙伴关系进步,这就使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开始遭到挑战并发生动摇。

    2.高中二年级上册历史必学三要点

    1、浪漫主义文学

    1、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

    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欧洲革命和战争不断,社会XX。

    政治中的黑暗,社会的不平等,使大家感到法国*后确立的资本主义规范远不如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好。

    常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探寻新的精神寄托。

    2、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

    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挖掘人类的感情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征鲜明的人物形象。

    在创造风格上,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点。

    3、浪漫主义文学家及作品:

    法国,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典型地表现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

    英国,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鼓励大家为争取自由和理想而斗争。

    德意志,诗人海涅在长诗《德国,一个冬季的童话》里,对自己国家的XX和落后、君主XX和资产阶级的软弱进行了抨击,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2、现实主义文学

    1、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

    19世纪30年代将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2、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

    它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分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3、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法国,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展示了19世纪上半期法国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堪称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

    英国,狄更斯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等,通过对社会下层生活的描述,真实反映了当时英国的社会情况。

    XX,普希金的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等,都是享誉世界文坛的名着。

    北欧,丹麦安徒生在他的作品中同情弱者,嘲弄权贵;挪威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揭露资产阶级的唯利是图和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作品,批判了美国社会中的种族歧视现象,痛斥了资本主义资金至上的丑恶本质。

    3、20世纪的世界文学

    1、20世纪早期,现实主义作家创造了很多出色作品,如英国萧伯纳的《苹果车》、法国罗曼o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等。

    2、世界大战前后,美国作家海明威在继续进行现实主义创作的同时,也奉献了很多现代主义作品,代表作是《老人与海》。法国剧作家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现代主义文学荒诞派的典型。

    3、20世纪上半期,苏联文学高度兴盛。高尔基的小说《妈妈》和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如何炼成的》,具备非常大的世界影响。

    4、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出现一批杰出的文学家和文学作品,反映了反帝反殖和爱国主义精神。印度的泰戈尔、中国的鲁迅、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尼日利亚的索卡因等都有非常大的世界影响。

    3.高中二年级上册历史必学三要点

    1、从“无为”到“有为”

    缘由: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紧急。

    目的: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手段:减轻田租、赦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让很多士兵回家,授与田宅,并免除肯定的赋税和徭役等。

    结果: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力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兴盛,国力日盛。

    汉初面临的社会问题:

    内:诸侯国的权势日益膨胀,土地兼并紧急,割据局面正在形成。

    外:匈奴为患,边关危机,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为了加大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形势的进步需要,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年代的需要。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董仲舒其人:

    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里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汉武帝在位期间,董仲舒曾三次参加对策,阐发他的儒学思想。

    2、董仲舒的思想倡导:

    为适应汉武帝加大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倡导。提出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

    为了加大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他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董仲舒还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待人处事的道德标准,后人总结为“三纲五常”。

    3、儒学成为正统

    1、儒学兴起是什么原因:汉武帝起用不少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规范。士人纷纷研习儒家经典,儒学得以大兴。

    2、儒学教育情况:

    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称为“博士”。自此,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兴办太学,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太学的兴办,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同时也大大提升了儒学的地位。

    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打造了地方教育系统。儒学于各郡县得到推广,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

    3、结果: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4.高中二年级上册历史必学三要点


    1、经典力学

    1、经典力学产生的背景:

    文静复兴运动解放了大家的思想,也对科学研究产生了要紧影响。

    资产阶级迫切需要自然科学作为其理论武器。

    2、伽利略的收获:

    伽利略通过实验证实,外力并非保持运动状况是什么原因,只不过改变运动状况是什么原因。

    他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等物理学定律,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并具备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为后来经典力学的创立和进步奠定了基础。

    3、牛顿的收获:

    确认了物体宏观运动的规律。

    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形成了一个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牛顿力学体系,即经典力学体系。

    2、相对论的创立

    1、相对论提出的历史背景:

    20世纪,伴随物理学研究的进展,经典力学没办法讲解研究中遇见的一些新问题,面临着挑战。

    2、相对论的主要内容:

    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历经多年的研究,提出了相对论。

    内容:包含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学习效率。狭义相对论觉得,物体运动时,水平会伴随物体运动速度增大而增大,同时空间和时间也会伴随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广义相对论觉得,空间和时间的性质仅取决于物质的运动状况,也取决于物质本身的分布状况。

    意义: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范围的一次重*。它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它也进步了牛顿力学,将它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进物理学进步到一个新的高度。

    3、量子论的诞生与进步

    1、1900年,为知道决热辐射理论上的疑点,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山了量子假说。这一假说宣告了量子论的诞生。

    2、爱因斯坦借助量子理论成功地讲解了光电效应应。

    3、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有关原子的量子理论。20世纪30年代,量子力学打造起来。

    4、意义:

    量子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获得革命性的进步,成为20世纪最深刻、最有效果的科学理论之一。它与相对论一块,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相对论和量子论弥补了经典力学在认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方面的不足。它们的提出,不只推进了物理学自己的进步而且开阔了大家的视线,改变了大家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法。

    5.高中二年级上册历史必学三要点

    1、孔子生平: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是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理论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后人尊称“至圣”。

    2、早期儒学: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觉得仁就是爱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惜,融洽相处;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护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首创私人讲学,倡导“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要紧代表人物。孟子进步了孔子“仁”的思想,倡导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XX观上,孟子倡导“性本善”。

    荀子也倡导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论断。

    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愈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考试人事网(https://www.bzgdwl.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考试人事网微博

  • 中国考试人事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