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中一年级历史期中试题带答案

点击数:703 | 发布时间:2024-11-27 | 来源:www.heersuo.com

    第I卷
    1、选择题
    1.右图为2008北京残奥会吉祥物福牛乐乐。残奥会吉祥物设计策略“福牛乐乐”的想法来自中国古老的农耕文明,国内最早使用牛耕技术是在
    A.商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两汉时期
    D.隋唐时期
    2.祝令文一曲《家是温顺港湾》唱出了千百万人的心声。察看汉字“家” 的构成看出正确选项
    ① 国内古时候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② 国内古时候经济结构是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为辅
    ③ 家畜饲养在中国古时候具备要紧地位
    ④ 家畜在大家日常的地位高于人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2006年2月22日国家邮政局发行《全方位取消农业税》纪念邮票一枚,“华夏暧春,古税千年成历史;人民顺意,新程万里创文明”。中国农业税大致开始于
    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秦
    4.2008年,《奇迹天工—中国古时候创造创造文物展》在中国科技馆新馆拓展,新“四大创造”初次集体亮相。其中被誉为“出现最早、应用最广、传播最远、技术” 的创造应该是
    A.瓷器 B.丝绸 C.青铜 D.酿酒
    5.“吸引我的是它的绚丽,它来自一个新的天地,从未见过这样优美的艺术。多么诱惑,精致超俗,来自中华,它的故土。”这是18世纪初期法国流传的一首诗歌,它赞扬的是中国的
    A.瓷器 B.丝绸 C.铁器 D.青铜
    6.倘若你为一部以唐玄宗时期为历史背景的古装电影担任历史顾问,你觉得以下情节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项是
    A.富商凭着棉布买卖一次赚了上万两白银 B.市场上大宗买卖都用纸币
    C.富商的屋内摆设着一件精美的青花瓷 D.长安城里有很多外国商人
    7.均田制是中国古时候要紧的土地规范,推行该规范的朝代有
    ①西周 ②北魏 ③唐朝 ④隋朝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8.晋商、徽商外出经商,功成名就之后,多返回故里,买田置地,勘风水,兴土木,或建宗祠,或筑宅院,历经几个世纪,形成了被誉为“山西紫禁城”“华夏第一宅”和很多古民居群落,这一现象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A.留下了丰富的晋商文化
    B.使手工业缺少市场
    C.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
    D.不利于农业经济的产品化
    9.右图是波兰制图师杰恩斯多布尼采制作
    的世界地图。此图可能制作于
    A.迪亚士开辟新航路之前
    B.迪亚士开辟新航路之后
    C.哥伦布开辟新航路之前
    D.哥伦布开辟新航路之后
    10.在不久前举行的第xx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上,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送给美国总统奥巴马一本书——《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该书名喻指拉丁美洲过去
    A.出现几何形国家边界 B.爆发民族独立战争
    C.遭受西方殖民侵略 D.形成畸形单一作物制
    11.右图是美国纽约市的市徽,该市在改名“纽约”前的市名是
    A.新西兰
    B. 新阿姆斯特丹
    C.华盛顿
    D.鹿特丹
    12.1500年前后,西欧社会结构中有益于规范革新的各种原因通过一系列彼此连结的历史运动而会聚、互动,人类正在走出中世纪这个“死亡之门”。反映人类正在走出中世纪这个“死亡之门”的表现有
    ①新航路开辟 ②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③各地文明开始汇合交融 ④教会的文化垄断被打破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3.1814年11月29日,正当《泰晤士报》的手工印刷工人筹备工作时,社长竟向他们出示了一份印好的报纸,并骄傲地对工大家说:“本期报纸在一个小内就印刷完毕,这是印刷术创造以来的收获。”四位同学对这则材料发表了如下的建议:
    甲说:这不可能,活字印刷术在19世纪还没有传入西方呢。
    乙说:这太夸张了,不可能在这么短期内印好报纸。
    丙说:这是可能的,工业革命使机器生产的效率明显优于传统手工方法。
    丁说:我也觉得是真实的,由于我听说这则材料源于一位学者的著作。
    哪一位同学的建议合理呢
    A.甲 B.乙 C.丙 D.丁
    14.今年欣逢世博会在国内上海举行,1851年5月1日,万国展会在伦敦开幕,英国女王维多利亚怀着从未有过的骄傲和自信前往水晶宫为万国展会剪彩,女王当时反复用一个词汇,来表达我们的开心情绪: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女王的自信和骄傲主要来自
    A.“日不落帝国” 的打造 B.工业革命的巨大收获
    C.君主立宪制的健全 D.“光荣革命” 的成功15.182024年在一位过世伟人的讣告中,对他的科技贡献有着如此的赞颂:“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完善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置所有难点,它为机械动力在将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位伟人及其贡献是
    A.哈格里夫斯、珍妮机 B.瓦特、电动机
    C.西门子、电动机 D.瓦特、改良蒸汽机
    16.下列选项均是洋务运动所为,其中最有远见的举措是
    A.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B.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C.创办近代新式学堂 D.谋划海防,创办近代海军
    17.下列诗句中可以比较适合的形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进步情况的是
    A.千呼万唤始出来 B.小荷才露尖尖角
    C.忽如一夜春风来 D.无可奈何花落去
    18.20世纪30年代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大纲》称: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即追求近代化。假如这一看法成立,是基于它
    A.全方位揭示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
    B.看重中国近代化建设的政治首要条件
    C.考虑到中国近代特殊的社会性质
    D.依据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般规律得出结论
    19.察看右图,从中可以直接得到的信息是
    A.民国政府大力主张公共机关一律用国货
    B.一战爆发使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季
    C.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民族企业进步的动力
    D.中国民族工业商品很多出口并占据国际市场
    20.19世纪30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撰文说:假如不透彻知道中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徒劳的;假如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挖掘出来,那样,“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可以连根铲除”上述言论适应了当时西方国家
    A.垄断贸易的需要 B.产品输出的需要
    C.瓜分殖民地需要 D.资本输出的需要
    21.“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是胡锦涛同志在纪念xx届xx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一个引人注目的闪光点。其中“不折腾”是吸取了建国以来什么历史事件的教训
    ①农业合作化运动 ②大跃进运动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文化*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2.饮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要紧组成部分。有人在研究新中国成立后的饮食文化后说“60年代讨饭吃;70年代有饭吃;80年代选饭吃;90年代好饭吃。”下列史实与材料中所反映的现象有关的是
    ①大跃进运动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改革开放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界线。在这一年抵达北京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假如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大家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确立了市场改革的目的
    C.一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D.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
    24.央视3套热播的《歌声飘过30年——百首金曲系列演唱会》吸引了海量观众,下列歌曲入选其中的是
    A.《歌唱祖国》 B.《我是公社小社员》
    C.《社会主义好》 D.《走进新年代》
    25.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徐勇说,农村改革的这30年,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8年的黄金十年……第二阶段:1988—2002年曲折的十五年……第三阶段:2003—2007年的历史跨越五年……与三个阶段相对应的关键字是
    A.“乡镇企业”、“民工潮”、“新农村建设”
    B.“新农村建设” 、“乡镇企业”、“民工潮”
    C. “民工潮”、“新农村建设” 、“乡镇企业”
    D.“乡镇企业”、 “新农村建设” 、“民工潮”
    第II卷 非选择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图1 老农锄水子收禾,老妇攀机女掷梭; 图2 北京天坛祈年殿——
    黄绢已成空对喜,纳官还主外无多。 皇帝祭天并祈祷五谷丰登
    材料2、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进步事实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国内的江南区域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相背的新经济的萌芽。
    材料3、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无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导致将来很长时间时间,大家才会感到切肤之痛。”
    请回答:
    依据图片指出中国古时候社会经济情况,并说明历代统治者看重或鼓励农业的举措,简述小农经济进步遭到什么条件的制约?
    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什么?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明朝城市经济的进步和唐宋相比有着什么样的突破?
    18世纪康乾盛世的“太平辉煌”指什么?作者说它“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依据是什么?“大家感到切肤之痛”的最典型性历史事件是什么?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新生的工业可以如此成长起来,只不过由于它用机器替代了手工工具,用工厂替代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的劳动分子变成了工人无产者,把以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所有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的情况》
    材料2、资产阶级,因为所有生产工具的飞速改进,因为交通的极其便利,把所有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也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产品的低便宜格,是它用来摧毁所有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所有民族——假如它们不想灭亡的话——使用资产阶级的生活方法……它根据我们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
    请回答:
    结合材料一,说明工业革命的核心内容。并依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工业革命中有来的社会关系的变化。
    材料二中说的“文明”是指什么?材料二剖析的资本主义统治世界是什么原因有什么?其核心是什么?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常识,剖析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具备什么主要特点?
    28.2009年8月16日“再现共和国脊梁——见证国有经济60年”影像展在北京王府井步行街隆重启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诞生篇 1949年十月1日,新中国诞生了!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但一穷二白的新中国,难觅丰收的喜悦,难闻机器的轰鸣,恢复国民经济,成为第一要务。
    材料2、自强篇 1960年7月16日,苏联政府忽然提出召回在华全部苏联专家1390名,给中国经济导致重大损失,这被觉得是中苏关系由热转冷的转折性事件。此后中国勒紧裤腰带毅然走上自强的道路。
    材料3、曲折篇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中国,历程了完全不同的两个阶段,好似冰与火的洗礼。曲折回环、承前启后,在重重妨碍之中进步的脚步最后突破坚冰。
    材料4、转轨篇 这是一段值得缅怀的岁月,中国开启了一个崭新的年代,国有经济开始了一段承前启后的进步与变革。上世纪八十年代,经济建设已奏响了中国进步的主旋律,改革开放成为全民参与的事业。
    材料5、蜕变篇 1992年邓小平的南巡讲话第三开启了“春季的故事”,这位老人在南海边写下了改革开放最有力的诗篇。在党的xx大会议上,中国正式提出打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国有企业打造现代企业规范的目的。
    材料6、崛起篇 新世纪,中国成为一支崛起的力量,国有经济充当了中坚力量。中国的雄心已经跨越神州,走向国外,为世界进步抹上中国的缤纷色彩。以交通、能源、工业、城市建设为投资重点,从铁路到港口桥梁,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据着举足重轻的地位。
    请回答:
    据材料一,指出建国初期,为恢复国民经济,政府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结果如何?据材料二指出这一时期,为纠正“大跃进”错误,中国政府提出了什么样的经济建设方针。
    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国获得了什么重大外交成就?据材料四,指出20世纪80年代国有企业在管理体制、所有制形式和分配规范方面历程了什么样的“进步与变革”?
    材料五中为何说邓小平的南巡讲话第三开启了“春季的故事”?材料六中“中国的雄心已跨越神州,走向国外”有什么具体表现?高中一年级期中考历史参考答案
    1—5BCBBA 6—10DDCDC 11—15 BACBD
    16—20CCDCB 21—25CABDA
    26、
    ①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②祭祀农神,祈祷丰收,修建水利等。
    ③过分依靠自然,生产技术简单,天灾人祸。
    ①产品经济。
    ②表现:城市经济兴盛、《清明上河图》、夜市、交子、外贸等。
    ③突破性:江南城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①封建经济兴盛与进步;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等。
    ②西欧确立起资产阶级民主规范;中国封建专制统治长期延续、自然经济长期延续。③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影响。
    27、
    内容:用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作坊。
    变化:产生了近代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出现了两者对立。
    “文明”既资本主义。
    缘由:生产工具的改进、交通的便利、产品价格的低廉。
    核心:是一流的资本主义生产方法。
    特点:主要以欧洲为中心,亚非拉三大洲被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8、
    举措:拟定过渡时期总路线、推行“一五”计划,进行三大改造等。
    结果:为国家的工业化奠定基础。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升”的八字方针。
    外交成就: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2年,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1972年9月中日正式建交;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转变:①管理体制: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②所有制形式: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进步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③分配规范: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法并存的分配规范。
    缘由:邓小平南巡讲话回答了长期束缚大家思想的重大认识问题,如社会主义本质、姓“资”姓“社”的规范等。讲话和党的xx大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标志。
    材料六表现:中国主动参与国际经济组织的活动,主动融入世界经济的时尚,如2001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考试人事网(https://www.bzgdwl.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考试人事网微博

  • 中国考试人事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