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年级语文必学三重点要点

点击数:700 | 发布时间:2024-11-13 | 来源:www.dyhlhr.com

    高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大伙必须要把握好高中,多做题,多训练,智学网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中一年级语文必学三重点要点》,期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高中一年级语文必学三重点要点 篇一


    1.而

    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语,表修饰:弃甲曳兵而走

    连词,表承接:或百步而后止

    连词,表转折:然而不王者/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连词,表并列: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2.其

    指示代词,等于“那”“那里”:则移其民于河东

    代词,作定语成分:移其粟于河内/无失其时

    3.之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寡人之于国也/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结构助词,的:察邻国之政/王道之始也

    衬音助词,无义:填然鼓之/树之以桑

    ⑷代词,作宾语成分:申之以孝悌之义/未之有也

    4.焉

    句末语气助词:尽心焉耳矣

    代词:斯天下之民至焉

    5.然

    指示代词,如此:河东凶亦然/然而不王者

    形容词词尾,等于“地”:填然鼓之

    6.于

    介词,对于:寡人之于国也

    介词,表比较,比: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介词,在: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高中一年级语文必学三重点要点 篇二


    1.乎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其皆出于此乎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2.而

    人非生而知之者

    惑而不从师

    吾从而师之

    择师而教之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小学而大遗

    则群聚而笑之

    3.之

    古之学者必有师

    人非生而知之者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圣人之所以为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郯子之徒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作师说以贻之

    4.其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其皆出于此乎

    其可怪也欤

    5.于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而耻学于师

    于其身也

    皆出于此乎

    不拘于时

    6.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其可怪也欤

    3.高中一年级语文必学三重点要点 篇三


    1、《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用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两句否定强调了“王道之始”实行仁政在渔业方面的具体手段与成效。

    2、《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用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两句,指出了“五十者可以衣帛”的首要条件条件。

    3、《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在说明了“养民”手段后又用“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两句指出了教育民众的具体办法。

    4、《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作比喻,含蓄地回答了梁惠王的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的疑问。

    5、《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形象地论证民饥而死,民不加多的根源不在荒年,并提出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的怎么看。

    6、《寡人之于国也》写出统治者不考虑人民死活的句子是: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7、《寡人之于国也》文中对王道的开端描写的句子是: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8、《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用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设喻举出逃兵“弃甲曳兵而走”的两种状况。

    9、孟子从渔业方面进行讲解,并符合当下可持续进步观的两句是: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10、《寡人之于国也》中,能体现孟子重视民众教育,通过认真兴办学校,最后达到和谐社会的句子是: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高中一年级语文必学三重点要点 篇四


    1、《秋兴八首》用双关手法,情景交融抒发故园之思的句子是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2、《秋兴八首》以枫叶凋零、秋气萧瑟寄寓诗人凄苦落寞情怀的诗句是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3、《秋兴八首》以秋季长江和塞上风云为喻,表现时局动荡不安、国家命黯淡的诗句是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4、《秋兴八首》借捣衣的声音来寄托思乡之情的诗句是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5、《咏怀古迹》运用悲戚的想象,表现昭君的怨恨之情、思乡之情与生活悲剧根源的句子是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6、《咏怀古迹》中运用拟人,借山水形象蓄势,用以烘托昭君形象的诗句是群山万壑赴荆门,成长明妃尚有村。

    7、《咏怀古迹》借远嫁塞外的女子的乡土之思,吐露诗人自己飘零的故园之情的诗句是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8、《咏怀古迹》中凝练地写尽昭君一生悲剧的句子是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5.高中一年级语文必学三重点要点 篇五


    虚词

    1.乎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其皆出于此乎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2.而

    人非生而知之者

    惑而不从师

    吾从而师之

    择师而教之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小学而大遗

    则群聚而笑之

    3.之

    古之学者必有师

    人非生而知之者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圣人之所以为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郯子之徒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作师说以贻之

    4.其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其皆出于此乎

    其可怪也欤

    5.于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而耻学于师

    于其身也

    皆出于此乎

    不拘于时

    6.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其可怪也欤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考试人事网(https://www.bzgdwl.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考试人事网微博

  • 中国考试人事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