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一年级历册教材

点击数:488 | 发布时间:2024-11-27 | 来源:www.ncsiusa.com

    高中一年级新生要依据我们的条件,与高中阶段学科常识交叉多、综合性强,与考查的常识和思维触点广的特征,找寻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技巧。今天智学网为各位同学整理了《人教版高中一年级历册教材》,期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常识与能力:知道中国远古时期,农业就占据了主导经济的地位。知道古时候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和生产工具的演进。知道中国古时候赋税和徭役,进而了解古时候中国的农民承受的沉重负担。知道古时候中国的土地规范和土地兼并问题。知道古时候中国水利事业在农业经济进步中的重大用途。

    (2)过程与办法:学生可以参考教程内容与教程所提供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胆想象、数理剖析和革新性思维。并使学生掌握用比较法、阅读法、察看法和历史联想法等办法进行历史问题的剖析和解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古时候中国有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大家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建造了很多的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重点:古时候中国农业经济的特征。

    难题:影响农业经济的原因剖析。

    导学练

    1、早期农业的出现

    1.“神农”的故事

    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成为农业的始祖。

    黄河流域—种植粟、麦

    长江流域—种植水稻

    2.农耕格局

    考虑1:国内古时候为何会形成南北不同特点的农耕格局?这给你带来什么启示?

    气候不同;启示:地理条件与经济的进步联系密切,人与自然应和谐进步。

    考虑2:影响农业经济进步的原因有什么?

    自然条件、技术、水利、土地规范、政策、劳动者(素质)等。

    [过渡]阅读课本,找一找:促进中国古时候农业进步的原因有什么?

    生产工具的改革;水利工程的兴修。

    2、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1、表现:

    (1)耕作办法: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用法和推广、施肥和灌溉技术的进步,标志着铁犁牛耕这种中国古时候农业的传统耕作方法形成。

    说明:①古时候农业耕作方法的进步主要表现: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以施肥、灌溉为代表的生产技术的提升。②“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变化的根本缘由是生产力的进步。

    (2)工具材质:石器→青铜→铁器

    工艺:打制→磨制→炼铸造

    (3)动力:人力→畜力→自然力

    2、评价:积极:提升生产效率,促进农业进步,推进社会进步。

    局限:长期以来,没革命性的进步

    3、水利事业

    1.大禹治水

    2.水利工程和技术:都江堰(战国)郑国渠(战国)、漕渠、白渠、龙首渠。翻车、筒车、高转筒车、风力水车。

    [过渡]阅读课本,找一找:古时候不利于农业进步的原因有什么?(赋税沉重;徭役沉重;土地兼并。)

    4、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小农经济出现是什么原因

    2、小农经济的特征

    (1)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法,水利工程发达,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

    (2)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小农经济成为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3)自给自足、极少有产品交换的自然经济是封建经济的基本形态。

    (4)小农是封建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5)封建国家为稳定小农,大都采取了抑制土地兼并的手段。

    (6)天生脆弱。抵抗风险的能力差。

    3、小农经济的影响

    农业文明的基础;农民生活的保障;具备进步性也有局限性(技术进步缓慢,*之下社会易*)。

    [学习延伸]请你谈谈开发这类“边际土地”的利弊得失,它对当时和当今的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大家今天应该吸取哪种经验教训?

    答案提示:开发边际土地是因为人口增加太快,在农业科技进步水平低的状况下,为了养活这么多人口,只能采取垦荒的方法。垦荒致使了水土流失、环境恶化。大家今天一是要控制人口的增长,二是要提升农业进步的科技水平。

    [课堂训练]见《高中历史必学二课时解析》及学案

    [课后作业]试总结国内古时候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


    课标需要

    知道《权利法案》拟定和责任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征。

    教学目的

    1、知道议会制由来;知道《权利法案》拟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历史进步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进步的基本脉络。

    2、知道君主立宪规范和内阁规范形成过程,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有哪些用途及其影响,努力做到重视探究学习,擅长从不一样的角度发现问题,培养独立考虑的学习态度。

    3、通过学习英国以君主立宪为特点的英国代议规范确立进步的过程使学生理解任何新规范的出现都要经过一个反复的曲折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对历史规律的认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

    教学重难题

    《权利法案》与责任制内阁;代议规范的确进步;君主立宪制的特征与用途

    教学过程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打造

    1.首要条件: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年)。

    (1)背景

    ①17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进步,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出现;

    ②斯图亚特王朝厉行专制,侵有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2)过程

    ①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并打造共和国;

    ②1688年“光荣革命”结束了复辟王朝。

    教师讲授,引导学生剖析。革命爆发的势必性: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紧急妨碍资本主义经济的进步是英国革命爆发的根本缘由,也决定了原本就已经存在的王权和议会的斗争愈加激烈。

    1640年11月,国王查理一世召开议会,企图由议会通过法案,征收新税。当时英国议会中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不但拒绝通过征税法案,而且需要限制王权。这次议会的召开揭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革命中,查理一世于1649年以叛国罪被处死,英国成立共和国。克伦威尔当政时期巩固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就,于1653年成为“护国主”,打造军事*政权。而后英国历程了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在王权和议会的斗争中,英国政坛发生分化,政党开始形成,出现了代表不同利益集团的政党——辉格党和托利党。1688年,辉格党联合一部分托利党人发动政变,邀请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和他的老婆玛丽一同入主英国,这就是英国历的“光荣革命”。“光荣革命”终解决了国王与议会的主权之争,它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2.标志: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1)内容:以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

    (2)用途:议会权力日益超越国王的权利,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进步

    1.代议制:教师剖析:因为每个等级的利害不同,议会从1343年起分成两院:上议院叫“贵族院”,由教俗贵族组成。下议院叫众议院,由代表各郡的骑士和市民组成。骑士和市民之所以同在一院,是由于他们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已渐趋一致了。议会的形成,使国王的封建谘议机关渐渐成为国家的代议机关。城市代表的参加和下议院的形成,对后来英国历史的进步具备要紧的意义,正在兴起的市民阶层与下层贵族渐渐联合,他们借助议会批准赋税和通过法案的权力,对王权起了限制用途。

    2.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教师剖析:内阁制是17世纪英国革命的间接产物。国王召集咨询会议本是英国的传统,革命后内阁作为国王的私人会议的成份降低了,而从议会多数党领袖中来遴选内阁成员也渐成惯例。乔治一世(1714-1727年在位)让内阁自行处置国事,沃尔波尔就成了事实上的首相。内阁制是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与总统制相对。因为内阁制政府具备对议会全权负责的特点,故又称责任内阁制、议会内阁制。

    3.1832年议会改革

    教师剖析:伴随工业革命的拓展,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不断壮大,资产阶级掀起了议会改革运动。1832年的第议会选举规范改革,减少了候选人和选民的财产资格需要,使富有些农民和城镇工商业者获得选举权;同时取消了一些人口极少的选区,增加了一些新兴的工业区为选区。新兴工业城市的资产阶级代表初次获得进入议会的权利。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不断增强了在议会中的地位,保证了英国资本主义愈加飞速的进步。

    重难突破:全方位认识和理解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学生剖析讨论,小组展示,教师总结点评。要素如下:

    1.特征

    (1)以责任制内阁为核心;

    (2)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是礼仪性的国家元首;

    (3)首相是高行政首脑,即政府首脑;

    (4)内阁对议会负责,由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建内阁及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

    (5)以代议制为基础,议会学会国家主权;

    (6)实行分权原则。

    2.用途:

    (1)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飞速进步提供了规范保障;

    (2)结束了封建专制规范,使英国走上政治民主化的道路,防止了专制*统治

    (3)不同利益集团通过议会和平斗争,防止了非必须的暴力冲突,保障了政治稳定

    (4)为世界上不少国家树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模式(对欧美有深远影响)。

    3.内容:

    (1)国王:

    ①产生:世袭、终身;

    ②地位:作为国家元首,是国家统一的象征;也是英联邦首脑,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用途;不只临朝不理政,而且游离于党派纷争以外。

    (2)议会:

    ①产生:由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

    ②地位:国家权力中心,国家高立法机关。资产阶级通过议会对国家实行集体统治,以预防专制*。

    (3)首相:

    ①产生:国王任命在议会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担任;

    ②职能:有权提名内阁成员即各部大臣,决定国家的要紧政策,学会国家的行政大权;又能通过议会学会立法权。

    (4)内阁:

    ①产生:由首相提名,经国王任命而组成;

    ②地位:对议会负责。内阁成员集体负责,需要在大政方针上维持一致,要与首相共进退。

    课后深思

    在构思本节课的教学时,我感觉需要拓展的内容丰富,重点是要引导学生的考虑,培养历史思维能力。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打造是世界近代划年代的事件,对此史实的透彻理解能够帮助整个世界近现代史的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使用教师讲授的方法,未使用多媒体辅助方法,目的是聚焦常识核心,培养学生深入剖析问题考虑问题的能力。从课后训练及谈话采集的反馈信息看,基本上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成效。这也提醒大家,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适合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至关要紧,滥用不如不需要,有效、高效才是运用它的目的。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考试人事网(https://www.bzgdwl.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考试人事网微博

  • 中国考试人事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