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年级语文要点笔记必学三

点击数:703 | 发布时间:2024-11-12 | 来源:www.jlfupin.com

    高中一年级语文要点笔记必学三是智学网为大伙收拾的,适当的总结,适当的总结,对于考试成绩会有非常大的帮忙。

    1.高中一年级语文要点笔记必学三 篇一


    1、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

    2、木直中绳,?以为轮。

    3、师者,以是传道受业解惑也。

    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正生活非异也。

    6、或师焉,或不焉。

    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8、自余为戮人。

    9、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10、山川相缪。

    11、举匏尊以相属。

    2.高中一年级语文要点笔记必学三 篇二


    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有泉侧出。侧:名词作状语,从旁边

    2.名词作动词

    ①始舍于其址。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②名之曰褒禅。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③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名:名词作动词,说了解。

    动词的活用

    动词作名词

    ①而其见愈奇。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②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③总是有得。得:动词作名词,技巧,收成。

    ④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可以穷也。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②而世之奇伟、瑰怪、很之观,常在于险远。险远:险远的地方。

    2.形容词作动词

    ①好游者亦不可以穷也。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②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3.形容词的使动

    ①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谬:弄错,使……错。

    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知。昏暗:使动,使人感到模糊迷惑。

    副词作动词

    不能极夫游之乐也。极:副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3.高中一年级语文要点笔记必学三 篇三


    古今异义

    1.汉亦留之以相当。相当:古义:抵押。今义:正在。

    2.皆为陛下所收获。收获:古义:提拔。今义:营业额。

    3.我丈人行也。丈人: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因此:古义:趁这个时候。今义:等于所以。

    5.独有女弟二人。女弟: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春秋:古义:年龄。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7.武等实在。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8.稍迁至栘中厩监。稍:古义:日渐。今义:稍微。

    9.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遗: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

    10.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会:古义:正当、适逢。今义:聚会、集合。

    4.高中一年级语文要点笔记必学三 篇四


    文言句式:

    判断句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省略句

    1.秦王购之金千斤

    2.欲与俱

    3.见燕使者咸阳宫

    4.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被动句

    1.爸爸妈妈宗族,皆为戮没

    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介宾短语后置

    1、常痛于骨髓

    2、嘉为先言于秦王

    3、燕王拜送于庭

    4、使毕使于前

    5.高中一年级语文要点笔记必学三 篇五


    1.余虽好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译:我只不过崇尚美德而约束自己啊,早上进谏而晚上即遭贬黜。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译:这也是我心向往的美德啊,即使九死也不后悔。

    3.宁溘死以XX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译:宁可忽然死去,随水流而长逝啊,我也不愿做出世俗小人这种丑态。

    4.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译:到朝廷做官而不被接纳,又遭受指责啊,就退隐了,重新整理我当初的衣服。

    5.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译:裁剪荷叶做上衣啊,缀缝荷花花瓣做下装。

    6.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译:不知道我也罢了啊,只须我本心确实是美好的。

    7.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译:再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啊,再加长我长长佩带。

    8.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译:世上的清芳和污浊杂糅在一块啊,唯独我明洁的品质还没亏损。

    9.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译:即便被肢解我还是不会改变啊,难道我的志向是可以挫败的吗?

    6.高中一年级语文要点笔记必学三 篇六


    1.判断句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然而不王者,末之有也

    非我也,岁也

    是亦走也

    非我也,兵也

    2.疑问句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3.省略句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4.倒装句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未之有也

    7.高中一年级语文要点笔记必学三 篇七


    文言句式

    1、倒装句

    转徒于江湖间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2、省略句

    送客湓浦口

    使快弹数曲

    沉思放拔插弦中

    3、被动句

    感斯人言

    8.高中一年级语文要点笔记必学三 篇八


    文言虚词

    1.而

    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语,表修饰:弃甲曳兵而走

    连词,表承接:或百步而后止

    连词,表转折:然而不王者/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连词,表并列: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2.其

    指示代词,等于“那”“那里”:则移其民于河东

    代词,作定语成分:移其粟于河内/无失其时

    3.之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寡人之于国也/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结构助词,的:察邻国之政/王道之始也

    衬音助词,无义:填然鼓之/树之以桑

    ⑷代词,作宾语成分:申之以孝悌之义/未之有也

    4.焉

    句末语气助词:尽心焉耳矣

    代词:斯天下之民至焉

    5.然

    指示代词,如此:河东凶亦然/然而不王者

    形容词词尾,等于“地”:填然鼓之

    6.于

    介词,对于:寡人之于国也

    介词,表比较,比: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介词,在: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9.高中一年级语文要点笔记必学三 篇九


    一词多义

    感斯人言

    凡六百一十六言

    自言本是京城女

    遂命酒

    命曰[琵琶行]

    由于长句

    初为后

    为君翻作

    凝绝不通声暂歇

    如听仙乐耳暂明

    别有幽愁暗恨生

    幽咽泉流冰下难

    野芳发而幽香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琵琶声停欲语迟

    今夜闻君琵琶语

    寻声暗问弹者哪个

    别有幽愁暗恨生

    偏听则暗

    10.高中一年级语文要点笔记必学三 篇十


    通假字

    肇锡余以嘉名(同“赐”)

    扈江离与辟芷兮(同“僻”)

    缙绅、医生、士萃于左丞相府(同“搢”,插。)

    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同“凌”,欺侮)

    主辱,臣死有余僇(同“戮”,罪)

    其为时止十有1月耳(同“只”,不过,仅仅;同“又”)

    独五人之(同“皎皎”,光明显耀的样子)

    敛赀财以送其行(同“资”)

    亦曷故哉(同“何”,疑问代词)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同“矣”,语气词,了)

    共其乏困(同“供”,供给)

    夫晋,何厌之有(同“餍”,满足)

    秦伯说,与郑人盟(同“悦”,开心)

    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肉袒伏斧质(同“锧”,承斧的砧板)

    可予不(同“否”)

    拜送书于庭(同“廷”,朝堂)

    召有司案图(同“按”)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同“佯”,假装)

    设九宾于廷(同“傧”)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同“穆”)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同“熟”,仔细)

    请奏盆秦王(同“缶”)

    距关,毋内诸侯(同“拒”,据守;同“纳”,纳入)

    要项伯(同“邀”,邀请)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同“背”,违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同“早”,早上)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考试人事网(https://www.bzgdwl.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考试人事网微博

  • 中国考试人事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