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政治经济学》( 150 分)
(一)政治经济学的对象
1 .政治经济学的对象
( 1 )物质资料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
( 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 3 )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是生产关系
2 .经济规律
( 1 )经济规律的客观性、特征和种类
( 2 )生产关系必须要合适生产力的性质
(二)产品和货币
1 .产品的二原因和劳动的二重性
( 1 )产品的二原因
( 2 )生产厂家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 3 )产品生产的基本矛盾
2 .产品的价值量
( 1 )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 2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 3 )产品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
3 .价值形式的进步和货币的本质
( 1 )价值形式进步的四个阶段
( 2 )货币的本质
4 .货币的职能和货币流通规律
( 1 )货币的职能
( 2 )货币流通规律
5 .价值规律
( 1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达成形式
( 2 )价值规律有哪些用途
(三)资本与剩余价值
1 .货币转化为资本
( 1 )产品流通和资本流通
( 2 )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 3 )劳动力的买和卖
2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
( 1 )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 2 )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率
( 3 )资本的本质和剩余价值规律
3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办法
( 1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 2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 3 )相对剩余价值和绝对剩余价值的关系
4 .资本主义规范下的薪资
( 1 )资本主义薪资的本质
( 2 )薪资的形式
(四)资本积累
1 .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 1 )生产和再生产
( 2 )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
( 3 )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
( 4 )影响资本积累量的几个原因
2 .资本有机构成提升和相对人口过剩
( 1 )资本有机构成及其提升
( 2 )资本的积聚和集中
( 3 )相对人口过剩
(五)资本的循环与周转
1 .资本循环
( 1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形式
( 2 )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的统一
2 .资本周转
( 1 )资本的周转时间和周转速度
( 2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 3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
( 4 )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六)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经济危机
1 .社会总资本和社会总商品
( 1 )个别资本的再生产和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
( 2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商品的达成问题
2 .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
( 1 )社会总商品达成过程的三大交换
( 2 )简单再生产的达成条件
3 .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
( 1 )扩大再生产的首要条件条件
( 2 )扩大再生产的达成过程
( 3 )扩大再生产的达成条件
( 4 )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
4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 1 )经济危机的现象和实质
( 2 )经济危机的根源和直接缘由
( 3 )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及其物质基础
( 4 )战后经济危机的特征
(七)剩余价值的分配
收益和平均收益
( 1 )收益与利率
( 2 )收益平均化与生产价格
2 .商业资本和商业收益
( 1 )商业资本的形成
( 2 )商业资本的职能用途
( 3 )商业收益
3 .借贷资本和银行收益
( 1 )借贷资本的形成、本质和特征
( 2 )借贷利息和企业收益
( 3 )利息率
( 4 )银行资本和银行收益
4 .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和地租
( 1 )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和地租
( 2 )级差地租
( 3 )绝对地租
( 4 )地租、地价对经济进步的影响
(八)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1 .垄断的形成
( 1 )从自由角逐到垄断的转变
( 2 )垄断组织的形式和实质
( 3 )垄断收益和垄断价格
( 4 )垄断和角逐的关系
2 .金筹资本和金融寡头
( 1 )银行业的垄断和银行的新用途
( 2 )金筹资本的形成
( 3 )金融寡头的统治
3 .战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进步变化
( 1 )垄断程度不断提升
( 2 )垄断组织经营方法日趋多元化,“混合联合公司”广泛进步
( 3 )金融垄断集团统治的新变化、新特征
4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 1 )经济危机的实质
( 2 )经济危机的形成机制
(九)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进步
( 1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和进步的过程
( 2 )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持续飞速进步是什么原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 1 )国有垄断资本
( 2 )国家和私人共有些垄断资本
( 3 )国家和私人密切联系的垄断资本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涉和调节
( 1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干涉和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必要性
( 2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干涉和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主要政策手段
4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和用途
( 1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 2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两重用途
(十)国际垄断和经济全球化
1 .国际垄断组织
( 1 )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
( 2 )国际垄断组织的本质
2 .跨国公司
( 1 )跨国企业的形成和进步
( 2 )跨国企业的主要特点
( 3 )当代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新特征
经济全球化
( 1 )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和进步
( 2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
( 3 )经济全球化对各国经济的影响
试题 :
单选 30%
判断 20%
简答 27%
计算 13%
论述 10%
主要参考教程 《政治经济学》刘熙钧主编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9 月第 3 版
第二部分:《西方经济学》( 150 分)
(一)导言
1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1 )资源的稀缺性。
( 2 )选择与资源配置。
( 3 )机会本钱与生产可能性边界。
2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 1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
( 2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联系。
3 、经济学的研究办法。
( 1 )实证剖析法。
( 2 )规范剖析法。
(二)需要、供给、价格
1 、需要理论
( 1 )需要、需要表、需要曲线。
( 2 )影响需要的原因与需要函数。
( 3 )需要定理。
( 4 )需要量的变动与需要的变动。
2 、供给理论
( 1 )供给、供给表、供给曲线。
( 2 )影响供给的原因与供给函数。
( 3 )供给定理。
( 4 )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
3 、价格理论
( 1 )均衡价格的形成。
( 2 )需要与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 3 )价格机制怎么样调节经济。
( 4 )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
(三)弹性理论
1 、需要价格弹性
( 1 )需要价格弹性的意思及计算。
( 2 )需要弹性的分类。
( 3 )影响需要弹性的原因。
2 、弹性理论的运用
( 1 )需要弹性与“谷贱伤农”现象。
( 2 ) 需要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
(四)买家行为理论
1 、欲望与功用
( 1 )功用的意思。
( 2 )基数功用论与序数功用论有什么区别。
2 、边际功用剖析
( 1 )边际功用与总功用的意思。
( 2 )边际功用递减规律。
( 3 )买家均衡。
( 4 )边际功用与需要定理。
( 5 )边际功用与消费剩余。
3 、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
( 1 )无差异曲线及其特征。
( 2 )买家均衡。
(五)生产理论
1 、生产与生产要点
( 1 )生产与生产要点。
( 2 )生产函数。
( 3 )短期与长期。
2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与一种生产要要点合理投入
( 1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 2 )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
( 3 )一种生产要点的合理投入。
3 、规模经济与两种生产要点的合理投入
( 1 )规模经济。
( 2 )内在经济与内在不经济。
( 3 )外在经济与外在不经济。
4 、生产要点的最适组合
( 1 )生产要点最适组合的边际剖析。
( 2 )等产量线的意思及其待征。
( 3 )等本钱线。
( 4 )生产要点最适组合。
(六)本钱与收益
1 、短期本钱剖析
( 1 )短期七种本钱。
( 2 )各种短期本钱的变动规律及其关系。
2 、长期本钱剖析
( 1 )长期总本钱、长期平均本钱、长期边际本钱。
( 2 )长期本钱与短期本钱的关系。
3 、收益与收益化
( 1 )总收益、平均收益、边际收益。
( 2 )收益化原则。
(七)厂家均衡理论
1 、完全角逐市场上的厂家均衡
( 1 )完全角逐的意思与条件。
( 2 )完全角逐市场上的价格、需要曲线、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 3 )完全角逐市场上的短期均衡。
( 4 )完全角逐市场上的长期均衡。
( 5 )对完全角逐市场的评论。
2 、完全垄断市场上的厂家均衡
( 1 )完全垄断的意思与条件。
( 2 )完全垄断市场上的需要曲线、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 3 )完全垄断市场上的短期均衡。
( 4 )完全垄断市场上的长期均衡。
( 5 )垄断厂家的价格歧视。
3 、垄断均衡市场上的厂家均衡
( 1 )垄断角逐的意思与条件。
( 2 )垄断角逐市场上的短期均衡。
( 3 )垄断角逐市场上的长期均衡。
4 、寡头垄断市场上的厂家均衡
( 1 )寡头垄断的意思与条件。
( 2 )寡头垄断市场的特点。
5 、各种市场结构经济效率的比较
(八)分配理论
1 、生产要点的需要与供给
( 1 )生产要点需要的性质。
( 2 )完全角逐市场上的生产要点需要。
( 3 )生产要点的供给。
2 、薪资、利息、地租和收益
( 1 )完全角逐市场上薪资的决定。
( 2 )利率的决定。
( 3 )地租的性质和地租的决定。
( 4 )正常收益和超额收益。
( 5 )洛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
(九)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办法
1 、国民收入指标体系
( 1 )国民生产总值的意思。
( 2 )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有什么区别。
( 3 )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的意思及其关系。
( 4 )实质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 5 )国民收入核算指标的缺点
2 、国民收入核算办法。
( 1 )生产法。
( 2 )支出法。
( 3 )收入法。
(十)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 1 )总需要的构成。
( 2 )总需要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 3 )消费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 4 )总需要与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
( 5 )乘数理论。
2 、 IS — LM 模型
( 1 ) IS 曲线。
( 2 ) LM 曲线。
( 3 ) IS—LM 模型及其在宏观经济政策上的应用。
3 、总需要一总供给模型
( 1 )总需要曲线。
( 2 )总供给曲线。
( 3 )总需要一总供给模型。
( 4 )总需要变动对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影响。
( 5 )短期总供给变动对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影响。
(十一)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1 、失业理论
( 1 )失业与充分就业。
( 2 )失业的种类。
( 3 )失业的影响。
2 、通货膨胀理论
( 1 )通货膨胀及其衡量。
( 2 )通货膨胀是什么原因。
( 6 )通货膨胀的影响。
3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
(十二)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理论
1 、经济周期
( 1 )经济周期的意思。
( 2 )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
2 、经济增长
( 1 )经济增长的意思。
( 2 )经济增长的源泉。
(十三)宏观经济政策
1 、宏观经济政策目的。
2 、财政政策的内容与运用。
3 、货币政策的内容与运用。
试题 :
判断题 20%
单选题 40%
计算题 20%
问答卷 20%
主要参考教程 《西方经济学导论》梁小民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7 月第 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