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年级新生要作好充分思想筹备,以自信、宽容的心态,尽快融入集体,适应新同学、适应新校园环境、适应与初中迥异的纪律规范。记住:是你主动地适应环境,而不是环境适应你。由于你走向社会参加工作也得适应社会。以下内容是智学网为你收拾的《高一语文上册教学设计》,期望你不负时光,努力向前,加油!
高一语文上册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的
1、常识与技能:知道司马迁与《史记》,知道鸿门宴的年代背景
知道古文化知识、重点实虚词及文言句式。
2、过程与办法:剖析项羽、刘邦等人的个性特点,认识鸿门宴这场斗争中刘、项胜败是什么原因。
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点的写作办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认识导致项羽悲剧的根本缘由,吸取“骄兵必败”的历史教训。
知道“鸿门宴”斗争的起因、经过,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关人物。
教学重难题
1、教学重点:剖析“项羽”这个主要人物形象。
学会文中要紧的实词、虚词和句式。
2、教学难题:从鸿门宴会座次安排看风云突起。
学会文中的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
教学办法
引导、点拨学生借助对故事情节的理解、把握来带动对疑难语句的理解,即以文脉带动语脉,培养学生借助语感来判断疑难语句的能力。
教学课时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要素:通过检查,讨论上节课的作业,学会文中字词的意义和使用方法。
继续串讲,学习课文。
第三段要紧字词
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跟随,带领,使动使用方法。骑,人马
2、将军战河北:黄河以北。古今异义。
3、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4、项王、项伯东向坐:面向东,名词作状语。
5、范增数目项王:使眼色,名词作动词。
6、若入前为寿:上前,方位名词作动词。
7、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不然;为……所……:表被动,引进主动者
8、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的翅膀一样,名词作状语。
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几件事?
1、刘邦谢罪—项羽留饮
2、范增示意—项羽不应
3、项庄舞剑—项伯翼蔽
第四段要紧字词
1、与之同命:同生死。
2、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瞋,瞪目;上,向上,名词作状语。
3、客何为者?:这个客人是做什么的?“何为”应为“为什么”,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4、刑人如恐不胜:刑,施加肉刑,名词作动词。
5、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之,以之为王,意动使用方法。
6、还军霸上:驻扎,名词作动词。
第四自然段主要写了几件事?
1、张良召哙—樊哙闯帐
2、义责项羽—项无以应
第三部分
写宴会上的斗争过程──高潮项羽由主动变被动,刘邦由被动变主动。
学生口译5、6、7段
第5-7自然段中应注意的重点词汇、句子:
1、大行不考虑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大事情不必考虑细枝末节,大礼节不必防止小小的责备。
2、现在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目前其他人正是菜刀和砧板,大家是鱼和肉,为何告辞呢
3、大王来何操?:来的时候带什么礼物?何操:操何,宾语前置
4、我持白璧一双:定语后置句“一双白璧”
5、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徒步逃跑
6、道芷阳间行:从小路,名词作状语。
7、不胜杯杓:禁不起多喝酒
8、沛公安在?:在哪儿,宾语前置句
9、拔剑撞而破之:破:使动使用方法,使……破
第三部分刘邦的逃走、项羽一方对失败的反映──故事的结局
这三段主要写了几件事?
1、沛公脱险
2、刘邦锄*
作业:完成训练
高一语文上册教学设计(二)
1、教学目的与需要:
1、通过教学,让学生深刻认识本文表现出来的抗战初期苦难中的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对光明自由的渴望之情。
2、学习本文写景抒情的方法和结构安排,把握咏物抒情散文的写法。
2、教法说明、学法指导:巧妙灵活地运用“找、问、赏、写”四步教学法。学生自主学习,多活动,多参与,多考虑,在积极、主动、开心的状况下达成教学目的,享受教学生活的情趣与美感
3、教学重点、难题:
重点:剖析绿的特征及象征意义。
难题:准确理解和把握作者对绿的态度、做法,认识人和物、情和景的关系。
4、教学筹备:教学课件、印发教材。
5、教学具体内容和步骤:
1、导入新课:略
2、教学程序:
第一步:找。找什么?找出文中不懂的字、词、句,或语法、修辞、方法方面的问题。找的首要条件是先读,课前预习读过更好,没读过就当堂迅速阅读,默读或跳读都行。重点读课文,也可读课下注解、课后题。同时把不懂的地方找出来用笔画住。若是生字生词,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板书到黑板上,若是问题,可以留作下面提问或写到纸条上交给老师。
《囚绿记》这一课我已经让学生课前预习过,早读读过一遍,导入新课后,我就让学生找出生字生词并叫他们大胆地走上讲台板书,会注音的生字连同注音写上,会讲解的词汇连同词义写上。
同学们板书的内容整理如下:
生字注音:涸(hé)揠(yà)猗(yī)蕈(xùn)嫩(nèn)瞥(piē)
生词讲解: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进步规律,急功近利,反而坏事。
视如至宝: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当作宝贵的东西看待。
急不暇择:状况紧急,来不及选择。
了截爽直:指办事干脆利落,豪爽直率。
魔念:奇异的想法。文中指自私、偏狭的心理。
固执:指性情或态度古板执著,不愿变通。
以上板书内容经学生自查字典、词典核实弄准后,让学生标记在书本上。
第二步:问。问是质疑提问,是问答。学生自由发言,也可老师点名发言,让学生提源于己的问题,也可以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谈谈初步的理解,提源于己的疑难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只不过老师作答,大多是让学生回答,或在老师的引导下,师生经过研讨找出答案。尽可能让学生多参与、多活动,以生答生,生生对话,让学生多交流,多讨论,多争论。
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整理如下:
1、“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这句话的意思是?(极写“我”对绿色的怀念与渴望之情)
2、“魔念在我心中成长了”一句中“魔念”的意思是?(“魔”的本义是奇异的意思,“魔念”是奇异的念头,句中指自私、偏狭、较为阴暗的心理状况,或对绿的过分的出乎常人理解的爱)
3、“我怀念着绿色,好似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一句中“涸辙”的意思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涸辙”是干涸的车辙之意,有一个成语叫“涸辙之鲋”,意思是在干涸的车辙里的鲋鱼,比喻处在困境中急待救援的人。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办法,形象具体地写出了困倦的孤独而陌生的“我”急切需要“绿”的慰藉与伴随)
4、“植物是多固执啊”一句中“固执”一词运用了什么修辞办法?表现了“绿友”的什么?(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绿友”的倔强性格,对光明的向往,对自由的执着追求,表现了不屈不挠的精神)
5、“我日渐不可以原谅我一个人的过失”一句中“过失”指什么?表现了我什么样的态度?(“过失”指“我”囚禁绿色让它出现了病损的状况,自己觉得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一点正好表现了“我”的善良和自责)
6、“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一句有哪些深刻含义?(这一句是写放绿,是“我”的良心的表现。“永不屈服于黑暗”是对绿的热情赞美,也是作者心灵的写照,“我”在北平居住也像绿被囚禁起来一样,“绿”与作者一道经受磨难,但后都获得自由)
回答以上问题时,把语段中涉及到答案信息的要紧句子,筛选出来,我都让学生予以诵读,以便增强语感、加深了解。
第三步:赏。“赏”就是赏读、赏析、鉴赏。让学生找出文中赏析的语句语段,先让学生一同赏读,再从内容、写法、语言等方面进行赏析。这个过程中在学生齐读、美读精彩语段的基础上,然后自由发言或讨论后代表发言,把赏析的原因说充分,深层次地挖掘含义,弄通弄懂。
同学们赏析的语段有5、6、7、10、11等,赏析结果整理如下:
第5段:这一段由上文的寻绿写到观绿、颂绿,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热情赞美绿色,表达了对绿色的怀念、期盼的急切心情,说明了渴盼绿色是什么原因。
第6段:从时间的角度写观绿的心情,通过联想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航海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真的领会到生活对绿色的欢喜、留恋。
第7段:写“我”仔细观绿的情景及爱绿的心情。察看仔细,描写细节,表达爱,为下文写囚绿蓄势。
第10段:用拟人手法,通过写“绿友”向阳趋光的自然本性,突出了“绿枝条”倔强、坚贞不屈的性格特征,表现了绿向往光明,追求自由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第11段:“我”认识到绿枝条衰败是自己囚禁的结果,是伤害了绿枝条,是过失,但虽然同情它,却不愿放走它,表达了“我”的矛盾心理及对绿的走火入魔的爱。
以上对语段的赏析,我多用启发、引导、点拨的办法,让学生逐步达到对语段的准确理解。
第四步:写。就是指仿写、续写、补写等。主要仿写文中有特点的优美语句语段,也可课下仿写咏物抒情散文。从仿写句式、方法直至文体都可以。
续写结尾或想象补写也可以。
要课前做好仿写、补写设计,学生写好后要给他们展示机会,互相传阅或读给全班同学听,或用幻灯片打出来让同学赏析。
下面是关于写的设计:
仿写:(1)根据“绿色是多么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期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的句式和修辞办法,另选一种事物写几句话。
同学仿写例选:
生命是多么宝贵啊!它是时间,它是财富,它是生机,它是能量。(朱小草)
青春是多么宝贵啊!它是光阴,它是黄金,它是春季,它是漂亮。(毛琦琼)
太阳是多么宝贵啊!它是光明,它是温暖,它是期望,它是辉煌。(方南)
(2)根据“我留恋于这片绿色,我开始知道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知道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的句式,展开联想,再写两种情景,表达对绿色的留恋之情。
同学仿写例选:我留恋于这片绿色,我开始知道饥饿者得到饭食的欢喜,我开始知道长途跋涉者终于到达目的地的欢喜。(李维铭)
续写:依据末段内容,设想想象若干年后,我与圆窗、绿友见面时的情景,写100字左右的场景片断。
离开北平一年后又见面:一年后,我在怀念中又回到了北平,我不敢相信北平会变得如此萧条冷落,当我看到我日夜想念的圆窗、绿友时,我惊呆了,它们居然比我囚禁它们时还憔悴衰败,它们看到我非常迟钝,我抱住它们时它们才认出是我,而且不是热情地把我留下,而是赶我快点离开北平,这个时候,我的心好沉痛啊!(黄芳)
假若作者没死,新中国成立后见面:1949年秋季,我有幸去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文化机构的管理工作,再来到我当年住过的地方,我携带新中国成立国庆大典的喜悦,见到了我的绿友,它们也非常一样快乐开心,欢迎我的回来,大家握手、拥抱,大家在一块唱歌跳舞,当我告诉它们我将长期住在北京的时候,它们为我鼓起了热烈的掌声。(柴秋璟)
以上是用四步教学法教《囚绿记》的全过程,一节课下来,比较有序而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6、作业:
1、学了《囚绿记》,给你出个《摘花记》题目,你感觉如何写?写些什么?拟出写作提纲。
2、联系个人实质,拿母亲对我们的爱,和课文中“我”对绿的爱做比较,看看有没相似点,写一段100字的片断,谈谈我们的怎么看。
7、教学后记:
这一节课上完将来,我感到非常轻松,非常快乐,学生学得也非常主动。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整堂课几乎是学生自己在研究、在探讨,老师只不过在适合的时候给以点拨、引导。学生非常喜欢如此上课,他们感觉非常放松、非常自在,好像在玩乐中就把常识学会了。我相信教学成效也会比较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