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自学考试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

点击数:332 | 发布时间:2025-06-16 | 来源:www.zuowangjj.com

    专业码:H040201 学历层次:专升本 主考学校:成都体育学院

    课程类别课码序号课程名字学 分视频教程
    必考

    公共基础课03708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购买][购买]
    03709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购买][购买]
    专业核心

    005013体育史4
    005024体育管理学5
    004975运动练习学6
    005036体育教育学二选一4
    004427教育学8[购买][购买]
    021118教育心理学二选一6[购买][购买]
    004959体育保健学6
    选考

    专业拓展

    0049910体育游戏选修课程高于36学分4
    0001811计算机应用基础4[购买][购买]
    0050012体育科研理论与办法8
    0049813体育统计学6
    0947614专项技术与理论4
    0001515英语(二)14[购买][购买]
    0048416学校体育学5
    0455117体育学概论4
    0456318体育社会学6

    0000019毕业论文10
    总 计77学分以上

    注:专项技术与理论(09421,4学分)调整为专项技术与理论(09476,4学分);学校体育学(08166,4学分)调整为学校体育学(00484,5学分);体育概论(08167,4学分)调整为体育学概论(04551,4学分);社会体育学(08168,6学分)调整为体育社会学(04563,6学分),以上替代由计算机直接转换。

    高等教育自考体育教育(专升本)专业考试计划(2023年版)1、指导思想

    高等教育自考是国内高等教育基本规范之一,是对社会自学者进行的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也是国内高等教育体系的要紧组成部分。

    本专业将体育教师的思想道德教育、理论常识学习与专业能力培养紧密结合,加大实践技能的培养,在提高学历水平的同时提升体育教师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为新时期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服务。

    2、学历层次及规格

    高等教育自考体育教育(专升本)专业的学历层次为本科,学科门类为教育学,专业类别为教育学类。

    本专业考试计划规定合格课程门数13门(其中考试课程有关的实践考核环节部分不单独计入课程总门数),总学分73学分。

    凡根据本专业考试计划的规定,获得相应课程合格成绩且达到规定学分需要,毕业环节和实践性环节考核合格,思想品德经鉴别符合需要者,经审核通过,由四川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委员会颁发体育教育(专升本)专业毕业证书,主考学校副署,国家承认学历。符合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学士学位授与条件者,由主考学校按规定授与学士学位。

    3、培养目的与基本需要

    培养目的: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方位进步,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职业道德水准、革新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适应社会和经济进步需要,学会扎实的教育学及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办法、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熟知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工作规律和特征,具备较强的专业工作实践能力,并拥有肯定的学校体育科研、管理与指导学校和社区各类体育活动能力,可以从事中小学体育教学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基本需要:本专业需要学会体育学科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常识,拥有写作教学设计、拓展教学活动、进行解说示范与保护,与课堂安全防控等实践能力,具备在中小学及企事业单位从事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运动练习与竞赛与社会体育指导、体育管理、研究和培训等活动的基本素养。主要包含:

    1.具备崇高的教育理想,可以以立德树人为己任,为人师表;

    2.能熟练学会和运用体育教育学科专业常识、基本技能和现代化教学方法拓展体育教育教学与研究工作,在实践中能发挥肯定的示范引领用途;

    3.拥有拟定中小学体育工作计划、拟定代表队练习计划、组织推行代表队练习与竞赛、运动员选材和体育苗子培养等有关能力;

    4.拥有通过体育课、早操、大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等办法渠道,进步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和促进体质健康水平的能力,并依据中小学生自己特征,指导其学会怎么样因人、因地和因时自我训练办法和方法;

    5.拥有肯定的运动保健、体育心理学、体育测量与评价等学科教育教学、研究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

    6.学会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学校体育课程与教学可以进行合理有效的设计推行;

    7.熟知国家义务教育阶段的各项政策法规,可以依法执教、依法管理和约束学生和自我行为;

    8.具备好的团队意识和交流合作能力,可以在体育教育学科教研和学校活动中发挥积极推动作用。

    4、课程设置与学分

    专业代码:040201

    课程类别序号课程

    代码
    课程名字学分考试

    方法

    备注

    113000英语(专升本)7笔试
    2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笔试
    3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笔试

    400484学校体育学5笔试
    500498体育统计学6笔试
    600500体育科研理论与办法8笔试
    700502体育管理学5笔试
    814297体育心理学5笔试
    914641运动生理学6笔试

    1008386运动损伤与防治4笔试
    08387运动损伤与防治(实践)4实践
    1100489田径8实践
    1201434形体练习(实践)4实践
    1300492武术5实践
    1410873体育概论3笔试免考英语(专升本)替换课程
    1500494中学体育教学法4笔试
    1600000毕业考核(或论文\综合实践\实验\实习等)
    总学分73
    主考院校:成都体育学院5、主要课程说明

    1.学校体育学

    本课程主要内容为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工作基本规律,说明学校体育工作基本原理和办法的一门学科,是培养各级体育教师组织与推行体育工作所必需开设的一门专业理论课程。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知道学校体育规律,明确学校体育基本原理与办法,学会学校体育工作基本理论、入门知识和基本技能,与应用这类理论、常识和技能拓展学校体育工作的能力。

    2.体育统计学

    本课程主要内容为统计学理论,是研究体育教学,运动练习和体育管理的主要研究办法之一,是一门基础应用学科。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知道体育统计的基本原理,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升阅读体育科技资料的能力,掌握设计课题,学会采集与剖析统计资料的基本办法。

    3.体育科研理论与办法

    本课程主要内容为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常识和主要办法,是学生需要修习、合格的要紧办法工具课。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具备从事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及革新意识和钻研精神;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完本钱科毕业论文及论文答辩事宜做好筹备。

    4.体育管理学

    本课程主要内容为体育管理学的理论基础、体育管理的基本原理、职能和办法、体育管理体制、学校体育管理、运动练习管理、运动竞赛管理、群众体育管理、体育产业管理和体育信息管理等。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可以运用管理学的常识来察看和解决体育范围的问题知道学校体育管理、运动练习管理、运动竞赛管理、群众体育管理、体育产业管理与体育信息管理等不一样的层面管理的真切内涵,并在实质案例剖析和操作中得以合理运用。

    5.体育心理学

    本课程主要内容为体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入门知识与体育教学、练习、竞赛等心理活动特征与规律,是体育专业教学中一门要紧的根基理论课程。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可以运用理论解决体育教学、学校体育代表队的练习和比赛、课余体育训练和比赛有关的心理学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在体育教学、体育训练和体育练习中灵活运用有关体育心理学的常识、理论来解决实质问题。

    6.运动生理学

    本课程主要内容为人体正常生理学的入门知识、基本理论和生命发生、进步变化的基本规律与体育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的规律和本质。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可以熟练运用运动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办法,指导和评价体育教学、运动练习与体育训练,并初步学会评定人体主要身体功能的基本办法,为大众健身及业余练习服务。

    7.运动损伤与防治

    本课程主要内容为运动损伤与防治概论(包含:运动损伤发生缘由、特征分类、预防和治疗原则、运动项目与运动损伤的关系)运动损伤的生物学基础,运动损伤的诊断,运动损伤常用急救办法,与身体各部位运动损伤的治疗办法。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知道和学会各种急慢性运动损伤的临床症状、预防办法和非手术治疗方法,与运动损伤的发生机制。

    8.体育概论

    本课程主要内容为体育概论、体育的基本功能、体育的基本形态、体育的目的与任务、体育推行渠道、体育方法、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等。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学会体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常识,提高学生的体育基本素养,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教学的基本能力,为体育事业将来更好的进步奠定基础。

    9.中学体育教学法

    本课程主要内容为介绍海外广为应用的体适能教育、运动教育及战术比赛课程与教学模式;介绍初中生进行体育与健康学习的特征及教学中的需要注意的地方;剖析课程模式基本要点及开发方法与基于标准的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设计的特征办法。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学会初中阶段容易见到运动项目内容的教程剖析、内容选择、教学推行、需要注意的地方与学习评价的基本内容。知道现代信息技术未来发展趋势及其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的应用。了解初中体育教师应该拥有的基本素质和需要,并在此基础上促进我们的专业进步。

    10.全国统一命题考试课程(略)。

    11.实践性学习环节课程(按主考学校需要实行)。

    6、实践性环节学习考核需要

    1.含实践的课程及实践所占学分:运动损伤与防治4学分、田径8学分、形体练习4学分、武术5学分。

    2.非在职教师且前置学历为非师范教育类专业的考生应完成不少于8周的体育教育实习并写作实习报告。需要在规定的学习阶段内,自主选择或由有关主考院校组织,参加为期8周的体育教育实习。实习内容包含体育教学、班主任工作、早操、课间操和课外活动的组织与课余体育练习等。其中需要体育课堂教学不能少于20节课时,组织拓展班级的平时工作管理。

    3.毕业论文。

    7、其他必要的说明

    无。体育教育(专升本)专业课程设置与学分

    专业层次:专升本专业代码:040201
    序号课码课程名字学分备注
    113000英语(专升本)7
    200484学校体育学5
    300498体育统计学6
    400500体育科研理论与办法8
    500502体育管理学5
    614297体育心理学5
    7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
    8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
    900489田径8
    1000492武术5
    1101434形体练习(实践)4
    1208386运动损伤与防治4
    08387运动损伤与防治(实践)4
    1314641运动生理学6
    1400494中学体育教学法4不考英语(专升本)的加考课程
    1510873体育概论3
    1600000毕业考核(或论文\综合实践\实验\实习等)10
    合计83学分
    体育教育(专升本)专业教程明细表
    专业代码专业名字层次课程代码课程名字教程名字教程主编教程出版社版次
    040201体育教育专升本13000英语(专升本)英语(二)自学课程张敬源、张虹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年版
    040201体育教育专升本00484学校体育学学校体育学唐炎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
    040201体育教育专升本00498体育统计学体育统计学权德庆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年版
    040201体育教育专升本00500体育科研理论与办法体育科学研究办法体育科学研究办法撰写组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8年2月版
    040201体育教育专升本00502体育管理学体育管理学张瑞林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4月版
    040201体育教育专升本14297体育心理学体育心理学李欣重庆大学出版社2018年6月版
    040201体育教育专升本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学习读本李捷、王顺生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040201体育教育专升本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学习读本卫兴华、赵家祥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040201体育教育专升本00489田径实用体育统计学赵书祥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9年
    040201体育教育专升本00492武术武术全国体育学院教程委员会审定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年6月第2版
    040201体育教育专升本01434形体练习(实践)形体练习张桂兰电子工业出版社2021年9月版
    040201体育教育专升本08386运动损伤与防治运动损伤评估与防治何法律约束燕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20年12月版
    040201体育教育专升本08387运动损伤与防治(实践)
    040201体育教育专升本14641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理学邓树勋、王健、乔德才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4月第3版
    040201体育教育专升本00494中学体育教学法体育教学论毛振明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第三版
    040201体育教育专升本10873体育概论体育概论体育概论撰写组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9年

    nclick=preview value=打印本页>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考试人事网(https://www.bzgdwl.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考试人事网微博

  • 中国考试人事网